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行走在iPad课堂的路上——杜玉教学信息示范研修室综述

2016-04-07 08:13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研修学科信息化

杜 玉



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行走在iPad课堂的路上——杜玉教学信息示范研修室综述

杜 玉

一、研修室发展历程

成都市锦江区杜玉教学信息化示范研修室成立于2012年,最初以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为研修示范起点,目前已经扩展到数学、英语等学科。研究内容也从“魔灯平台”的实践应用到后来“一对一移动学习课堂”的开展。工作室成员从10人扩展到20多人,由2~3所学校扩展到4~5所学校,从成都地区扩展到山东、河南,更建立了中美国际交流平台。研修室借助iPad进行课程改革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探索。

研修室教师团队从课题入手,通过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线上线下的指导,从最初的课程探索实践,到目前多学科的整合研究;从最初的公共服务小软件到目前“全景课堂”的整合平台教学,技术日趋成熟。极大地改进了iPad课堂的模式,越来越便捷地帮助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探究。研修室主持人带领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教学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团队成员相互切磋,共同钻研,在移动终端的课堂实践中初见成效。一批青年教师茁长成长。涂海洋、童琳、周艳蓉等教师获得了全国、成都市以及锦江区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文成平、李洋先后担任学校科研和教育工作,涂海洋、巫智丹、刘智勇在学科教学方面创新突破,在课题研究和全国机器人比赛中都获得优异的成绩。近一年来,成都市棕北小学、泡桐树小学等学校的部分教师也自发加入工作室的研究。

随着教育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发展,研修室又融入了区进修校教研员的参与,他们的加入让工作室的研究力量大大增强,专业性也得以提升。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研修室将以STEAM教育作为研究和实践重点,为学生构建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环境。

图1 研修室教师授课

二、研修主题

近两年,研修室主要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翻转课堂研究,包括翻转课堂在移动终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利用“全景课堂”平台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建构不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翻转课堂相对应的不同教学模式。

研修室特别关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开展移动终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意识,并针对不同的学科,与前沿教育信息技术结合,探索实践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设计,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教学实践典型。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学习习惯上创新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三、研修室开展的工作

1.开放课堂

研修室努力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最前沿阵地,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海量阅读、经典诵读、主题研究、单元整合、生本课堂、深度对话等教学活动先后进入课堂和研究。特别是2014年,研修室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TechEDGE项目组”合作,在项目主持人Guy Trainin教授和郭际博士研究员的培训指导下,研修室成员在语、数、外3门学科中进行“一对一iPad课堂”尝试。通过他们的在线培训,成员逐渐掌握全球最前沿的科技与教育整合的相关资讯,并成为直接与美国研究性大学共同开展ipad课程研究的研修室;与美国同步使用ipad课程软件搭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有美国博士直接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时指导和互动交流的开放性课堂。同时,学校还采用互动交流工具定期培训家长,打造出家校共建课程的模式。

2.搭建平台

为了开展加强教学互动,相继搭建了学生交流TechEDGE论坛,作为学生文本交流和视频交流平台,目前已经上传了1 000多个学生作品;搭建了“全景课堂”交流互动平台,作为课堂互动交流反馈平台;还利用“少年创客学院”微信公众号展示学生作品。在软件运用上,得到美国高校和苹果公司的支持与指导,将许多iPad的 APP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平台的架构逐步优化了研修工作室网络教学平台。

图2 教师在上海基础教育数字化展示课上教学

3.课题研究

研修室成员积极参与了《将科技融入教育:我们如何帮助中美两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四川省不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翻转课堂的研究课题》《成都市一对一个性化学习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4.示范引领

研修室近两年承担了一些iPad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和展示工作。先后接待了来自深圳、杭州、常州等地兄弟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团队。研修室主持人和教师分别在锦江区、成都市信息化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5.个人成长

研修室成员在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展示和大赛中多次获奖,包括荣获全国一等奖1次,全国二等奖2次,全国三等奖1次;四川省一等奖1次,成都市一等奖1次,多项二等奖等。研修室团队的工作成果相继在《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西南教育》《教育家杂志》等报纸杂志上展示。

目前,研修室已经获得成都市“智慧学校”专项资金和锦江区政府人才“小高地”的专项经费奖励,为下一步打造和提高工作室研究水平提供了后续保障。

图3 杜玉老师在成都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上展示课

四、iPad课堂变革思考

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带来丰富的课程资源。在iPad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也让大家对信息技术挖掘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1.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基于iPad的课程整合,以主题单元形式融入中外语言、艺术、科学教育。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呈现出许多传统课堂无法展示的妙趣横生的可视化作品。朗读、写作、绘画、实验、外语、音乐等都十分巧妙地整合在主题单元中。跨学科的课程尝试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更让我们增强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改革的信心。

2.体验“互联网+”自主学习

确定主题内容后,在形式上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尝试,学生基于任务自主学习,并将学习结果反馈在平台上。学生间开展互学互评,课堂上展示交流。这样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评价者。在评价中又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终生发展很有帮助。

3.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在iPad课堂上,学生已经熟练灵活掌握了互联网和APP应用技能,他们知道如何能够快捷方便地帮助自己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搜索、分析、筛选、整合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能在论坛里完成阅读写作和交流评价;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制作视频作品,并上传到网上开展作品展示;能够在“全景课堂”平台里完成课堂的即时分享和评价。

图4 研修室成员受邀到上海参加展示活动和经验交流

五、结束语

信息化的教学创新之路是充满好奇、艰辛和惊喜的道路。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行走在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之路上。

作者信息

杜玉,本科,中教高级。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610066

猜你喜欢
研修学科信息化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