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6-03-08 15:56谭荷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全肺排气次数

谭荷艳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外二科 河南 济源 459000)



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谭荷艳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外二科河南 济源459000)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全肺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72 h内排气时间、心率失常发生率、72 h内下床活动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内排气时间为(26.3±4.07)h,低于对照组(39.5±6.05)h(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12.5%(5/24),低于对照组的83.3%(20/24)(P<0.05);观察组72 h内下床活动次数为(7.5±2.01)次,高于对照组(3.5±1.06)次(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实施能改善全肺切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恢复。

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

外科治疗是根治肺癌的主要方式,其中肺叶或全肺切除为标准术式[1]。全肺切除术可导致患者机体生理紊乱,容易出现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低容量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研究发现[2],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机体的恢复速度。本研究选取48例全肺切除患者,并分为两组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全肺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8~76岁,平均(49.65±13.05)岁;行左侧全肺切除术12 例,右侧全肺切除术12 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0~74岁,平均(50.21±14.35)岁;行左侧全肺切除术13 例,右侧全肺切除术11 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①术前教育讲座,讲解以往战胜肺癌疾病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了解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性、以往病史等,向患者传授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呼吸功能训练等知识。②术后给予呼吸机帮助呼吸,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变化、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等,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两侧胸腔压力平衡,纵膈居中。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吸气后屏气3 s,再用力收腹,护理者稍稍用力按压患者腹部,使患者咳嗽,痰液较深时要深吸气,再连续小声的咳嗽,确保咳痰畅通,可辅以振肺排痰仪帮助排痰(4~5次/d)。③全肺切除手术后,并发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的重要因素,而肺水肿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要严格控制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量,采取缓慢滴速,根据患者机体状况,每日控制在1 000~1 500 ml,可运用静脉输液泵控制液体的速度,次日进食后慢慢减少补液量,控制在700~800 ml,使用压力换能器密切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加以利尿、强心等对症治疗,避免发生肺气肿。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72 h心率失常发生率和下床活动次数。

2 结果

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39.5±6.05)h,长于观察组的(26.3±4.07)h(P<0.05)。对照组术后72 h内心率失常发生20例,发生率为83.3%,观察组术后72 h内心率失常发生5例,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内心率失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次数(3.5±1.06)次,少于观察组的(7.5±2.01)次(P<0.05)。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电离辐射、职业环境、抽烟、大气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3],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多发于男性[4],全肺切除术后预后较差,因此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模式随着人性化护理的普及已经开始转换为以患者为主的护理模式。进行科学恰当的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魔。为避免术后发生肺部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进行咳痰。在帮助患者进行咳痰训练时,注意引导患者不可太剧烈用力,避免引起纵膈摆动。术后需叮嘱患者不可过早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胸腔压力失衡。本研究中实施术前教育宣讲,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达到了预期的护理效果。术后排气时间是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标志,术后肺功能不全会对患者的氧饱和情况造成影响,术后下床活动次数则反映了患者对肺功能耐受的快慢。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2 h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肺功能耐受恢复速度优于对照组,且心率失常发生率较低,所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加速全肺切除术患者的康复。

综上,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能改善全肺切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1]孙爱英,周秀芳,刘东英.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7-89.

[2]张志彤.全肺切除患者15例临床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695-696.

[3]钱慧敏,丁君蓉.1例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5,22(19):46-48.

[4]张艳.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251-251.

R 473.7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46

2016-03-16)

猜你喜欢
全肺排气次数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依据“次数”求概率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