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谈

2016-04-14 00:36陈东远
考试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式子悬念教学内容

陈东远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艺术化的导入教学可以带领学生渐入佳境地领略不一样的课堂精彩。课堂导入已然成为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目标实现。每一位执教者,都希望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出奇制胜的课堂导入环节,往往为此花费大量时间,然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哗众取宠者有之,喧宾夺主者有之,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甚至严重背离了课堂导入固有的作用与原则。现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典型导入案例作评析,以期拾得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之一二法。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课始一两句话便直入主题,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如:“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研究过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准备继续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又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一课,笔者出示圆柱体模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此类导入没有什么花架子,直奔主题,旨在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探究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在服务内容的指向上,适合于“计算教学”、“同一知识点的延伸教学”、“需花费较多时间的探究性内容”等。从所适合的教师群体的角度上讲,更适合于偏向“理性”教学风格,不喜“装萌卖嫩”,不事粉饰,较注重课堂的“外静内动”的老师。

二、联系生活,精取话题

黄爱华老师在浙江绍兴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堪称是课堂话题导入的经典。在课始的谈话中,从初到绍兴想带点土特产回去,让同学们介绍并帮忙选择。在学生选定绍兴黄酒后,黄老师说自己酒量一般,“这黄酒烈不?”“一般!”“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寥寥数语便自然地引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百分数。话题导入是数学课堂中常见的引入方式。一个好的话题能引起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感受书本知识与生活中数学的关联,同时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引入话题的选取上,至少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便于交流;二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为多数学生所熟知的,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三是所选话题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在情境或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继而引发学生的探究验证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极致境界,课堂导入更应如此。如一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境:某小组十一位同学进行投掷比赛,把篮球投进铁桶中(如下图),每位同学依号数站在各自的位置,每人投十次,以投中次数多者为第一名。(1)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可能获得第一名?(2)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怎么站位才公平?

这个情境导入虽稍显繁琐,但学生通过经历把直线转化为曲线的这个过程,对于圆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中化曲为直的思想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正因为有这样的启发引导,这位老师在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把圆形的塑料片通过剪拼,贴实一个长方形窗户的教学引入得以有效进行。在剪拼活动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充分利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成功地圆形塑料片剪拼成长方形。在教学中,教师要浓缩、提炼活动过程,更多时候应利用多媒体模拟活动情境,尽量做到简洁、紧凑,避免喧宾夺主,影响导入的时效性。

四、故置悬疑,激趣引思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可以使人萌发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悬念导入便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课堂引入方式,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正比例与反比例》中,老师利用展示的短尺子测量出大树有多高的引入;《年月日——平年闰年的认识》中:××同学今年已经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诸如此类的悬念引入方式不胜枚举,都是一线老师智慧的结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自己尝试设置外,更多的要靠有意的收集、积累大量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稍作改动,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悬念导入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独特的激趣引思的作用,而引思之“悬”点,多能突出体现教学内容本身的重难点。设置悬念的引入,可紧紧抓住所教内容特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或生长点,制造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引发悬念;也可有意设置、收集一些学生易犯的错误或模棱两可的方法结论,引发学生在对与错之间的相互抵触中寻找错误原因和正确结论;亦可通过待学新知识的结论对一些问题做绝对性的判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继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渗透思想,释难解疑

在导入阶段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对整个课堂进程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对具体教学内容中的释疑解难起到分散,化解的递进过渡作用。邱学华老师所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他用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导入方式,巧妙地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师:老师现在手上拿这支圆珠笔是两元钱,我观察了一下,坐在前排这4位小朋友坐姿端正,精神劲儿十足,想给每位小朋友各买一支,能帮老师算算,一共得花多少钱吗?

生:能!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把你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2+2+2+2=8(元)。

师:如果想买8支呢?怎么用式子表示出来?来,一起把式子读出来!(老师和着学生一边掰手指)如果老师想买80支呢?

在学生读式子的过程中,老师适时提出:看来这个式子很长很繁琐,又容易出错,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导入阶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中加以提炼,最好在生活中找到所用数学思想方法简单原型,用游戏、故事、童话、谜语等方式体现出来,重在“渗透”,避免“说教”,尽量做到“入水无痕”。

优秀的数学课堂导入,或直白或新颖或激趣都必然考虑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应有利于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利于把新授内容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次是要切实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再者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后是注重课堂导入的时效性,做到简洁、紧凑、自然。这样导而有序,导而有法,导而有力,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收获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猜你喜欢
式子悬念教学内容
用一样的数字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三九变九三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