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分析

2016-05-08 19:10范玉霞
关键词:资源建设网络环境高校

范玉霞

摘 要:高校图书馆承载着文化整合的资源建设任务,因此,需要保证文化资源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双重挖掘力度,确保为高校师生提供权威性与完善度最高的文化资源,发挥其文化服务的作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使用者在媒介使用、信息接触习惯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动,加之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大融合以及资源分享态势,使得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48-2

0 引言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其承载的是资源信息的提供者角色,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在传统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空间与时间限制,导致了信息收集不完善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出现,限制了图书馆资源建设任务的广泛有效开展。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信息接收习惯的不断变化,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诸多可实施路径,有利于资源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下面,笔者将从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信息建设工作的实施原则以及建设策略,希望能为“网络发展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这一课题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1 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馆藏资源总量不足

馆藏资源总量不足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高校学生数量实现了激增,而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却无法追随学生人数的扩招实现总量的提升,因此造成了馆藏资源无法满足众多师生的资源需求的现象。

1.2 馆际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还未能达成共识

各高校在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侧重点在于为本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间的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一直尚未建立。各高校的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师生,形成了相对封闭性的信息资源服务,因此无法保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不仅受制于封闭性的管理理念,还受制于图书馆网络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缺乏系统性管理的投入,自然无法真正实现馆际间的资源文献共享。

1.3 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素质、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专业的书籍管理,应该要求管理员具备与该专业相对口的专业知识素养,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够从专业与相对科学的角度,进行专业书籍的分类管理以及文献整理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最便捷以及相对专业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但是反观当前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设置,其中的图书管理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素养,只起到了整理图书的功能,没有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推荐与整合功能,导致高校图书资源建设道路存在一定阻碍。

1.4 文献资源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当前,各高校在进行本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特色不鲜明的状况。在进行图书采购的过程中,并没有仔细审核学校当前科研文化项目的真正需求,也没有与学校师生建立需求联系,在大部分情况下,图书文献的增新工作没有科学的结构化的指引,馆藏文献资源无法突出本校专业特色,造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新意。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技术设备依靠,信息資源的构建与维护工作也逐渐科学化与便捷化。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之后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定地秉承针对性建设原则,资源建设应该以学校需求为导向,进行方向性明确的资源整合与纳新工作。

2.2 系统性原则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该突出表现出系统性特点。随着网络大环境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与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质文献的知识涵盖面较小的不足。因此,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应该考虑到纸质文献以及网络信息各自存在的优势之处,汲取双方各自在资源文化储备中的优点,充分发挥纸质文献的相对权威性与网络信息的相对完善性,使得资源建设工作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

2.3 共建共享原则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共享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限制,信息交换也不再拘泥于交换双方,而是实现了多方的有效参与。信息的分享战略可以弥补一方资源信息不完善的状况,因此,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过程中,若想实现信息建设的完善性,则需要与各高校图书馆建立分享机制,秉承共建共享原则,进行信息的畅通交流与交换,实现各自资源建设的完善性。

2.4 特色化原则

在秉承资源建设具备完善性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突出各自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特色化。利用馆藏文献的丰富性,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使得网络资源建设能够与馆藏文献实现信息互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打造特色化资源建设。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3.1 明确资源建设应处的地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较之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图书馆中心地位,已经不再具备传统意义的中心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的存在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资源的获取多依靠师生的主动性,而图书馆较之网络环境下的主动检索,其具备一定的推介作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与契合的搜索服务,因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属于及存在信息,用户利用及存在信息进行的信息搜索工作也更加具备方向性指导,避免了信息杂音的干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明确资源建设工作依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意义。

3.2 加大电子文献收藏比重

为了迎合当前图书馆使用者的媒介使用习惯以及信息接收习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着重考虑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信息服务,因此,在保证馆藏文献完善性的基础上,应该注意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建立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并进行网络设备硬件与软件的及时升级与更新,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文献搜索与阅读体验。

3.3 努力做好深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

深层次文献信息的资源开发可以彰显高校资源建设工作的文化深度,进而彰显高校的特色之处。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以及更新工作是资源建设的核心,而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支持只是在从属于信息建设工作的同时发挥着其工具性作用,真正核心的工作是与信息有关的整理工作,尤其是深层次信息的开发工作。各高校在网络技术设备无差别的环境下,只有努力做好信息开发工作,才能够彰显各自网络数据平台的深度性与完善性。

3.4 培养信息资源建设专门人才

在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不再是一种线下工程,网络成为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型载体。因此,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再单单需要负责图书信息的上架与保存整理工作,还应该担负起网络信息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工作。所以,网路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挖掘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确保资源建设工作能够呈现出较强的网络特性。因此,高校在选拔图书馆管理人才时,应该设置专门的人才招聘标准,对于已经录用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课程培训,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以及技术操作能力,使其真正能够胜任资源建设工作的高要求。

4 结语

在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应该着重体现出网络时代对于信息获取的发展要求,满足图书馆使用者对于资源的共享心理,为用户提供便捷化与人性化的资源服务,這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大环境下必须要走的转型之路,只有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有机整合,才能够使得高校资源建设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乔文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5(05).

[2] 李凡.浅议新世纪图书馆信息资源[J].图书馆论坛,2016(04).

[3] 高波,吴慰慈.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网络环境高校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