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交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诀

2016-04-17 02:42陈春满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品社交融知情

陈春满

(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6)

知情交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诀

陈春满

(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6)

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应关注尊重个体差异,实现知情交融;创造体验性模式,实现知情交融;以戏剧表演深化体验,实现知情交融;走出范本,贴近生活,实现知情交融。

知情交融;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应用

知情交融是指情绪与认知有机融合,在现实生活中,人脑心理加工的大部分内容是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而且人们绝大多数活动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驱使下进行的。小学生有着其内外在成长的特定需要和规律,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最佳教育环境,使每个孩子得以最佳发展。[1]简言之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在认知中情感化,在情感中认知化。教学形式有讲故事形式、体验式教学形式,戏剧表演形式,情绪教育调节形式等。新课改对学校教育的较高要求与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今天提出知情交融教学理念,深度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最主要的现实背景。改变现状,追求认知与情感的融合教学,笔者试谈知情交融教学法在小学品社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传统的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个性差异,很多教师在应用知情交融教学时,由于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视,导致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好。新课标的实施对品社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满足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虽然给教师运用知情交融理念于品社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利用好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会极大地提升教师品社课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对参与到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有更高的积极性。

2.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虽然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很多教师也运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在改革品社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很多教师在应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时,不能积极转变思想,只是简单地将知情交融的教学内容穿插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使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其教学优势,反而由于新的教学内容挤占了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无法在课堂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带来困难。

3.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较严重

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强调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相互促进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理论水平的目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在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却是低效的。虽然教师应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教师在运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开展品社课教学时理论脱离实际现象严重,无法达到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双提升的目的。

二、知情交融的小学品社课教学策略

1.关注尊重个体差异,实现知情交融

想要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与修养的发展,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作用,使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为了做好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序良俗基础上提升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将知情交融渗透到教学中,尊重被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并且重视每一个个体不同的生命经历。

2.创造体验性模式,实现知情交融

传统教育的被动体验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当下及时的体验,体验水平仅停留在生活表层,这种体验转瞬即逝,对学生的成长并没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了,自觉性、随意性、首创性和责任性等价值得以确认时,人才有体验的迫切需要。在开展品社课教学时,我们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才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例如教学《人们的职业和劳动》,教师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家长以及同伴,一起出访,一起交流,获取调查的结果,这期间有相互商讨,最后得到资料,不再只是纸质的材料,而是情绪的流露,感情的传递,情感的体验。课堂上大家呈现采访视听内容,直观生动,相互补充,质疑商榷,气氛融洽,师生参与度达到100%。

3.戏剧表演深化体验,实现知情交融

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意志努力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调节、控制,是通过情绪而发挥作用的。若没有积极情绪的参与、支撑,学生的意志努力就会在行动上变得乏味,道德行为的调控自然也难以长久维持。[2]戏剧表演的知情交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体验情感的需要,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情感调动知识,在完成戏剧表演全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例如讲授《看看我们社区商店》,教师设计实践课经营《老字号——義籣饼店》卖饼的过程,孩子们扮演饼店里收银员、售货员、糕点师等角色,无不感受员工的经营观和责任感,体验顾客至上的经营思想,从而提升职业道德意识和光荣感。

4.走出范本贴近生活,实现知情交融

知情交融教育,让教学从课堂范本转为贴近生活:从单向度对学生宣导扩大至成人示范与融入生活。根据知情关系与道德行为的自律特点,当我们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只有通过他多次的行为经历及其情绪体验,在行为与情绪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相互关系结构,以使彼此间可以相互调节和相互强化。[2]因此,我们利用知情交融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把课堂教学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并因此获得家长的支持,起到成人示范与家庭互动行为规范的进一步深化。

例如教学《看看我们周围的社区》等诸多课例,让学生参加《漫步后厨》一日服务生的劳动体验——他们真实地体验擦桌子、洗菜、给客人送餐的劳动,一天得到20元工资,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挣钱不容易从而珍惜金钱,不奢侈浪费。这样,学生的自律行为和具体的生活实践建立起行为规范的稳定性联系,成为自觉的道德习惯。

三、知情交融教学实践值得注意的问题

1.适时巧用知情交融教学策略,对教学时间把控特别是先形式后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环节,要有预设的教学对策。

2.借力社会资源,整合课程资源。从学校到家庭以及社区均是有利资源,巧妙用好用足,是教师课前备课应当纳入的范畴。

3.建立和完善道德情感评价体系是品社课题今后研究的新方向。朱小蔓曾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的情绪机制参与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当把活动概念作为全部教育理论和逻辑起点时,情感教育显然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3]因此,把它列为完善道德情感评价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知情交融的教学新方法在品社教学中应用,能够在教给学生公序良俗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的发展。

[1]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2]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G41

A

1673-9884(2016)06-0009-02

2016-02-25

陈春满(1971-),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社交融知情
真美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知情图报
交融的独特优雅
浅析知情同意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实施
静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知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