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经典精华,提升学识修养

2016-05-13 19:18高海英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课程

高海英

摘 要: 文言文教学具有无法估量的潜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引导,多向交流,批判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 文言文教学 学识修养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

一、读导结合,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

由于年代的差异和审美取向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变异,加之语言环境的变迁,当代高中生普遍对文言文认知不足,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对文言文存在陌生感和畏惧情绪。其实学习文言文大可不必如此费劲,只要放松心情,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文言文诵读,不是简单地读,而是要目睹其文、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地进行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章的全面感知和把握,是一个仔细体味和琢磨文章语气、语调和情感的复杂过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走进文本,做文本的知音,通过对文本有声的朗读和本文进行情感的沟通。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自然就会感受文言语言的抑扬顿挫,内容的丰厚多彩,结构的严谨整饬,从而增强对文言语言的敏感性和对文言作品的鉴赏能力,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就一扫而空。

除放声朗读外,我们还可以创造友善而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情绪,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言文。在教授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点,由点及面,先精选一些和课文有关的精辟语句或语段介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文章佳境。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之一代改革者矢志不渝之志;王勃《滕王阁序》之精美之境、豪迈之气融而为一……通过这些与所学文言文相关联的精神内涵做先导,以这些语段中的人生体验和睿智激发学生的好奇和质疑,在精美语句的熏陶下一步步深入文本,领悟文章的精髓。

二、多向对话,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抑或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沟通都至关重要。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深刻研究,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不乏个性的解读,在课堂时用清晰的流程向学生传达,与学生分享体验、交流碰撞。在教师的有效带动下,学生走进文本,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入手一步步体会领悟、质疑探讨,逐步寻求文本的思想内涵。

掌握文言知识信息,仅靠课堂上一点时间或者个体的积累是完全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课堂上提到的文言现象记录下来,一个词语的一种用法或者一种句式在这篇课文中出现,就把它记录下来,其他课文中如果再出现这些词语的其他用法或者其他句式或者同种句式的不同语例,就把它补充进去。拿古今词义来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的异同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某一词的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消失,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二是某一词的常用古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作为常用义项使用,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三是某一词的常用义在现代汉语中还偶尔存在,但已不是常用义,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三种情况外,除第二种情况,学生基本不会理解错误,在阅读文言文时,这类词就不会造成阅读障碍。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学生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常用义理解古义,就很容易造成对文句理解的错误,这类词在文言文中占据比重大,如果让学生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收集整合后互相交流,那么大家的信息量就会增大。

三、多元解读,拓展文言文学习空间

文言文中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教学文言文,除了课堂教授的有限篇幅外,我们还应该把视野放开,“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文言文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文拓展到古代典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种探究性阅读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以《史记选读》中的人物传记来说,从君王将相到普通大众,无一不是丰富复杂的,我们解析这类文本就不能只是单向思维,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这些历史人物。在学习《管仲列传》时,我提出质疑,作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政治生涯中可圈可点的太多,作者司马迁为何不遗余力地花大量篇幅在传记开篇写鲍叔牙和他的交往,这有什么深意呢?

教材中很多课文只是原文的节选,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全篇乃至所属专著,拓展学生的文言文感知空间。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增强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个人将所读文章的内容结合理解联系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个性化的解读,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一起交流。

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整体的阅读量,还激发了学生探讨的热情和质疑的勇气,并且通过书面表达的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过程操作的关键在于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实践证明,在文言文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开发潜能,更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主动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力.古代汉语文化常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