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2016-03-17 12:14刘艳艳赵繁菲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

刘艳艳,赵繁菲,郑 侠(.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300)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刘艳艳1,赵繁菲2,郑 侠1
(1.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2.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300)

摘 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各种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枯燥范味,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阅读课,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自主学习

0 引言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各种英语水平考试无不把阅读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但是,目前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应用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 理论概述和研究背景

1.1 理论概述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习者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因此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把学习者从一个水平指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建构主义者将其比喻成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引领学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等新维果斯基派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支架”理论,认为支架教学的过程就是先建立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然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撤销支架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欧共体在“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中,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2]。

1.2 研究背景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20世纪末引入到我国,近年来也得到了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的青睐,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不断增多。庞维国对支架式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认为支架式教学内容包括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自我评价等环节[3]。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师生过于注重对文章词汇、语法的讲解,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进来,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合作学习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阅读课变得枯燥乏味。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阅读课,采用“先搭建支架,再撤掉支架”的方式,为学生设定较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答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支架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供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5]。

2 现存问题

2.1 词汇量不足

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经常被比喻成盖房子用的砖。没有砖,房子就盖不起来,同样,没有词汇量,也就谈不上阅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词汇量达到4 200词(四级)和6 000词(六级),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据调查,有一半多的学生认为造成阅读效果差的最大障碍是生词太多,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过多的关注陌生词汇导致整个阅读速度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2.2 文化背景知识不足

在我国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圣贤书”,知识面比较狭窄,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小,大学的阅读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因此学生对某些题材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障碍。比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克隆羊问世等科普知识方面,学生理解颇为费力。

在文化差异方面,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如果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做题过程中就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汉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给学生在阅读时带来很大的差异。

2.3 不良的阅读习惯

存在于学生中的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有:

1)逐字阅读,忽视整体。在阅读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不能一目十行,无法快速阅读,结果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

2)大声读,不会默读。不读出声就不能进行思考,在考试中受影响最大。

3)生词障碍。遇到陌生单词就习惯性的查字典。

4)汉语思维。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进行翻译。

2.4 阅读课变成了精读课

在阅读课堂上,许多教师对每篇课文都采取精读的方式进行讲授,过于强调语言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词汇语法,过分注重对生词、短语和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大多数阅读课变成了教师一人的课堂,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阅读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乐趣。

3 支架式教学过程

将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1 提供支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所需要的技能,如:猜词、判断、推理、略读,精读等,为学生沿支架攀登做准备。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要为阅读当前课文扫清词汇、语法方面的障碍,并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文化素养。

3.2 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为例,教师可根据本课文章的主题设置相应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Question 1: Why do people smoke?

Question 2: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after you smoke for a long time?

Question 3: If you see your child smoke,what will you do?

吸烟的问题大家都不陌生,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问题1引出学生对吸烟的思考,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吸烟;结合问题2使学生明白吸烟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坏处,引起学生对吸烟更深层次的了解。第3个问题正式引入课文内容。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的背景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3.3 独立探索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比如,在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

根据给出的框架来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并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沿着给定支架逐步攀升,并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无需教师引导而自己进行攀升的能力。在独立探索中,还要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协作学习

在话题讨论以及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寻找答案。学生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题目的设置上,教师要结合四级考试的题型及难易程度,使各小组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进行陈述,对于出现的错误和分歧,教师要予以引导,共同寻找正确答案。协作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可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协作学习中,要注意分工的有效性,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3.5 效果评价

评价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内容可涵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无论是学生自评互评还是教师点评,都不能流于形式。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以及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教师也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行为予以点拨。

4 结语

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阅读课,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完善了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进行学习,完成阅读任务。支架式教学模式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芳,赵雪爱.大学英语泛读课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5-57.

[2]马平.“支架理论”框架下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探讨[J].外国语文,2012(3): 152-153.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124.

[4]曹玲.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4):87-88.

[5]何军侠.结构图作为“支架”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43-45.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University

LIU Yanyan1,ZHAO Fanfei2,ZHENG Xia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Tangshan 063009, China; 2.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Jitang,Tangshan 063300,China)

Abstract:English reading occupies the significant place not only in English study but also in all kinds of English tests.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class is boring that it can not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can 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ely and also it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Key words:English reading; scaffolding theory; self-learning

作者简介:刘艳艳(1981-),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主研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506),主持人刘艳艳;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青专重点课题“基于国贸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QZ1538-11),主持人刘艳艳。

收稿日期:2016-02-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58-02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