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及可行性研究

2016-03-18 07:08郭会宇丰明聪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老年人信息化教育

郭会宇,丰明聪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老年人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及可行性研究

郭会宇,丰明聪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和践行,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信息化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阐述了老年人信息化教育的现状,从老年教育具有的非强迫性特点、现有的网络信息内容、主动学习存在的障碍、老年人自身生理及心理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阻碍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即在对老年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又要考虑对老年人施教的方法、内容、服务等多方面因素。

老年人;信息化教育;老年教育;可行性

一、前言

从18世纪至今,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它使得人类社会分别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便是信息化与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3D打印、5G通信和量子计算,便是这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当大部分弄潮儿在享受这些时髦创新以及超级便利的技术时,我们却忽略了这样一群人——我们的长辈们,他们为我国的农业和工业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却要在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社会里养老。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需要进城,需要舍弃以前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才能具备基本的城市生活技能。对他们而言,这是一道高高的坎儿,如何帮助他们在信息化时代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和技能,从而不至于被隐形隔离,成为一群孤独的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研究老年人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学习特点,发展新型老年教育,提高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其自身服务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老年人信息化教育的现状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为代表的三大件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接收终端,取代了与之相对应的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信息获取渠道。针对老年人使用这些终端的调查显示,在手机使用方面,老年人所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不到40%,大部分以普通手机和老人机为主;在平板使用方面,其比例不到20%;而在使用电脑上网方面,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其比例合计达到78.1%。根据CNNIC调查结果:在现有中老年人群体中,仅有21.4%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多达78.6%的老年人则从来不上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并没有在中老年人当中得到普及,绝大多数中老年人被排除在网络世界之外。

网络时代之前,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纸质材料,如书本、报纸、刊物等。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慢慢由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随之由各种印刷品转移到网络。今天,人们上网的时间远多于阅读书刊的时间,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而不是书刊。在这个社会中,信息与知识成了社会的主要财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互联网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以亿计的人正在享受由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然而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由于一些原因被隔离在了互联网之外。阻碍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年教育具有非强迫性特点

首先,信息化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非强迫性特点。老年人参与信息化教育的意向不仅取决于其知识层面和经济实力,更取决于其自身参与学习的愿望。而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在老年教育中属于比较困难的方面,现有的老年教育机构对学员能否取得资格也不具有约束性,其入学和退学全凭个人决断,这导致老年人信息化教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次,整个社会对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目前,全社会比较关心的是老年人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因此,养生、保健和旅游成为了新时期老年人的特有关键词,而全社会对于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则基本无视,这最终导致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动力不足[1]。

(二)现有的网络信息内容对老年人吸引力不够

针对老年人上网的一份调查显示,老年人不愿意接触网络等电子信息传媒,并非完全是由于经济能力所致,大部分老年人认为“上网没意思”以及“周围人都不上网”才是主要原因。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传播内容。现有的网络信息内容,无论是音乐、视频、游戏、购物还是社交内容,无不优先服务于年轻人。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和娱乐头条有多少内容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甚至有些网页和软件的设计对老年人不太友好。笔者曾为自己的亲戚朋友搜索和下载太极拳教学视频,作为一个高学历老资格网民,尚且无法直接搜到准确内容并完整下载到合适格式的视频,更何况一个老年初级网民?现有的各视频网站,弹窗广告满天飞,插件防不胜防,很可能一不留神,装了一上午软件,而一个视频没下载下来,这怎么能让老年人自发爱上网络?

(三)老年人知识和经济结构差异较大,主动学习存在障碍

我国老年人在知识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这种差异对老年人的信息化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知识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得老年人在学习方法以及信息接受终端的持有种类上差别较大。大部分老年人具有收入低,知识层次低的特征,其所持有的设备也仅限于收音机、DVD播放机、MP3、电视和手机等;部分老年人拥有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等设备,但是由于知识水平以及对网络的不安全感,这些终端一般也不会接入互联网。而老年人具有显著的群体跟随性,也就是所谓的随大流。因此,“听老师讲、自学和向他人学习”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仍然在老年人学习中占据较大比例,而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个体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式仍未形成气候。

(四)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其信息化教育[2]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这给老年人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研究显示:老年人在记忆力、视力以及听力上均不如年轻人,对学习终端设备和学习内容具有特殊性。比如,需要更高的音量、更大的字体、更慢的鼠标点击速度、更简洁明了的网页、更简单的按钮设计等。此外,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明显下降,这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反应速度变慢等问题,因此,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学习会越来越困难。

虽然大部分老年人渴望学习,但是由于身体功能障碍、思想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问题,老年人在学习新生事物学习时,其心理和情感更容易遭受挫折,从而在心理特点上出现一些变化。如果仅仅是轻微影响,老年人仅会表现出不自信的学习特点;而如果这种影响是信息时代下的基本生活技能,如打电话、交通、住宿、吃饭以及做家务等,其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将会受到打击,归属感和成就感将会变差,部分老人则会呈现出保守、古板以及顽固的个性,从而使老年人在新生事物面前失去学习的动力。

三、老年人信息化教育可行性建议

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还远未适应这种潮流的变化。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特点使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具有天然的阻碍作用,而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和内容也无法吸引老年群体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这都导致老年人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无法得到快速更新,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如何改变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更多老年人接受信息化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比较可行。

(一)施教方法多样化

老年教育按照由简入繁、因势利导的原则来施教,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进一步解放学校和课堂教育,充分利用生活场景、信息化媒体和社区服务进行传播,做到实时、适时教育。例如,教学中应该避开传统的知识灌输,少讲理论多动手,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充分利用各种生活场景,积极普及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其次,加大针对老年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开通一些免费的电视教学频道、网络教学直播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老年人能够时时接受教育;最后,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对老年人进行适时教育,利用居委会等组织对社区服务进行引导,鼓励社区人员、在校大学生、老师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定期进社区,对老年人进行信息化教育。

(二)教学内容接地气

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化教学内容不仅要范围广泛而且要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多考虑老年人实际情况。老年人知识水平较低,专业知识面窄,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时不应局限于某一点,而应扩展知识的覆盖面,同时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和交叉,使其更接近实际应用场景。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可以多开设一些面向老年人迫切需求的课程,如各种网络终端、社交软件、理财软件、网银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另外,针对老年人网络诈骗频发的情况,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对网络诈骗案例、用户名密码设置以及个人信息防泄露等事项进行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三)老年教育福利化[3]

人口问题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战略问题。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后,各级政府应当把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提升人口素质,作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对待。在这些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各国在社会政策和政府财力的支持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例如,美国对老年人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给予免费、减免或奖励;英国政府鼓励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开展各种有益于老年人的教育活动,并设置了专门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和补贴。有鉴于此,我国各级政府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老年教育政策以及划拨专项教育资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各类正规教育机构应当面向老年人开放,适时降低进校门槛,准许随时入学、插班,适当减免高龄老人的学费,为所有愿意学习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课程。这些福利措施将会大大加强老年教育的普及程度,丰富老年教育的外延与内涵。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飞快,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在提速中,整个社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期,我国老龄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30%左右,中国老龄人口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是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从未面临的挑战,而且“未富先老”的特征又使得我国老龄人口呈现出与欧美国家老龄化不一致的特征,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呈现独特的中国特色。因此,在老年信息教育方面,只有认真研究我国老年人的现状及学习特点,推出一系列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的信息化教育内容和服务,才能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1] 高洪波,马素萍.社区老年大学网络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南通老年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9).[2] 孙 亚.微课程在社区老年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

[3] 张维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8(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Guo Huiyu, Feng Mingcong

(Wuxi Open University, Jiangsu Wuxi, 214011)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idea of lifelong education,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elderly education.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he elderly, and lists the main reasons that hinder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of the elder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hat is, when educating the elderl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as well as various factors of the-elderly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services.

The elderly; information education; elderly education; feasibility

2016-09-28

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以信息技术类课程为例”(课题号:15SEW-Y-025).

郭会宇(1983-),女,吉林永吉人,无锡开放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

G777

A

2095-5987(2016)06-0038-03

●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

猜你喜欢
老年人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题解教育『三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