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美育功能

2016-04-11 09:06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审美素养

尹 航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舞蹈学院,济南 250103)

大众传播中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美育功能

尹航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舞蹈学院,济南 250103)

摘要:大众传播是当今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素养又由于主持传播活动的本质特点而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表层上体现为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声音美、语言美、外观美为受众带来的审美感受,深层上体现为主持人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人文关怀对受众审美情操的熏陶、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人性的完善。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队伍自觉认识到自身的大众美育主体角色,注重深层素养的锻炼与提高,内外兼修,加强自我塑造。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大众传播;美育功能

美育以培养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克服人性异化和促进人之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根本意义。其内涵不只局限于对特定群体的单纯的艺术教育、品德教导和美感培养,更在于人类整体深层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的生成,以及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塑铸,是一个十分深广的范畴和长远的课题。所以其实施的范围,不仅限定于高等的精英教育,也应延伸普及在大众文化之中;其实施的场域,不仅存在于学校的课堂教育,同时也应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施的过程,也不仅束囿于人的青少年求学时期,更应伴随着人的一生。[1]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社会的大众传播活动为美育的实施提供了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作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早已广泛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拥有各个年龄、阶层庞大数量的接受群体。而大众传播中的广电传媒更已凭借其声画结合的传播特点和直观易懂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频繁接触并广泛青睐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决定了广电传媒所输出的信息内容对受众的强大影响,也由此将广电传媒潜在地成就为审美教育的一种便利的载体和有效的手段。有效利用这一载体和手段在海量信息的传达中及于受众,美育将取得倍加显著的成效。同时,这也构成了兼有信息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使命的广电传媒的一种时代意义所在。

进一步讲,广电传媒的传播目的,主要是以其信息输出的主要单元——节目为实际手段来达成的。那么其美育功效,也将最终通过节目内容传达的能动主体(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纪录片解说者、影视剧演员等等)作为中介而实现。在诸种传播主体中,以身份定位的亲和性、交流行为的人际性和信息传达的直接性为本质特征的节目主持人,在美育功能上最为明显。其自身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素养,将对大众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产生隐形却深远的影响。

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对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2]由于其身份定位的独特性,节目主持人与其他的大众传播主体相比,在受众群中拥有更加深刻的“眼缘”和更加广泛的“人缘”,从而具有不可小觑的传播力、感染力与影响力。

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本质上秉持的是广电媒体的传播理念和舆论导向,传达的是特定节目的传播意图和创办宗旨,但在表象上呈现的传播方式却是个体的行为和个性化的表达,与受众的信息传达首先具有人际交往性。而在具体的节目进程中,主持人是幕后群体智慧的台前代言人。节目的深层主旨和制作目的往往间接隐藏在可听、可见的节目内容、版块设计和环节设置的背后,最终经由主持人与受众的直接会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揭示出来。所以节目主持人的亮相又表现出鲜明的直观即时性。与此同时,主持人在话语组织、情感表达和交往姿态上往往特别注重与受众的人格平等,善于营造朋友间融洽的交谈氛围,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又富有强烈的交流性与亲和力。

上述节目主持传播活动的人际性、即时性、交流性与亲和性,使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信息传受过程呈现出极为鲜明的双向交往与平等交流特点,具有鲜明的主体间性特征。这与其他大众传播主体(如新闻播音员、纪录片解说员和影视剧演员等等)的信息单向传达方式有很大不同:新闻播音员对新闻原稿进行有声化播读,忠实传达原稿提供的新闻信息;纪录片解说员通过解说稿的准确朗读,向受众传授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影视剧演员以剧本为纲进行表演,向观众呈现某一特定的故事情节。他们以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诠释、实现着信息,使文字的信息变成有声化、可视化的信息。受众听到、看到的他们,归根结底并不是其本人,而就是信息本身。所以,无论是新闻的发布、知识的传授,还是故事的演绎,在客观上都更多地是信息本身的单向运动,其传受结构是简单的“信息——受众”结构;此时受众的关注兴趣和意向指向更多地集中在他们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很少聚焦在传播主体身上。与此不同,主持人传播活动直接以个体行为灵活变通、个性多样地传达着群体观念、组织节目内容、驾驭节目进程,并时刻营造亲和、融洽、生动的交流氛围,使信息的传达具有了共享的特征。这就使主持活动的内在传受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信息——受众”变成“主持人——信息——受众”;此时受众在收听、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势必将注意力与关注点引向主持人这位正与自己进行实时交流与共在的对话者,于是从单纯关注于信息本身,转为同时注目于传递这些信息的“对面的这个人”。据此甚至可以说,主持传播活动可以被看作是主持人与受众以节目信息内容为中介的交往活动。其内在的“主持人——信息——受众”的传受结构,实质上是主持人与受众在传媒领域的人际对话结构或共存交往结构。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定位,就这样超越了单纯的信息给予者,而成为受众的信息共享者、心灵陪伴者和精神共在者。

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注视,最终是一场穿越表象而进行的心灵的交汇和精神的交锋。作为人之深层组成部分的审美素养,往往深深渗浸在个人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谈吐风度和精神面貌之中,一并向其交往者的感知域给予和交付。在主体间性的节目主持传播活动中,受众对主持人的倾听、观看与欣赏最终都会透过外在的声音、相貌、服装和语言而指向内在的精神素养层面,并在共存交往的双向互动中受到感染和影响。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素养在大众传播中的美育功能,就生成在这个意义上。

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在大众传播中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最先是主持人的声音美、语言美和外观美在受众的知觉域产生的效果。主持人主要是以有声语言为手段驾驭节目、直面受众的,声音往往是其留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发声的饱满有力、语音的清楚圆润、语调的顿挫抑扬、语流的自如顺畅,触发起受众感官的听觉美感。声音承载着语言内核,美的声音与美的语言相得益彰。词语选择的精确到位、语法组织的条理清晰、修辞手法的巧妙精彩、语意表达的妥当精辟,带给受众的是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在电视节目中,相貌的端正、表情的亲和、服饰的大方、举止的得体创造的又是视觉的享受。美的声音、语言和外观成就了美的整体形象,作为主持人审美素养的表层方面,在为受众提供形式美的感知的同时,初步发挥着浅表层的美育作用。

然而主持人审美素养的美育功能更深刻地体现于其内在层面。在官能的触发下,声音、语言和外观所引起的感性的愉悦,需要导向理性的共鸣和精神的共享,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美育价值。

第一,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深层美育功能在于主持人超越常人的审美态度对受众审美态度的启示。审美态度,是一种审美地看待世界的豁然心胸。日常生活的繁琐和生存的压力,使人们习惯用功利的眼光处事立身而忘却了存在的意义和本真的美好,造成人性的异化和对全面发展潜力的阻滞。优秀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在节目中自觉地去睁开存在的眼睛,适时地帮助受众与日常生活拉开一定的审美距离,“用自己敏锐的审美眼光去观察、捕捉、揭示和品味世界的美,并将这些美传播给公众,让公众和自己一样去分享世界的美的快乐。”[3]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刘思伽曾有心在恶劣的沙尘天气里寻找那些“可爱的细节”:路边杨柳枝发出嫩绿的新芽、汽车灯光在阴暗的天气弥散着诗意的光晕、有趣的行人配戴着夸张的卡通口罩艰难前进……所有这些存在于尘土飞扬中的亮点,被她巧妙地穿插在路状报道中生动地描述,向那些被沙尘困扰的受众及时送去被忽视的生活的明丽面,有力地缓解着他们躁动的情绪和灰暗的心情。[4]主持人以自己特有的审美眼光,启迪受众换一种角度对待生活,推开他们心中通向审美王国的那扇窗。这是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所具有的深层美育功能的前提所在。

第二,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深层美育功能在于主持人卓越的审美能力对受众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主持人高人一筹的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领悟的审美心智对受众的影响。美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更在于发现之后用心地去感受,抛却功利性的日常计较,通过联想和想象来领会美的内涵和意义,使之幻化出丰富而浓郁的色彩。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的主持人陈铎,就是通过对长江两岸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出神入化的语言描绘,联系相关的历史风云和神话故事,将深邃沉郁的宇宙广博感和人生沧桑感交由受众去领悟和品味。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受众得以更加细致地去欣赏长江的美、更自由地去联想相关的今昔过往、更深刻地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很多人由于审美能力的种种局限,对已经发现的美好事物往往也只有浅尝辄止的感受和认识,而优秀的主持人则发挥自身较强的观照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去帮助他们丰富、深化对美的欣赏和品鉴,从而完善受众的审美心智,陶冶受众的审美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所具有的深层美育功能的核心所在。

第三,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深层美育功能,还在于主持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对受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是对高尚的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的共同追求。优秀的主持人一方面区分开高级的美感和低俗的快感,将前者作为自身言行的审美标准,在传播中感染受众。美感是一种升华的快感,它经由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超越了感官的快乐,而成为精神的高级愉悦,是人之全面发展的有力表征。快感则被局限在肉体原始的感官快乐当中,闭塞在功利目的和本能欲望当中,是驻足于物质浅表层的较低级享受。优秀的主持人所持有的正是体现着高级美感的审美趣味,在题材选择、引证说理、语言表述、行为举止、穿着打扮、语气语调的取舍之间,处处以高雅的格调带动受众的审美趣味向更高的层面飞升。另一方面,还将美与真、善结合起来。在对真理的追求、正义的倡导中,帮助受众明辨是非、认清价值、正视人生的正道所在。以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主持人小么哥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对一件件新闻事实鞭辟入里的嘻笑怒骂中,向受众传授着惩恶扬善、追求真理、渴求美好的道德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化着受众心中对真善美的向往,提升着受众的精神境界。这是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所具有的深层美育功能的升华意义所在。

第四,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深层美育功能,在于主持人细致温暖的人文关怀对受众生存方式的启发。人文关怀,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境遇的密切关注与真诚守护。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社会中的人始终生存于与他人、与世界彼此的交往与共存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氛围的和睦温暖、人与人相遇照面的互敬互助、人与世界之间共同环境的和谐融洽,是人类幸福生存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保证。优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往往特别重视通过自身言行表现出这种关怀,水均益在伊拉克战事报道中反思人类的共处之道,倪萍在介绍劳模困难家庭时潸然落泪,柴静在批判虐猫者的同时也在理性关注对方的精神状态,李响本能地扶住晕倒的求职者并关切地询问,鲁豫访谈人物的氛围总是融洽而和谐……满溢着人文关怀的思考、同情、包容、关心和尊重,无不随着电波与信号传播到受众的思想和人格中,无形地劝导着他们以合理的方式和人性的态度处理自身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潜在地促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中塑成人文关怀的生活态度,并将在现实中付诸行动。这是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所具有的深层美育功能的终极意义所在。

表层的声音美、语言美、外观美与深层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趣味与人文关怀意识,共同组成了节目主持人审美素养的完整结构,在大众传播活动当中愉悦着受众的耳目,感化着受众的心灵,以其独有的渠道和特殊的方式促动着大众审美教育活动的发生与进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备了大众审美教育的功能。在大众传播的实际环境下,这种美育功能先天地具有三重优越性:其一是易接受性。主持人的审美素养是伴随着节目本身的感知而附加于受众的,信息获取的迫切需要和节目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比起那些目标明确、强制接受的美育课程,更能让受众在相对轻松、自愿的心理环境下产生认同感。其二是潜移默化性。主体间性的传播模式所决定的交淡氛围与对话情境,更能使受众在实质上接受这位平等亲和的交谈者。当受众认可并欣赏对方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时,自然会在潜意识里加以模仿,进而不经意地受到“传染”。其三是影响的深广性。主持人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都紧密相关。从影响的深度上讲,主持人的审美素养会随着一次次节目的播出,产生对受众日积月累、步步深入甚至水滴石穿的影响;从影响的广度上讲,在当前广电传媒广泛普及并深受青睐的局面下,那些课堂之外的人们通过对节目的收听与观看同样能够受到审美素养的熏陶,这种熏陶能够在最广大的阶层、群体中发生并持存。

上述易接受性、潜移默化性与影响的深广性,甚至使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素养相比于其他的审美教育主体,表现出更大、更深、更广、更强的影响力与传染力,在当今的大众传播语境中,其美育功能显得更加不可替代。当那些高度具备审美素养的节目主持人,在传媒实践中将一档档优秀的节目定期带入千家万户的时候,作为信息感知者的受众无形中接受的是一场场精神的洗礼。这无疑对每一位主持人的自我塑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何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修练个人的气质、魅力与涵养,在当前过于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中自觉摈弃迎合媚俗的传播心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从而引导、提升受众群体的精神格调与人格境界,是摆在节目主持人队伍乃至整个广电传媒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前提,必须正确理解节目主持传播活动内在信息传受结构的特点,认知自身作为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观照对象的二重性,意识到自己作为大众审美教育实施者的先天使命,自觉树立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从片面追求声音的动听、语言的华丽和外形的美观,深入到注重内在层面上与受众之间的共鸣,追求传受双方精神的交流与共享,切实将美育的本质内涵实施于受众。与此同时,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深层审美素养:培养审美发现意识和对生活情趣的感知,以超越常人的审美态度引导受众以审美视角看待世界,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领先常人的审美鉴赏能力,用丰富深入的审美感受、活脱跳跃的审美想象、细腻强烈的审美情感和深刻浓郁的审美领悟扩展和深化受众的美感世界,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培养高于常人的审美趣味,不一味只追求收听收视率、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而以高雅向上的审美理想提升受众的精神境界;培养优于常人的人文关怀意识,准确进行形象定位,不自恃清高,不盛气凌人,将尊重、平等、友善与关爱融入节目当中、注入受众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以已示范,甘当表率,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渠道中节目主持传播活动重要且独特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叶朗. 美在意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52,454.

[2]赵玉明,王福顺. 广播电视辞典[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12.

[3]肖建华. 主持人审美修养[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8.

[4]刘思伽. 投入的说事,开心的聊天——我做广播主持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55.

(责任编辑:翟瑞青)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Host's Aesthetic Quality in Mass Media

YIN Hang

( School of Dance,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3, China )

Abstract:The mass media is considered as one important approach for exerting aesthetical education, in which the host's aesthetical quality produces a marked effect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ting itself. This effect embodies outwardly the audience's aesthetical perception caused by the excellent host's voice, language and image, deeply the edification for aesthetical sentiment of audience from the host's aesthetical attitude, aesthetical ability, aesthetical gout, aesthetical ideal and humanistic care, the exaltation to spiritual realm of audience,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for personality and humanity of audience. Just for this, every host is rigidly required to recognize their subjective role of mass aesthetical education,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ir deep aesthetical quality and their enhancing exterior and interior self-shaping.

Key words:Host; Aesthetical Quality; Mass Media; Aesthetical Educational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6-03-28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主持人节目受众审美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5CWXJ44)

作者简介:尹航(1982- ),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3-0133-04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审美素养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