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约深美”精神对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①

2016-04-04 21:11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精神艺术

荣 容(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闳约深美”精神对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①

荣容(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训“闳约深美”既是艺术实践的方法,又是艺术教育的指南。在新时期,“闳约深美”的精神内涵更是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目标相关联。本文通过对“闳约深美”精神的读解,结合新时期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要求,分析两者的共通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闳约深美”精神在新时期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闳约深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

清代词人、散文家张惠言在《词选序》中用“深美闳约”评价唐朝温庭筠的词作,“深美闳约”一词成为词学的某种境界。1918年,蔡元培先生为上海美专题字,书赠“闳约深美”匾。先生变字序而用之,思想境界却升华超越。“闳”为基础宽博,兼容并包,背景深厚;“约”为由博返约,扼要纲领;“深”为深入发掘,更近一筹,创造突破;“美”为气质出尘,境界超逸,神韵独具。

自此“闳约深美”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训,这是一种不息地更新,理想的追寻,对当时上海美专的办学方针、教学科研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刘海粟校长曾对此有一番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合适蔡元培“研究过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的经历之后,得出来的科学结论,精确,概括。”“闳——指知识结构要博大宏伟,兼收并蓄;约——生命有限,时间宝贵,当基础打好之后,由博趋约;深——指精通、发展、创造,在约的前提下重点突破;美——指一种理想的境界,美的疆界阔大无垠。比如登山,觉得前面的山峰高与云齐,上去之后,上面还有高山,不会有止境”[1]。

岁月悠悠,伴随着两位老先生的至理名言,南京艺术学院已然走过了百年历史。在新时期,特别是以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精神为方针指引,我们再回首来看“闳约深美”精神,发现这不仅是“治学的津梁,更应视之为美育之金针,是对社会群体素质的普遍要求”。这与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文艺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完全一致。

2015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和座谈时再次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提供各类艺术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强调了新时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强调了应该怎样做:“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扎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在认真学习讲话之后我们发现:“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扎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方向,强调德才兼备与人民导向。“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这是艺术教育具体的方针指引,“遵循”、“促进”、“相辅相成”、“引导”四个词所指代的含义与“闳约深美”精神是一致的。简而言之,“闳约深美”精神的内涵对于新时期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闳”与“相辅相成”

“闳约深美“精神的“闳”指的是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新时期提出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要做到“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相辅相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兼收并蓄。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专业艺术教育则指的是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内,通过四年本科,甚至加上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以达到在专业艺术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专业内的艺术人才培养,如果只将目光放在自己所学习的艺术领域,那么这样的人才是片面的,视野狭窄的。以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为例,他为我们留下不朽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的同时,还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在画画以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2]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这种广阔的视野又岂是仅仅关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人所能达到的?因此要做到“闳”,以兼收并蓄的态度面对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在专业内要求学生达到顶尖,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则要帮助学生去广泛涉及,以达到两者的相辅相成。

第二这种相辅相成又体现在艺术教育的精英化与大众化上。所谓专业艺术教育面向的是专业内的学生,而普通艺术教育则面要广很多,面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对于承担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而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要做到这一点,“闳”的精神又是不可缺少的。专业精英与普通爱好者之间不就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关系吗?作为艺术教育的实践者,高等院校必须以博大宏伟的胸怀面向所有艺术求学者,只有做到“闳”,方能真正地做到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二、“约”与“遵循”

“闳约深美“精神的“约”指的是扼要纲领,抓住重点。同样,“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需要抓住重点。

每一种艺术的呈现方式都有其一定的规则,我们的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超越其规则。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我们会探讨并总结出些某些特定的表达方式,或者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对一些人们起到启蒙,或者指导作用。在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中,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艺术教育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则会是一种南辕北辙。近年来,中国艺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艺术教育对人才要求比较特殊、人才类型也比较多,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招生制度不完善、学科分类指导相对薄弱等问题。在全国政协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协商座谈会上,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这样说:“2011年全国已有1679所高校开展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考生数为53万人,约占当年普通高校录取总数的8%。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现在不但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教育吗?我看不是,这组数据背后是艺术院校危险的规模化发展和批量生产,是无视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艺术教育‘大跃进’。”[3]言语虽然犀利,但道理非常明确: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是危险的。

因此我们提出要以“约”的精神抓住重点做减法,慎重对待艺术教育,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比如艺术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有的艺术门类就是师傅带徒弟,因此对师生比例应有严格的要求。借用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徐永胜的话:“,国家高等艺术院校一定要过滤掉盲目扩招的干扰,这对我们培养国家所需求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三、“深”与“促进”

“闳约深美“精神的“深”指的是一种钻研精神,一种深入发掘与重点突破。对新时期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则是要在做到“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方能实现。

艺术教育看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度不大,其实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中就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毛主席特意强调:“我们的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艺术的表现形式的统一。”对于一部艺术作品,政治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制约着内容,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毛主席关于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理论,在新时期,我们还可以理解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我国教育部制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和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4]可见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方法之一,因为从狭义来讲,艺术教育就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而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辅之于一定的艺术实践,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密不可分,两者如果能达到有机融合,便能使得学生在“约”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继续前进,以达到“深”之境界。

四、“美”与“引导”

“闳约深美”精神的“美”建立在“闳”、“约”、“深”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就是一种无垠超逸且神韵独具的“美”。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院校大学生是中国的希望,梁启超先生言:“少年强则中国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需要从今日之大学生做起。具体而言便是:“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

如果说“闳约深美”的“美”在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境界,是一种艺术实践的结果;那艺术教育所强调对于学生的引导则是这种境界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因此“美”与“引导”是艺术实践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面对艺术教育中国梦的今天,特别是在艺术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之后,我国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然而对于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如何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如何发挥专业艺术教育的高端引领作用,培养更多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名家大师,创作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伟大作品。这些都将在新时期成为艰巨的使命,需要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闳约深美”之精神于过去是艺术治学的方略,在今天其内涵也为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发扬“闳约深美”之精神,加大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用“闳约深美”之精神去关心心灵,真正实现艺术教育中国梦!

[1]南京艺术学院校史:1912—2012[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达·芬奇[EB/OL].百度百科http://baik.baidu.com.

[3]要充分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EB/OL].人民网http://cppcc.people.com.cn/n/2013/0502/c34948-21341480.html

[4]张远瑛.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探析[J].科教导刊.2014(5).

(责任编辑:杨身源)

J022

A

1008-9675(2016)04-0158-03

2016-05-10

荣容(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学管理。

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项目(DGRRRDJ1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精神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成果展示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