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饭局

2016-03-16 09:5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宴会饭局史记

张 大 可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司马迁笔下的饭局

张 大 可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摘要:《史记》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其“饭局”类型有如下八类:人伦会晤,喜庆祥和;外交宴会,斗智斗勇;宴会议政,化解阻力;逢迎宴会,赌徒押宝;市义宴会,博取声名;纵淫宴会,误了卿卿性命;红白喜事,通关结伙;权贵设宴,腐败温床。

关键词:《史记》; 饭局;宴会;人生百态

日常用餐,平常菜肴,称之为便饭。节日欢庆,生辰祝贺,待客送行,乔迁之喜,升迁提薪……多做几个菜,考究一下色香味,这顿饭就是家宴。社会活动,国事访问,更离不开宴会。若是特别安排的宴会,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便叫“设局”,就是设下圈套,引人上钩。这等宴会,文雅的说法叫“鸿门宴”,通俗的说法叫“饭局”。当然“饭局”二字也可泛称寻常宴会,而寻常宴会不是历史记述的范围,不寻常的“饭局”才是人类活动的闪光点,属于历史记述的范围。“饭局”是人生舞台的缩影,表演传奇故事的用武之地,“饭局”也是人际交往斗智角力的战场,云波诡谲,变幻莫测,古往今来的“饭局”舞台,不知上演几多活剧。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电闪雷鸣,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以斑窥豹,知往鉴今,开卷有益。

一、人伦会晤,喜庆祥和

《说文》:“宴,安也。”宴会是讲究用餐的喜庆活动,自然是和谐安定。宴会推动了烹调艺术,形成了各国、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家宴表达亲情;社交宴会叙说友谊,扩大联谊;国事宴会,沟通分歧,友善双边,无不喜庆祥和。至于庆功酒,颁奖宴会,更是喜气洋洋。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九年,未央宫落成,高祖在未央宫设宴庆功,向父亲敬酒,夸耀这金碧辉煌的宫殿,比起二哥刘仲耕田种地的产业哪一个多?群臣高呼万岁,取笑为乐。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刘邦征讨黥布胜利班师,衣锦还乡,高祖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还有丰邑、沛县的百姓与出征将士,数十万军民会饮同乐,120个少年合唱队歌舞助兴,何等气派,何等场面,欢声笑语,响彻天空。无论家宴、国宴,场面大小,它只要是人伦常情的会晤,必定是喜庆祥和,这是宴会的本质,宴会的常态,故曰“宴,安也”。

二、外交宴会,斗智斗勇

两个以上的家庭、集团,乃至国家,涉及利害攸关的外交宴会,往往是斗智斗勇的战场,宴会充满凶险。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设宴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公元前457年,晋六卿之一赵襄子元年,宴请姐夫代王使厨人操盛菜器铜枓击杀代王,吞并代国土地。利用宴会为烟幕,先下手为强,清除对手,史不绝书。春秋时齐鲁两国会盟柯邑,鲁曹沬劫齐桓公返鲁侵地;战国时商鞅兵伐魏国,设宴计赚魏将公子卬,袭破魏军。在宴会上使用暴力太张扬,有时容易被人识破。隐蔽的手法则是在宴会上投毒。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齐王刘肥入朝,汉惠帝在皇宫设家宴招待齐王。吕太后放了两杯毒酒,吕太后让齐王向惠帝敬酒。惠帝认为齐王是大哥,谦让不敢喝敬酒,要与齐王同饮,吕太后连忙打翻惠帝的酒杯,齐王警觉,装醉未饮,逃过一劫。

在大型外交宴会上斗智斗勇的经典案例,莫过于众所周知的“鸿门宴”,以至于“鸿门宴”成为凶险宴会的代名词。“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刘邦一方以智胜勇,君臣一体,精心编造了一席天衣无缝的政治谎言,把“守关提防项羽”,颠倒说成“替项羽守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实颠倒,原本有理的项羽,反倒是上了小人挑拨的当,理亏尴尬,无地自容,供出了自己的线人曹无伤。细细追究,刘邦的说辞并不高明,何以能瞒过项羽,原来是项羽自己一方出了内奸——楚军第二号人物左尹项伯,是项羽最亲近、最信任的叔父。项伯为了哥们义气,私自夜访张良,不惜泄漏军情,反而遭了张良算计。刘邦设夜宴,与项伯拜为把兄弟,又结为儿女亲家。从这时起,项伯从一个政治糊涂虫不自觉地转化成了内奸。项伯回营向项羽报告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由此可知,原来“鸿门宴”并不是项羽设的局,而是已成内奸的项伯劝项羽设宴与沛公和解,项羽许诺。“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扫灭了秦军主力,收降章邯,一路西进,势如破竹,何须刘邦先破关中。伪命题由楚军第二号人物说出,这话就不便追究了。范增顺水推舟,赞同“鸿门宴”,想要将计就计,兵不血刃在宴会上除掉刘邦。范增是楚军第三号人物,说话分量不如项伯。二号人物要和解,三号人物要诛杀,起决定作用的一号人物项羽犹豫不决,楚军内部不团结,败下阵来顺理成章。

“鸿门宴”事发公元前206年。93年之后,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南越王少主兴与王太后在王宫设宴要谋杀南越相吕嘉,扫除南越内属的障碍。这场宴会是典型的“鸿门宴”翻版。朝会的座位南向最尊,天子南向。在朝堂之外的宴会,行宾主之礼,东向最尊。“鸿门宴”座位,项羽、项伯东向,依次亚父范增南向,沛公刘邦北向,张良西向。南越王宫宴会,设局者王太后。这场宴会汉使最尊,扮演了项羽的角色,座位东向,王太后扮演范增角色南向,南越王少主兴扮演项伯角色北向,吕嘉处于被刀俎的沛公角色西向。王太后在宴会酒热之际捅破窗户纸,公开指责吕嘉反对南越内属,如同范增举玦示之者三。在这紧急关头,要求汉使说一句拿下吕嘉的话,而汉使犹豫,装聋作哑。吕嘉觉察逃离宴会,王太后要投矛刺杀吕嘉,直接扮演项庄舞剑,而南越王少主兴如同项伯制止了王太后。结果吕嘉逃走,举兵破王宫,杀了汉使、王太后、少主兴。第二年汉武帝发兵征讨,灭了南越,诛杀了吕嘉。这场宴会改变了南越国的命运。

对外斗争,要团结一致,才能取胜。《诗经·大雅·常棣》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是说兄弟之间,即使有内斗,但对外一定要团结一致。内部不团结,貌似强大,则易于攻破,“鸿门宴”“南越王宫宴”,均是强势一方败下阵来,原因在此。此外,有文事,必有武备。两强相遇勇者胜,即使两强势不均力不等,弱势一方作好战备,敢与强者一搏,再据理力争,以弱可以抗强。战国中后期,秦强赵弱。公元前282年,秦昭王向赵惠文王发出外交文件,要用15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的成语出此。15座城换取一块宝玉,显然是不等价交易,而且出于强国之口,明显是勒索而不是交换。但赵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文斗有蔺相如,武斗有名将廉颇率大军继其后,赵国君臣一体,团结对外,蔺相如底气充实,敢在秦王设九宾之礼于王廷的列国大宴会上,据理力争,秦先割城予赵,赵奉璧于秦。三年后,公元前279年秦赵渑池之会,秦王请赵王奏瑟,蔺相如请秦王击缻;秦王左右呼叫赵王献15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则说秦国把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宴会结束,秦王没能占上风。司马迁评价蔺相如大智大勇。

三、宴会议政,化解阻力

国家大政,通常是朝议决策。有时决策者想要一种宽松气氛,减少阻力,便举行宴会商议国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春正月,武灵王利用春节君臣同贺新年,把朝臣召集到信宫,展开胡服骑射改革的讨论。离开国都在行宫讨论,一来可以集中精力,二来离开保守势力盘根错节的京城,便于统一思想。一连讨论了5天,可见辩论的激烈程度。一场大辩论,君臣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是赵国的出路。武灵王坚定了信心。回到京城,重点做保守派核心人物公子成的工作,果然顺利了许多。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皇帝位,汉朝建立,置酒洛阳宫。汉高祖在庆功的氛围中让大臣们讨论楚亡汉兴的原因,高祖发表了他著名的人才观,汉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各自发挥所长,汉朝兴起了;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楚之所以亡也。这次宴会议政,为刘邦随后开展的大封功臣,重文臣,抑制武臣,给张良、萧何、陈平等文臣谋士封高爵制造了舆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宴会议政,双方也有破裂的时候。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放手群臣讨论废分封行郡县的利弊。博士淳于越反对废分封,他认为这将造成天子孤立无辅,不是长治久安之计。丞相李斯批驳淳于越,说分封是过时的三代制度,淳于越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应该杀头。李斯提出禁止言论自由,焚灭《诗》《书》,施行“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的酷刑。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由这次宴会议政引发,并为“坑儒”事件伏笔,可见秦法之严苛。

四、逢迎宴会,赌徒押宝

逢迎权贵,设宴拍马屁,如同赌徒押宝,有的得,有的失。公元前259年,大商人吕不韦选用美色钓奇,把自己有孕之身的爱妾赵姬设宴进献给在赵国做人质的秦王室诸公子子楚。后来子楚回国做了秦王,吕不韦当了秦国的国相,这一回赌徒赢了。公元前239年,楚国相春申君黄歇,把自己有孕的小妾李园之妹进献给楚考烈王,仿效吕不韦之所为,结果被李园暗算丢了性命,这一回赌徒输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她想巴结汉武帝,就选好了十几个美女等待汉武帝来上钩。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汉武帝踏春来到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让这一群美女在宴会上唱歌陪酒,汉武帝相中了卫子夫。卫子夫入宫时,平阳公主亲自送卫子夫上车,亲切地拍着卫子夫的背说:“保重身体,贵幸了不要忘记我。”利用美色佐宴,诱惑对方,古已有之,甚至是社会上层常用的手段,因为成功效率高。俗话说 “英雄难过美人关”。

五、市义宴会,博取声名

义,指做事得体,是一个高尚的人。市义,就是花钱来传播自己的名声。战国时四公子礼贤下士,各有食客3000人。魏国魏公子无忌听说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侯嬴,史称侯生,很有才干,十分仰慕。魏公子大摆宴席,权贵毕集。魏公子虚左,亲自驾车迎请侯生。请到侯生,礼让侯生坐在最尊贵的第一座位上,向权贵们一一作介绍,满堂宾客大吃一惊。这一事件使魏公子礼贤下士的名声远扬。后来,魏公子窃符救赵的壮举就是侯生出的主意。齐国孟尝君有一个食客叫冯谖,他替孟尝君到封地薛邑去收债,有一些破了产的负债人无力偿还。冯谖大摆宴席,请所有的负债人赴宴。冯谖在宴会上宣布,能还债的约期偿还,无能力还债的当众烧毁债券,薛邑人民十分感动。不久孟尝君被罢了官,回到封邑,薛邑人民夹道欢呼。齐湣王得到消息,召回孟尝君官复原职。

六、纵淫宴会,误了卿卿性命

春秋时陈国大夫夏征舒之母夏姬,长得十分漂亮,《列女传》记载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前后嫁了十个丈夫,权贵们见了莫不销魂落魄。陈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都与夏姬私通。公元前600年,陈灵公十四年,君臣三人各自穿了一件夏姬的汗衣在朝堂上互相展示。大夫泄治谏说陈灵公:“如此淫乱,成何体统。”陈灵公毫不收敛,还杀了泄治。第二年,三人公然一同到夏姬家里饮酒作乐。三人肆无忌惮当着夏征舒的面开玩笑。陈灵公说:夏征舒长得像你们两人。孔宁、仪行父说:夏征舒长得更像你陈灵公。夏征舒十分难堪,他在马棚门前埋伏弓箭手,等到宴会结束,陈灵公在马棚遭到射杀。孔宁、仪行父逃往楚国。夏征舒自立为陈王,楚庄王渔翁得利,派兵灭了陈国。

七、红白喜宴,通关结伙

为娶媳妇与办丧事请客,称为红白喜宴,这也是人际关系交往的一种机遇,或通关节,或拉帮结伙,即使高贵的正人君子也不能免俗。西汉平原君朱建,家住京城长安,原是淮南王黥布的丞相(正部级的高官)。朱建廉正刚直,守义不阿谀权贵,在朝野有很高的声望。吕太后的红人辟阳侯审食其,任副丞相,想和朱建交朋友。朱建不屑审食其的为人,拒绝交友。等到朱建的母亲去世时,朱建连买棺材板的钱也没有。好友陆贾太中大夫(也是正部级)来访,对朱建说:“你放心发话大办丧事,钱的问题我给你想办法。”接着陆贾找到审食其,对他说:“你想和朱建交友,机会来了,你大张声势送一份厚礼给朱建母亲送葬,那么朱建将来会豁出命来替你办事。”审食其果然给朱建送了厚礼一百万(一百金),列侯权贵碍于审食其的面子,也纷纷前往送丧礼,朱建总共收了五百万(五百金),十分体面地给母亲办了丧事还有剩余。当吕太后驾崩,大臣清除诸吕势力时,审食其遭逮捕要法办,由于朱建的活动被释放。审食其在政治大动荡中保全了性命,全靠陆贾、朱建这两个朋友。

八、权贵设宴,腐败温床

权贵人物,巧立名目举行宴会,让下属及相关人士送厚礼,目的就是敛财,甚至不惜动用政府权威,使腐败宴会合法合理。上行下效,逐渐成为民间习俗,互相攀比,贻害无穷。公元前212年,单父人吕公躲避仇人,举家投靠沛县县令。沛令看中了吕公的长女吕雉,要娶以为妻。沛令讨好吕公,下令功曹(相当于人事部门长官)萧何为主持人,给吕公举办大型的接风酒会,沛县各部门的公职人员和地方豪绅都要去送礼庆贺。萧何规定,送礼不满两千钱的只能在庭院席上吃饭,送礼两千以上方可在厅堂席上用餐。沛县泗水亭亭长刘邦赴宴,两手空空不带一文钱,他却大言不惭吹牛皮:“老子送钱一万,打欠条。”这一豪迈之举惊动了吕公,请刘邦坐了上席,意外地赢得了吕公的好感,还把吕雉许配给了刘邦,而沛令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反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元光四年夏,丞相田蚡娶媳妇,田蚡的姐姐王太后下了一道诏书,文武百官都去庆贺。王太后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田蚡是外戚,汉武帝的舅舅。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侄儿窦婴也是外戚,汉武帝的隔代舅舅,前任丞相,封魏其侯。田蚡未贵时,侍奉丞相窦婴比儿子还儿子,现今颠倒过来,田蚡是现任丞相,窦婴是退休丞相,窦婴反过来要巴结田蚡,在田蚡娶妻的头一年,窦婴请田蚡到家做客,夫妻俩亲自打扫卫生,亲自下厨做饭。没想到田蚡大模大样,酒足饭饱之后,回到家派人送信索要窦婴的一处庄园。窦婴拍马屁拍到蹄子上,赔了夫人又折兵。窦婴大怒不答应,灌夫打抱不平大骂田蚡,从此结下了仇。宾客居间和解,表面上平息下来。田蚡娶妇,窦婴拉上灌夫去庆贺,想送一笔厚礼拉近关系,化解矛盾。无奈世态炎凉,宾客们对现任丞相田蚡很恭敬,对退休丞相窦婴很冷淡,灌夫看不下去,借耍酒疯,搅散了田蚡的宾客。田蚡借机以太后有诏为尚方宝剑,逮捕灌夫,以大不敬罪判了灭族,满门抄斩。窦婴被牵连也问了个死罪被腰斩。一场宴会引发惊天大案,诛杀了两位国家重臣。司马迁贬斥田蚡说:“杯酒责望,陷彼两贤。”

宴会是人生大舞台角逐的场所,多姿多彩。有生离死别的宴会,霸王别姬;有誓众励志的宴会,陈涉起义;有壮行送别的宴会,荆轲刺秦“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有善意设局使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宴会,卓文君夜奔。司马迁笔下的“饭局”,林林总总,是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细心体会,可以开启智慧,警示慧眼,提高人生修养。

【责任编辑王炳社】

Dinner Parties by Sima Qian

ZHANG Da-ke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Records reads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nd over one hundred of remarkable dinner parties. Some of them changed one’s life, some wrote the different life of a nation. As for the kinds of dinner parties, there are the talks full of happiness and harmony, the diplomatic banquets filled with wits, the political conferences to ease the conflicts, the pandering meetings with gambling, the special dinners for gaining reputations, the debauched gatherings resulting in the death of the beauties, the meetings of weddings or funerals for the gangs, and the nobles’ dinners as the breeding ground for corruptions.

Key words:Historical Records; dinner parties; banquet; vicissitudes of life

作者简介:张大可(1940—),男,重庆人,著名史记学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收稿日期:2016-03-07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9-0005-04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猜你喜欢
宴会饭局史记
庆祝宴会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历史,在饭局中前进
猫和老鼠的宴会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