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的设置

2016-03-16 00:20孙景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院校目标职业

孙景芳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的设置

孙景芳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安徽滁州239000)

在教学中准确设置教学目标可以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精神的塑造有机结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内容设置

教学目标的准确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落实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明确教学方向和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序地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问题是语文界争论由来已久的问题,到目前似乎也没有权威定论。高职院校语文的尴尬地位依然存在,一方面,语文作为公共课的地位并不太高,教学学时少,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其他专业课教师、学生甚至包括语文教师本身,都对语文课寄予厚望,似乎大学语文课就应该包医百病、包打天下,如果实现不了,就非难指责大学语文课。

那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据此观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就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应在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这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设置的内容就应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入手。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提高语文素养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受教育者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目的。耿红卫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素养,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基本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机整合,包括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品德修养、个性品格、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总之,语文素养是综合性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素质。”2耿红卫:《语文教育新论》,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年,第95页。语文学科作为我们的母语学习科目,与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用现代心理学观点来看,“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策略性知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1何更生:《语文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其中,语文知识也被称为言语信息,其本质上涉及世界“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在语文课程中,这类知识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语文形式知识,即语音知识、汉字知识、篇章知识、修辞知识、听说读写知识等。二是语文内容知识,即人物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等;语文策略性知识也称认知策略,其实质是一套如何用学习、思维、记忆的程序性知识支配学生学习、思维和记忆以提高效率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过程。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激烈,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识字、阅读、作文、听说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不能达到高中阶段的要求,学习能力不足,语文素养较低。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如读音不准、错别字较多、词汇量不够、语文常识缺乏、语法错误较多等;写作能力低下,如中心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结构不完整、表达不严谨等;口语交际能力欠缺,如缺乏自信、语言组织能力薄弱、条理不清、逻辑性不强、不善倾听等;阅读视野狭窄,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不愿阅读,即使阅读了也只限于课本内容或网络小说,无法提高审美情趣、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语文实践能力差,遇到问题选择逃避,不愿积极思考,不愿课堂互动,没有形成语文不仅是为现在学习服务,还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树立通过语文实践能力来培养创新思想的意识。

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要从学生的基本功抓起,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语文课堂上设置解决如上问题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实现语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提升道德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综合能力。

(二)提高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必须在“职业”上下足功夫,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但职业院校不能只专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即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同样是职业教育的另一条生命线。比如,一位护士专业技能掌握娴熟,但经常因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患者时有纠纷而被投诉;一位酒店大堂经理熟知业务却因不能耐心解答入住者的疑问而经常被客人抱怨。像这样职业技能娴熟,行业作为马虎的例子显然不少,值得职业教育者反思。

教育家陶行知亦曾说过:“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生利主义既限于职业之作用,自是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他指出生有利之物、生有利之事乃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同时,他又指出职业教育应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所谓“发舒内力”,是说职业教育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技艺之外,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所谓“应群需”,就是使物和事有利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而职业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同时还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高职院校要避免把职业教育简单理解为就业教育,要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应用性功能,决定了职业素养的提高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方面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语文教师能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以及友谊情怀的教育等,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高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所以,语文通过德育的手段可以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

大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蕴含大家思想的经典之作,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身任天下”的忧患意识,“与天地参”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力行精神,“与命与仁”的终极关怀,“忘食忘优”的乐道精神,“中国一人”的群体精神等。这些内容渗透在语文的日常教学中,缘文悟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受到熏陶。另外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美好的情操,全面发展个性,使“文道”真正“统一”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纽带作用,让学生吸收更多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

高校设置大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 4545.可见,高职语文既强调工具性、人文性,又强调了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熏陶这三个内容板块。

(一)语文知识传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语文知识目标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侧重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听说读写方法等方面知识;二是侧重于提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文学鉴赏知识、文化常识知识等。语文知识目标内容是高职学校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又能够满足培养语文能力的需要。

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重视语文知识目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系统的理论知识,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能够“知其所以然”,并能够“化知为能”,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学习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极作用,做到从“知之”到“乐之”。

(二)语文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语文能力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促进的。听说能力提高了,读写能力也会有一定进步;读写能力有进步了,又可以提高听说能力。在高职院校中这四个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幼儿时期,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通过家庭教育和融入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上课时设置听说能力训练的目标,适当进行点拨和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中,虽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相较其他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培养读写能力能够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在高职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可以服从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重点培养,可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突出专业知识技能。比如说医学院校的康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在医院或者康复中心工作,接触人群较复杂,既要求在交流过程中做到礼貌大方,得到患者信任,又要求准确了解病人诉求,语文教学就要侧重口语交际内容。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听说读写都有要求,在教学中首先是培养听说能力,因为在护理工作中,准确反馈病人的病情,正确理解医生的叮嘱,清晰转达医生的医嘱在医护过程中至关重要;其次是培养读写能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填写大量的护理记录,因此在写作训练上向专业方向倾斜,重点抓护理文书等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从业水平。

(三)语文情感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语文情感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课要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品德修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精神的学科,融思想启蒙、道德养成、审美熏陶为一体,对于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知识与能力,还应注重情感的培养,应促进文化与技能的交融、阅读与应用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将基本的语文知识、深刻的人生感悟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凸显出语文课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比如在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要求他们本着对生命的尊重、负责的态度来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纽带作用,让学生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就业求职作准备。所以高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有属性,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培养目标,一方面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美感意识的熏陶,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写作能力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直接服务于职业需要。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建立起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在此前提下,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应是将教学目标融合于专业培养目标之中,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文化基础课教学为“辅”。但是“辅”不代表着不重要,不代表着在教学中就可以忽略这门课程的存在。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学好其它专业学科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培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精神的塑造有机结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把高职教育长远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力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On target loc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s specified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Jingfang

Specifying the teaching target accurately can make clear the teaching direction and content and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ffect.The Chinese teaching targe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b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Chinese accomplishment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Taking the knowledge objects,ability objects and emotion objects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the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b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ud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making of humanistic spirit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hinese teaching;target location;specifying of teaching contents

G642.1

A

1009-9530(2016)02-0145-04

2016-01-13

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 2014jyxm517);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k05)[作者简介]孙景芳(1977-),女,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院校目标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