“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机制初探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2016-03-06 12:5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互联网+交流

付 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机制初探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付 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当前,辅导员团队建设中存在分工模式制约辅导员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影响跨院辅导员团队工作的协作性、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阻碍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对此,可搭建“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平台,以加强辅导员团队交流协作,提高辅导员团队服务学生的能力和辅导员团队的学习能力。

“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平台

当前,“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的代名词,引领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互联网+”战略是马化腾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建议之一,他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这样产生的实际效果绝不只是简单的二者相加。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正式上升到政府战略的高度[1]。

近年各地高校积极推动和开展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辅导员团队。辅导员团队建设已经取得许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笔者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经验和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的实践,根据目前辅导员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新情况,以工作实践需要为导向,在辅导员人数较少的院之间,采用“互联网+”传统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平台工作模式,对辅导员团队运作机制进行升级,搭建“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平台,即跨院辅导员团队交流协作平台、跨院辅导员团队服务学生平台、跨院辅导员团队学习提升平台,以期运用辅导员团队平台优势来解决辅导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长效的跨院辅导员团队工作机制做出努力。

一 “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机制建设的意义

(一)“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是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当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辅导员团队建设离不开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建设“互联网+”的智慧校园提法不再是一个新概念,学者认为“适应互联网+校园,不仅是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升级,更是高等教育迎接互联网时代挑战”[2]。“互联网+”深入教育领域,开启了智慧教育2.0时代,高校在教学、思想教育、宣传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互联网+高校”的态势[3]。这是高校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其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4]更是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信息化大背景下,面对新潮的学生和新潮的信息技术,辅导员应在“互联网+”这一新的理念指导下,成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更应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辅导员积极主动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改造辅导员工作机制,特别是在跨院辅导员团队合作协调机制建设方面引入互联网新媒体手段,转变工作思路,这对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团队工作和加强联系服务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是服务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的有效方式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使用和参与互联网程度更高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网络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如很流行的微信、淘宝、微博等各种应用,对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影响深远。现今的青年学生均在使用网络新媒体上课、交流、旅游、购物等,智能手机控制下的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个人生活动态中的喜怒哀乐随时呈现在微信、微博、人人网、qq等新媒介上。这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传统工作方式,搭建新媒体工作平台开展辅导员工作,对拉近辅导员同学生的距离、形成二者平等的交流状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以团队平台出现的辅导员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是解决辅导员自身提升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在网上实现信息的共享互通,对日常工作繁重、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研究时间的辅导员来说,是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团队中,其他优秀辅导员的经验,自身提升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开展辅导员工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案例等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互联网新媒体的使用,对辅导员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辅导员或辅导员团队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和交流,对二者相互学习促进也有积极意义。

二 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面临的挑战

地方本科院校因专业院系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各院系配备的辅导员人数不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辅导员人数在5个以上的仅3个学院,大部分学院只有2—3名辅导员。笔者所在辅导员团队,5位辅导员来自两个不同学院,这就涉及到辅导员团队建设必须跨院组队的问题。因为不同院系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工作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工作内容性质却较为雷同,所以组建跨院辅导员团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工模式制约辅导员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当前,辅导员分工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按工作任务和学生专业年级分布进行分工,按工作任务一般分为常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奖助贷补、共青团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寝室管理等,按学生专业年级分为不同的年级辅导员。辅导员团队中的每个辅导员联系不同的年级,这导致每个辅导员都要负责本年级学生的各种日常工作,工作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一定程度上形成辅导员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心态,辅导员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特别是不同院的辅导员工作沟通不紧密,辅导员之间也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因为大家都只要确保各自所负责的模块工作完成即可。如何打破这种模块式分工,让负责具体实务的辅导员形成某个具体工作方面的专业辅导员,如心理辅导专家、职业规划指导专家、团工作专家等,在走专业化的同时能够有良好的互动,逐步融成一个整体,通过团队平台为学生服务,是值得辅导员团队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团队正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方面。

(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影响跨院辅导员团队工作的协作性

以院管理为主,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对辅导员团队建设也有一定影响。其对辅导员人数较多的院影响不明显,而对辅导员人数较少的院影响较大,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一般是面向本院的学生,主要是对本院负责,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评价,主要是受本人所在院工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跨院建立的辅导员团队运作就存在重大的制约。在辅导员人数较少的院,辅导员存在专业背景单一,工作模式固化,涉及更宽杂的具体工作事务,面面俱到而导致专业化不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需要在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当然,辅导员也可以寻求在团队建设方式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广阔的新技术和互联网所提供的新媒体平台,取得辅导员团队化建设的协作性突破。

(三)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阻碍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

当前,从制度层面来说,虽然教育部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已经颁布,辅导员职称单列的提法也酝酿已久,然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还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特别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尴尬性,导致较多辅导员老师对自身身份充满迷惑,更别提专业化的发展和做终身职业的规划。具有一定学历背景的辅导员,更希望能转到教学岗位,担任专任老师,部分辅导员以进机关担任行政职务为荣,无长期的辅导员职业定位,这造成了部分优秀辅导员的流失,给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团队,应当结构合理、各有专长、分工配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通过“互联网+”的辅导员团队平台建设,以团队平台的定位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这样团队内部的辅导员个别流动,不会影响团队平台的整体运作,可保障团队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 “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三平台”机制构建策略

(一)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搭建辅导员团队交流协作工作平台

辅导员的跨院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的交流和协作,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克服团队合作中因分工模式造成的问题。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分散在各个院的辅导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时交流协作。无论是不同院的辅导员,还是负责不同工作的辅导员,都可以在辅导员团队的工作平台上实现即时交流互动,如:通过辅导员团队的专用工作号、工作群、微信号等新媒体技术搭建的交流协作平台,可以及时交流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和新情况,进行快捷的交流互动并设法解决问题。这种辅导员团队交流协作工作平台,应当以辅导员团队负责人为主要召集人,以辅导员团队成员的全员参与为保障。平台辅导员工作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均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提议开展讨论,其他成员积极响应配合,相互磨合中形成以视辅导员团队平台为家的归属感,打破以往不同院的辅导员之间的隔阂,增进辅导员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也有益于交流和解决不同院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凝聚力。辅导员团队平台的存在,可促进跨院学生工作的良性互动,辅导员可经常一起策划开展大型学生活动,如新老生交流会、迎新晚会等。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将通过辅导员交流协作平台实现。

(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搭建辅导员团队服务学生平台

辅导员团队可以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构建一个面向团队成员所在院并辐射全校的品牌服务平台,借以推广正能量和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工作,加大对辅导员团队服务学生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辅导员团队平台在广大师生中保持独立的存在感。通过搭建辅导员团队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交流和良性沟通,增加辅导员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因为学生通过网络媒体,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一些顾忌,能够更加坦诚、无所顾忌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最真实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工作[5]。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辅导员工作时间和空间大大拓展,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教室、寝室等传统的固定场所,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更方便、及时、快捷的途径和平台。在人人拥有智能手机,个个拥有微信、qq等发声平台的背景下,辅导员团队可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学生立体化综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团队的微信公共号,专用的qq号、qq群,以及针对具体对象的辅导员工作平台,如新老生交流互动平台、考研交流群、司法考试交流群、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群、学生主要干部群、党员群等,在BBS、论坛、贴吧等互联网平台建立团队交流窗口。通过各种学生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整合,形成以辅导员团队为核心的学生服务立体化综合大平台,以辅导员团队形式深入学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辅导员团队也可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定期地筛选出质量高、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贴近大学生活实际的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服务学生平台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学习、生活资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考研、就业等。比如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网络公开课,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筛选,向学生推荐,并组织学生学习、研讨,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主动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的习惯。同时,通过服务平台这种及时、快捷、方便的方式,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平台上,辅导员团队成员可根据专业的分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搭建辅导员学习提升平台

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交流方式的变化,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团队成员,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辅导员工作最新理论、技术的学习研讨,并可以更好地开展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如与兄弟院校辅导员、兄弟院辅导员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相互促进。通过参与平台操作,如开发网络微课、微电影、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增强文字写作能力,能在平台上进行作品创作,学习网言网语。借助辅导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将学习资源转化为平台资源,互相学习运用,形成平台合力。例如今年我们团队共有三人外出学习KAB创业指导课程、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等,将课程资源及时在平台互动交流,大家共享了资源,提高了创业指导和心理干预能力。这样,可搭建出一个辅导员愿意参与的学习提升平台。

[1]中国青年网.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EB/OL].[2015-08-06]http://news.youth.cn/gn/201508/t20150806_6970774.htm.

[2]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3]姜秀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68-16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3-06-27)[2015-08-01] http://baike.so.com/doc/6725544-6939720.html.

[5]乔蔚虹,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5(2):64-66.

(责任编校:杨丽英)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et+-based Oper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Counselors’ Cross-school Cooperation

FUDun
(Colle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University counselors’ team construction has been challenged by 1) the work division mode which frustrates counselors’ initiative to work together, 2) the management system both at the university-level and the school-level which discourages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selor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and 3)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ounselors’ career development which hinder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ir teams. Building an operat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concept is a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On such a platform, counselor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can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will help them better serve the students and increase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ternet+; teams of counselor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platform

2016-09-12.

湖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互联网+’跨院辅导员团队运作机制研究”(15FDY16)。

付盾(1984—),男,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G641

A

1673-0712(2016)06-0066-04

猜你喜欢
辅导员互联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