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突破生物教学“瓶颈”

2016-04-17 02:42吴成本陈庆合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田县瓶颈知识点

吴成本陈庆合

(1.大田县鸿图中学,福建大田366100;2.大田县上京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巧借微课突破生物教学“瓶颈”

吴成本1陈庆合2

(1.大田县鸿图中学,福建大田366100;2.大田县上京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文章尝试探讨微课在生物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巩固及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有效运用,突破初中生物知识体系中抽象内容难理解、探究实验周期长、知识网络太繁杂、覆盖知识面过广等教学“瓶颈”,从而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微课;生物教学;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微课是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知识点,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其特点短、小、精、美,视频内容为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语言精讲,习题精炼,应用面广。

作为教学手段的微课推广和应用,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接受,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一、课前预习用微课,让预习轻松高效

初中生课业负担重。平心而论,要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预习生物学科,实在有些强人所难。笔者认为,预习应加强引导,要有明确的预习要求,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受课堂时间所限难以深入解释的生物重要概念或了解相关情境既可。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预习负担,又能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还能避免因课堂内容只是预习内容的“重复”缺乏新鲜感而出现情绪低下的课堂不良效果。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本文例子均选自2012年人教版教科书,下同)这一章,出现了“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显性基因”等一系列生物概念。要确实掌握这些概念并搞清其间的关系,就足以让人头疼,还如何能有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制作了一个动物繁衍视频(含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并将概念标注在相应位置上,配以教师讲解,直观易懂。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原本枯燥的专业术语。

在专题复习课前,学生根据教师上课前的要求,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完成教材上知识点的自学,以至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针对性解决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新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他们在听课时更有的放矢,达到课堂高效。

二、课堂学习用微课,让课堂生动高效

微课习惯于让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通常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有选择地通过微课解决自身学习存在的困难。而在事实上,微课除了能在“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外,在“教”上也有重要的发挥空间。

微课教学呈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师讲解视频、卡通动画或影视剪辑视频、电子黑板、师生自拍视频等,创设出由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其中视频是最核心和直观的构成元素,决定了微课的呈现质量。它们以有趣、直观、生动的情境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引发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开发多角度的思维通道,促进对文本的深刻理解[3]。

1.新课导入用微课,还原学科趣味性,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具趣味性的学科,运用“微视频”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更加丰富生物“趣味性”。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截取种子萌发过程延时拍摄视频作为微课主要呈现内容。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刺激的教学效果,可促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共同参与,直接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用微课,展现情境教学,打动心灵

情感教育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但要真正实现情感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溶为一体,不露雕琢痕迹难度却很大。而如果能充分调用“微课”的特殊效用,就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中有毒物质的富集时,引入有毒物质富集后果的图片和报导。用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展现,足以传达预定的情感教育目的。

3.教学情景用微课,浓缩知识容量,拓宽视野

生物学科是一门容量相当大的学科。初中生物侧重介绍生物的基础知识,其容量更显得大而泛,这给我们教学无疑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教学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利用微课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拓展学生视野。如《动物的运动》这节利用微课可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不同运动方式,借此拓宽学生视野,又可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再利用关节模型、简笔画、实物展台等结合,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记忆。

三、课后复习用微课,让复习活泼高效

利用微课可让复习变得充满乐趣,既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又能摒弃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烦燥”之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容易遗忘的考点,教师事先做成微课,放在校园网站,或师生共享云盘,学生在复习时就可以自己观看微课,在变幻多彩的情境中复习知识,激活学生的有效记忆,同时还能借助反馈练习,提高复习质量。

四、探究实验用微课,让实验完整高效

微课与实验似乎是矛盾的,那么,如何互补呢?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不仅是要求学生做教材中的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进而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才能达到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所以,实验不宜用微课来替代。

与此同时,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实验因受设备、材料、场地、时间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完成或难以在课堂内完成,如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动物绕道取食等实验,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微课使实验过程在课堂上重现,从而既能有效的实现实验教学,又能使实验结果服务于教学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录制学生课外完成实验的过程,通过编辑后制成微课,课堂上进行重现。这样不仅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楚,而且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实验目的。

总之,将微课引入生物教学中,在课前预习,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基础教育阶段的常规课堂,也无法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只有合理地运用微课,才能解决生物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陈艳.“慕课”在生物学复习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5(6).

[3]黄鹏.没有问题就没有微课[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4).

G633.91

A

1673-9884(2016)06-0086-02

2016-04-07

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应用研究性课题(项目编号:JYKT-14039)

吴成本(1972-),男,福建大田人,大田县鸿图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大田县瓶颈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安良堡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