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阈下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探索

2016-03-18 07:08赵国栋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训农村教育

赵国栋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精准扶贫视阈下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探索

赵国栋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乡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乡村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鉴于此,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完善继续教育保障制度,拓展继续教育培训思路,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整合继续教育培训师资,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乡村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成为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

精准扶贫;继续教育培训;乡村教师

“大山的脊梁”、“知识的使者”、“农村的希望”,这一串串的美誉光环萦绕在每一位乡村教师的心头,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每一位农村学子渴望求知的梦想。然而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知识元素更新迅速,加之新课改的势在必行,乡村教师正面临巨大挑战。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如何补齐乡村教师后续发展的薄弱短板,成为教师继续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灯,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一代代学生的教育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根基。扎根乡村教育事业,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帮助农家子弟成才,乡村教师对于国家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随着精准扶贫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推进,乡村教师的境遇备受关注,乡村教师的后续发展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现有在职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和培训质量。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教师发展问题进行了政策性阐述。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农村的繁荣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的发展靠“继教”。乡村教师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短期的教师流动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继续教育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才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薄弱的治本之策。因此,科学把握乡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真做好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乡村教师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仅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

(二)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理应得到相应的改进,然而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客观实际致使许多乡村教师鲜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无法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旧式教法与新式课程的矛盾日渐突出,长此以往会拉大城乡教育差距,加剧教育不公。而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对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要想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后变为“要想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缸水”。当前我们又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标准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需求。由“一桶水”教师转变为“一缸水”教师继而演变为专业化教师,凸显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转向,不再是单纯追求知识数量的积累,转而关注综合素养的质变。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乡村教师330多万,占义务教育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1]不难看出乡村教师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稳步推进,必须重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乡村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来实现。因此,扎实推进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通过继续教育促进乡村教师素养、能力和知识的多重提升,实现乡村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不仅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更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无法落实。虽然早在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理想。[2]当前,在以“县域经济”为依托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对于贫困县区而言,能够及时发放教师工资已属不易,完全无力负担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而农村各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也无力承受教师培训费用。[3]从当前乡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费用都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参训教师个人承担,只有少部分费用是由国家或省市财政进行贴补,这在一定程度加重了乡村教师的生活负担,打击了乡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第二,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立法有待完善。一直以来,关于乡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始终处于缺位状态。虽然在《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文件中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对于保障性立法而言,不能泛泛而谈,应从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大局出发,根据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在充分考察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更加细化的保障性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助推下,为了急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体制机制壁垒,部分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一刀切”、“一锅煮”,政策制定以城市教师的发展为蓝本,忽视了乡村教师发展的特殊性,缺少对乡村教师的应有关怀,无益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

(二)培训方式急需创新

针对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而言,常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和课堂观摩。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这两种培训方式以其易于实现、便于管理、投入较少的优点而备受教育主管部门欢迎,但是专题讲座与课堂观摩在运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在访谈过程中,有参训教师谈到,“现在的教师继续教育太过于形式化,一二百人在礼堂听课,只在乎你有没有签到,根本就不关心你学到什么”,“观摩课演戏的成分太多,太假,很多都是预先设定好的”。由此我们看到对于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化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如果对乡村教师“培”而不“训”,就失去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有之意。乡村教师作为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职后培训与职前培养区别开来。职前培养更多强调学科知识的建构和教学方法的掌握,而职后培训更多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培养方式替代培训方式,忽视成人学习的独有特点,容易导致培训主体边缘化。培训主体的被边缘化恰恰说明教学方式的运用失当,使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徒有形式鲜有效果。

(三)教学内容仍需优化

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仍然存在实用性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所用教材版本年年变化,外聘专家次次不同,实际教学内容却大同小异,而且所授内容脱离乡村教学实际。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参训教师的不满,有的参训教师认为,“专家讲得非常好,但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比如开展数字化教学,对于农村而言很不切合实际,一是硬件条件达不到,二是年龄大的老师不会操作,听了也是浪费时间”。由此我们看出,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学内容仍旧缺乏实用性,教材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参训教师对于培训课程缺乏认同感。除此之外,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在强调教学理论传授的同时忽视了师德内容的强化。近几年来,关于师德失范现象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有关调查显示,师德失范现象按照区域来讲,农村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究其原因,教师个人素养占一部分,继续教育中师德教育内容的缺失应占很大比重。

(四)教育师资有待整合

培训师资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往乡村教师开展继续教育主要集中于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以教研员、区县优秀教师讲授为主。而今随着乡村教师需求层次的提高,对培训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师的后续发展问题,在“国培”、“省培”等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教育局为主导、以教研专家为龙头、以区县培训机构为助手的三级培训体系。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由一元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无疑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在现实运作过程中,师资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培训师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即外聘和内请。外聘一般是邀请知名高校的学者讲学,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内请则主要依托本地教育研究机构的教研员。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育专家遴选标准,教育主管部门更倾向于外聘专家开展讲学。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本无可厚非,但是更应考虑本区县农村教育的实用性和乡村教师的受众性。专家学者往往长于理论而疏于实践,教研人员则是长于实践而疏于理论。因此,在继续教育师资的安排上应做到外聘和内请兼而有之,如果偏执一端,将会导致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偏离既定的教育目标。

(五)教育管理有待改进

教育管理作为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管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方式的极端化问题十分突出。这种极端化倾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过程管理的弱化和教育结果评价的僵化。教育过程管理的弱化主要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乡村教师的集中培训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对于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没有主动与教师教育活动过程同步,导致动态教学与有效监管相脱离,不利于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教育结果评价的僵化主要表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在“唯分数论”思想的指导下,闭卷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教师个体学习成效的唯一依据,这俨然是对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误判和误读,背离了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因为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养、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体的补偿教育和深化教育,而非其它。教育过程管理的弱化和教育结果评价的僵化共同催生出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极端化问题,而教育管理的极端化将会导致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低效化。

三、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策略探讨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部分明确指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长达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把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4]具体而言,提高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首先要从制度保障方面入手。针对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无法落实的难题,首先要建立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设置专项基金账户,保证中央或省市拨付的资金能够用到正处、落到实处。其次,面向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渠道、多方面募集资金,指定第三方机构负责运营,实现国家、地方和社会资金的合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于中央或地方财政的过分依赖,尤其是在贫困区县,当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时,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活力,保证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正常供给。针对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立法缺位的问题,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引入法制轨道,充分保障乡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在立法过程中,要着眼于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实际,正视乡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尤其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更要革除教师继续教育的同质化弊端,坚持“为了乡村教师的一切,为了一切乡村教师,一切为了乡村教师”的原则,制定出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真正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实现对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扶贫的精准发力。

(二)拓展培训思路,创新教育方式

培训思路的宽度和广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培训方式的运用与革新,以往对于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方式主要是“师生授受”、“以一对多”。对于乡村教师而言,他们更希望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用高效、切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培训,但是教学方法更多偏重于实践技能的范畴。教学技能的传授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支撑,脱离实践而谈技能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首先应由填鸭式变为参与式和体验式,让乡村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感受新式教法的优点,反思旧式教法的缺点和不足,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促进乡村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其次,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学区制度,开展城乡对口帮扶,组建教师共同体,优培种子教师,通过引入学徒制,把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由传统意义上的“一对多”发展到“多对多”,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实现对乡村教师的再教育。

(三)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育实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包括“国培”、“省培”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内,都只是对继续教育目标和任务作了简要说明。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属地方事权,主要以地方为主开展实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拥有很大自主权,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接地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通过实地调研,及时掌握本区域乡村教师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立足于乡村教师现有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教学,做到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区域而变,以增强乡村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此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德内容的强化,让师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传统扎根每一位乡村教师的心中,进而增强自身道德素质,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养。

(四)整合教育师资,提高教育质量

强大的教育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教育师资的整合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撤并“功能相近、职能相仿”的师资培训机构,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等,建立统一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职能部门,优化师资队伍人员构成,建立培训专家“人才库”,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配给。其次,完善教育专家遴选标准,包括师德师风、科研成果、教学成绩、教学管理、有无基层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让教育专家各尽其能,避免投闲置散。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为乡村教师量身挑选培训专家,通过教育师资的优化整合,使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实施动态管理,改进评价方式

教育管理作为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一环,与教育目标紧密相连,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方式的极端化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动态监管。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这些软件的动态反馈功能,把乡村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困惑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定位分析,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把问题及时反馈给培训专家,便于在以后的继续教育教学中作出及时调整,实现教学与监管的高效同步。第二,改进评价方式,科学灵活测评。管理部门要主动摆脱“唯分数论”思想的禁锢,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为乡村教师制定阶段性“小目标”,通过日常测验与考核,确定小目标的完成效果,最终以多个“小目标”的实现推动整个“大目标”的完成,以提升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以新发展促进新改革。具体到乡村教师继续教育领域而言,要适应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就要坚持教育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实行教师队伍要稳、培训政策要准、管理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基层培训工作要托底的治本之策,着力加强继续教育的深层次改革,重点提高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强,中国的教育才能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2016_zl11/201603/t20160310_232766.html.2016-03-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www.mof.gov.cn/pub/jiaokewen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0805/t20080524_34638.html.2016-01-19.

[3] 丁建生.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6/t20150612_190354.html.2015-06-01.

Exploration on Village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Zhao Guod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gdong, 273165)

The village teachers are mainstays, which hav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equity in educatio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village teachers' origina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skills have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In view of this, these are the keys to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at following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nsummat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safeguard system, develop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mentality, innovat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pattern, integrat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way, practical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village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work, achiev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refinement and normalization of village teacher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the village teachers

2016-08-30

赵国栋(1989-),男,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G635.1

A

2095-5987(2016)06-0023-05

●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培训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