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强化文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6-04-17 02:42黄发治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侧重于中学语文文体

黄发治

(仙游县盖尾中学,福建仙游351200)

中学语文强化文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黄发治

(仙游县盖尾中学,福建仙游351200)

文章从“正确解读、科学应对、高效突破”三个层面论述如何解读、应对和突破“不限文体”。在认知、明确、感知、欣赏、习得、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以及展示、认定各种表达方式的优势和选定、固化某种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突破解决。

中学语文;文体教学;解读;应对

多年来,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的要求中,大多都出现“不限文体”的字样。在试卷和作文题目这个语境中的“不限”,它的本意是:不做统一的文体规定;不用文体限制考生思维;就全体考生而言用什么文体都行;就具体的某一位考生而言,要在各种文体中选用一种考生最擅长的文体加以表达。

“不限文体”这是试卷用语,面对的是全体考生,是针对参加考试的每一位考生,而不是针对参加考试的某一位考生。就全体而言文体不限,就个体而言,则需要用一种文体来表达。但是有些考生把它误解为对考生个体不限制文体,所以对表达方式的习得不重视;有的认为“不限”就可以杂糅,导致思维杂碎,逻辑混乱;有的考生压根儿就不知道这里的“文体”是指表达方式;有的甚至干脆连什么是表达方式都不知道。许多学生误以为是“不要文体”,于是随心所欲,写出了非驴非马,令人难堪的“四不像”作文。

作为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从大的方面来说,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和议论[1]。换一句话,在中学阶段,学生要掌握:记叙、说明和议论这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学生处于学知识的阶段,表达方式的习得,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为年级不同,对表达方式的学习、掌握、要求都不一样,即使到了高中阶段也有年级差别。教师就要根据这个特点,循序渐进,统筹安排;整体把握,分段实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一、认知、明确各种表达方式

要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知各类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征。如,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还要注意不同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说明,说明对象、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用语等等;议论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等等;诗歌,讲究意象鲜明,感情充沛,语言精炼,大致押韵[2]……总而言之,不同的文体都有其不同的自身规律和鲜明的特征。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来认知各种表达方式。

二、感知、欣赏各种表达方式

还是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前提是“知之”,目的在“好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教师在文体写作教学中,按表达方式推荐阅读,从理性到感性上熟悉某种表达方式。特别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种趣味性比较浓的文体。如,幽默诙谐的小小说,让人憧憬的科幻故事,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本,叫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新编,等等,在重复一种文体的阅读中加深对这种表达方式的认知,促进和激发学生对这种文体的阅读兴趣。

读写,读是写的前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把写作当做劳动,那么读书就是吃饭。因此,会写某种文体,首先就要多读、熟读某种文体。

三、习得、掌握各种表达方式

读写,写是读的目的。读不仅仅是增加阅历,也是成熟思维,发展思维。在比较中鉴别,在欣赏中喜爱,在喜爱中羡慕,在羡慕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在提高中习得,这是一条读写的必然之路[3]。为人师者的任务就是要在路上循循善诱,指导评点,把握方向,引导训练,而最初的训练莫过于分类训练表达方式,从实践上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分类训练,便于加强针对性;连续多次的单项训练,便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一种表达方式。教师要在统筹中列出单项训练的计划,逐步有效地完成各类表达方式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直至学生掌握,再迈出第二步,也只有如此,学生对一定的表达方式才能驾轻就熟。

四、展示、认定各种表达方式的优势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巅峰之作,教师要精挑细选一些顶级的“观止”文章,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归类、对比,找出各种文体的异同点,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学生进一步认清文体的各自优势。

我们在文体写作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准备好相应文体的范文,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真赏析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仔细领会不同文体文章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如:记叙文侧重于细节描写,力求对细节进行栩栩如生的描绘;议论文侧重于严密论证,注重阐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说明文侧重于准确和科学的解说、介绍、诠释;小说侧重于人物刻画、故事情节;诗歌则侧重于意象描绘……这样,把不同文体范文展示出来,通过对比,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兴趣和爱好,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各种文体的优势”。

比如笔者推荐学生阅读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4],反应就异常强烈,学生们有的仿写、有的写读后感,有的写评论,有的写辩论稿等等,把班级的写作热潮推向又一个高峰。让学生饱餐了一回趣味性表达的盛宴,领略了表达方式在可读性、趣味性方面的真谛。

五、选定、固化某种表达方式

在基本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之后,不可能样样齐全,样样精通,有道是:“十个手指都长在手上,但有长短之别,功用之分”。一个学生在各种表达方式之中肯定会有短板和长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最拿手的表达方式,并加以“固化”。

要正确引导,就要用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来审视学生的表达美;用指点引导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表达美。在师生共同作用下,选定属于个体学生最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一经选定就要立足训练,直至炉火纯青,得心应手。达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杀手锏”、自己的独门绝活,而在全班又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局面。

比如写“梦”的作文,长于说明的学生像一名医生,又像一个心理学家,头头是道;善于写故事的同学,像一位评书演员,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思维缜密,眼光独到者,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总之,加强各种常见文体的训练与熏陶,有助于学生培养文体意识,面对各种文体写作能得心应手,合乎规范,还可在此基础上出新、出彩。

[1]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胡适.胡适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G471.2

A

1673-9884(2016)06-0025-02

2016-04-26

黄发治(1967-),男,福建仙游人,仙游县盖尾中学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侧重于中学语文文体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几对常被用错的词语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文学的两股劲儿
空巢青年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