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护理

2016-03-24 06:13杨启梅张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干预重症

杨启梅,张萍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荆州 434000)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护理

杨启梅,张萍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监测,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征象,尽早进行护理干预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少数感染病毒后可迅速发展为重症,合并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而危及生命[1]。2014年,我院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经严密观察,积极救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儿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7岁。42例患儿均有发热,持续高热>3d者29例;皮疹37例;咳嗽、呼吸浅促12例;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心率、呼吸增快17例;精神差,呕吐,惊跳,肢体抖动36例;血糖增高20例;白细胞增高31例。病原学检查:EV71抗体阳性29例,柯萨奇A16抗体阳性7例,2种抗体均阳性6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

1.2治疗及转归

早期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在抗感染、抗病毒的基础上,予以退热、止惊、止吐、降颅压等对症治疗。重视早期综合治疗,包括酌情短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20~30mg/(kg·d),连续3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支持疗法,总量2g/kg分2~5d输注,应用血管活性物质等。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经抢救2h后死亡外,其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2d。

2护理

2.1病情观察

1)做好标本采集,完成辅助检查入院后尽快抽取血液标本,用于病原检测及体内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为尽早确定重症病例提供依据。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重症先兆重症病例早期具有以下特征: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对于入院时尚未诊断为重症的手足口病患儿,注重神经系统症状和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2h巡视病房1次。对疑似重症病例,为便于急救和观察病情,将患儿安置在距护士站较近的抢救室,备齐急救器械和药品,30~60min巡视病房1次,遵医嘱常规行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设定各项预警值,并及时记录,为医生判断重症病例提供参考。本组1例入院时已被确诊为重症,经积极救治2h后死亡。15例入院时病情较轻,入院后1~2d被护士巡视时发现病情加重。疑似重症病例中,12例呼吸、心率增快,巡查时发现精神差,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抽血查心肌酶谱高;17例体温持续高热达39.5℃以上,1~2d后发现入睡时易惊,心率、呼吸增快,呕吐;20例精神差,在无外界干扰的状态下出现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伴不同程度的呕吐,血糖偏高。对上述患儿均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积极救治,为有效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2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病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min。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2~3次,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有口腔溃疡者,给予云南白药口腔护理,每日2次。饮食宜温凉,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禁冰冷、过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床单平整干燥,皮肤清洁,对手足部皮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防止皮肤感染。

2.3发热的护理

发热为本组患儿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之一,体温37.5~40℃。体温37.5~38.5℃时,每2~4h测体温1次,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体温38.5~38.9℃时行物理降温的同时辅以药物降温,注意体温的变化,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体温高于39℃时,物理降温可用冰枕或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耗氧量,药物降温用布洛芬缓释混悬液口服,每6~8h可重复使用,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多饮水。密切观察面色、出汗、心率、呼吸,防止发生虚脱[2]。退热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避免受凉。

2.4并发症的护理

1)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本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精神差,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无力等。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以防窒息的发生。给予氧气吸入,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静脉推注20%甘露醇,每次3~5mL/kg,每4~6h推注1次。由于患儿年龄偏小,且使用甘露醇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征,注意尿量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本组28例同时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25例行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高热惊跳患儿以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止惊。由于观察及时,治疗护理得当,以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

2)循环不良的护理当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尿少等循环系统症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同时抽血查心肌酶谱,了解心肌受损情况。快速补液,液体量2~4mL/(kg·h)为宜,改善循环障碍。扩容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血浆、丙种球蛋白等。根据心肌受损情况,遵医嘱给予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等,改善心脏功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有严格的输入剂量和滴数限制,故应用微量泵控制输注速度。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并遵医嘱随时调节用药的剂量和速度。

3)呼吸不良的护理本组12例有呼吸系统受累表现:呼吸增快,节律不整,呼吸费力,口唇发绀等。立即报告医生,行动脉血气分析,给氧1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为:氧浓度80%~100%,吸气峰压20~30cmH2O,呼吸末正压4~8cmH2O,呼吸频率20~40次/min,潮气量6~8mL/kg。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经早期积极治疗,未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病例。

2.5消毒隔离

本病严格按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隔离。病室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每日空气消毒2次。患儿用过的玩具及病室床单位,用含氯消毒剂250mg/L擦拭,餐具应煮沸消毒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其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浸泡30min。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3结语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预后较好。而少数重症病例,特别是EV71型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病死率极高[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症状演变的细致观察非常重要[4]。本组重症病例中感染EV71者29例,由于重视重症先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注意神经系统的各项异常表现,及时进行干预,有效地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早期治疗护理干预包括:甲基泼地松龙、丙种球蛋白、甘露醇、血管活性物质等药物的应用,及早行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加强心、肺、脑功能的支持等,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只有早期识别重症先兆,早期给予治疗护理干预,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10版)[S].2010.

[2]鲁萍,黄一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9):15~17.

[3]高莉丽,徐敏,贾丽丽,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7~708.

[4]李晓静.儿童病毒性脑炎并发低颅压综合症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37~38.

[编辑]一凡

[收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杨启梅(197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信作者:张萍,398601089@qq.com。

[中图分类号]R47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8-0057-02

[引著格式]杨启梅,张萍.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8):57~58,61.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护理干预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