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绘画传承和空间变化

2016-04-04 21:11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关键词:塞尚色彩绘画

战 捷(深圳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浅析西方绘画传承和空间变化

战 捷(深圳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本文对西方绘画的传承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西方数百年来艺术思想追求的文化核心。

传承;空间变化

这是一条深邃的艺术命脉,从塞尚到毕加索;其根往前穿过伦勃朗直达乔托,我们看到西方绘画令人惊叹的师承关系;演进的空间变化。绘画不仅是从个人出发,也是从一代代的意志出发的演进,个人是继承前代的,没有人能逃脱它。

文艺复兴:几何学透视方法 拜占庭艺术分界线

文艺复兴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教会黑暗统治之后,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萌芽,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所有的绘画都遵照一种常规,单点透视描绘现实幻觉的几何学方法,其所依据的事实是事物离肉眼越远越小。西方古典艺术,经过长达500年的历程,已经完成了一套成熟的写实体系,面临着观念和形态的突破与变新;但是这种变革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而是在古典体系中孕育着现代的萌芽。

文艺复兴初期:人文主义和世俗精神,三维空间和异教题材

文艺复兴初期是从乔托(Giotto)至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最大的功绩在于“超越”希腊人物神化矫作;色彩艳俗、人物僵硬、老旧拜占庭风格的束缚。他是第一个勇敢探索新的绘画方式的画家,尊重科学、崇尚自然、再现真实生活,是乔托绘画的鲜明特色,技术上更加注重画面主体三维空间效果的表现;他完成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宗教题材作品,注重表现凡人真实的生活,人物造型更为生动、逼真,线条的运用也日趋娴熟畅达;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之一,因而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波提切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他的绘画宗教人文主义思想明显,充满世俗精神。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影响很大。《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装饰风味,多了些对宗教的虔诚。

文艺复兴全盛期:明暗法和远近法,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

文艺复兴全盛期以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拉斐尔(Raphael)的崛起为标志,被称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艺术三杰。《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和匀染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用远近法表现透视。他是欧洲第一位描画风景的画家,他以科学、清晰的头脑著称,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文艺复兴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创作了著名的《摩西》、《大卫》;伟大的教堂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对人类的庄严颂歌,米开朗基罗画的这些巨人充满超人力量,善于表现丰富的运动,并达到戏剧性高潮。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他的作品雄壮宏伟,他在孤独中奋战了一生。

拉斐尔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文艺复兴晚期:色差和消散技术,由人物到风景,由叙事到抒情

文艺复兴晚期以提香(Titian Vecellio)为代表,成就了威尼斯画派绘画艺术的最高峰。威尼斯画派是16世纪以乔尔乔内(Giorgione)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在威尼斯画派中,乔尔乔内是进入黄金时代的第一位杰出的画家、是架上画的先行者,乔尔乔内精细的荫凉风景图、丰富的色差和消散技术对提香产生了很大影响。提香是使威尼斯画派进入全盛期的第一位不依附统制者的画家,提香重视色彩的运用,他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实现了绘画由人物到风景,由叙事到抒情的转变。对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普桑(Nicolas Poussin )有很大的影响,为19世纪马奈的光彩探索打下了基础。

伦勃朗:光暗法,戏剧性色彩

伦勃朗(Rembrandt)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欧洲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齐名,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伦勃朗对戏剧很感兴趣,他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伦勃朗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他用黑暗绘就光明,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明暗是有着截然不同意义。今天欧洲一些著名画家,都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

印象派:光彩变化,透视表象分离,题材和主题自由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反对古典学院派,反对浪漫主义绘画。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印象派以来,艺术家的思想不断环绕着艺术手段自由,特殊规律性及纯洁性等问题。也从素描的纯粹线条解放出来,摆脱颜色的特殊性来做物体性分析,把画面从它和立体及透视表象的纠缠中分割出来。艺术家并不是表现为自由、不受任何束缚的游戏作为自身的目的,为艺术而艺术。印象派绘画推动了绘画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世界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马奈(Manet)开创了印象派从风景画的创作中推进光彩变化的描写方法,使后来的西方画派得以从题材和主题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塞尚:多种透视的空间构造,绘画形式因素发现者

卡拉瓦乔( Caravaggio)推动了17世纪的启蒙潮流,实现了绘画由风景到景物,由内容到形式的转变。为20世纪塞尚(Paul Cézanne)的形式探索开辟了道路。

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提出“用眼睛思维”主张,眼睛不再固定在一点,同一画面可以包含多种透视,在自然界直立的可以和斜落线分歧或交错表现着;依着眼睛的位置,地平线作为一个随便的线往往表现为斜的,而不是横的。他所运用的手段在不断提高,用另一种远景透视法来代替学院式的画法,他忽视物象的实际尺寸,而赋予它们一种精神的空间。

塞尚的画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他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是绘画形式因素的发现者,他完成了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程式的研究,使西方绘画同模仿实物的成规戛然决裂。塞尚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被称为 “欧洲现代绘画之父”。

勃拉克(Georges Braque)说:他钦佩塞尚把大师概念一扫而光的绘画,塞尚的伟大,在于他古典的制约,在于他不表现个人。

凡·高:开启现代艺术大门,表现主义艺

术先导

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作为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独立特行的创作成就了其不朽的艺术生命。凡·高震动于伦勃朗,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奉他们为“精神导师”,他更多的是汲取其创作精髓,注重本身情感的表达,强调本人的客观感受,追求方式和心理的均衡。他终其一生努力寻求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虽受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凡·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他经常用鲜艳明快高纯度的颜色、还有奔放的笔触去表现,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色彩,这在西方艺术上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其艺术作品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并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毕加索:空间、色彩、线的多元共生,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20世纪的西方绘画,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裂变为纷纭多姿的现代艺术流派,大大拓宽了艺术的视觉灵感源泉,进入多元共生的艺术新天地。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也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毕加索(Pablo Picasso)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在他的作品里,潮流趋势和氛围同时存在,我们还会接连感受到沮丧和愉快、残酷和温柔、嘲讽和抒情;毕加索视他的那些面具为野蛮的象征物、暴力的象征物,并将其转入文化领域。在造型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正是多种“趋势和氛围”的共存、完善了毕加索作品的精神内涵,及作品中惊人的多样性。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

现代绘画:颠覆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建立形式逻辑和心里空间

现代绘画的特点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继承塞尚的造形法则,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又立足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现代绘画不是习惯性的表象组合;不是负担着一个封闭的意义与价值系统;不是直接被给予的原本的造型手段。现代绘画作品已从叙述性的、思想性的、寓意性的、一般预先安排好的意义内容中解脱出来,最后也从对立的现象界的描述中解脱出来。

培根(Francis Bacon)具有现代绘画的典型性,当画中的人物被他的自我觉醒神圣化,生命的痛楚、无声的嘶喊,在一个完整的环境中,表现扭曲、缠绕和一个未知的空间,是狂暴之美产生的绝对绘画。培根的空间樊笼成为环绕人物孤寂的一种光圈,他画中世界彼此缠斗,而非和谐相待,生命不过是没有理性的游戏,精神或理性,在作品中找到某种契合。

培根将人物画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境表现,传统人物画所强调的画面存在感,人物的社会角色与定位,在培根的画里全部消失,他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所努力建构的视觉真实。

摆在现代艺术家面前的,不是一个被理解的世界,而是需要他自己,仅仅用它的艺术手段,来从事这个“世界理解”;于是对于艺术家来说,“现实”是某物,是他完全无任何前提地用纯粹的艺术手段来创造的东西,他并不反映,而是制作出“现实”,以开放的精神去体验艺术门类之间由边缘的交汇所生成的新的空间,用以阐述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创造一个空间,不是物理空间,不是种族空间,是一个心理空间,一个存在于我们与我的同类的内心。这是一个造型大师辈出的时代,从毕加索到培根;从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到米罗(Joan Miró),是他们建立的最纯粹意义上的色彩和形式语言。我们在一幅画中看到的,是一些在画面上互相作用的造型符号,是艺术家对所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内心思想感情及其哲理观点的表现。传统绘画强调重视内容、情节性的描绘,以前我们看到的是画的主题。

西方绘画的发展和传承、是基于科学和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是由各种绘画流派汇通影响而成,这些流派不断交替更迭,呈现出对物象的一切感受和态度已渐渐脱离客观,追求表现主观感受,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西方绘画的演进变化和以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目标,是西方数百年来艺术思想追求的文化核心。

(责任编辑:杨身源)

J204

A

1008-9675(2016)04-0188-03

2016-05-10

战 捷(1962-),吉林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表现、设计素描和绘画表现。

猜你喜欢
塞尚色彩绘画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左拉“贬低”塞尚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法国有个塞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