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2016-05-14 15:26马彦芬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提问实践研究

马彦芬

摘要:根据新课标改革的相关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教学双方的平等地位,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初步涉及抽象、逻辑的特点,不再是单一的数字、图形、单位概念,在展开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其有效性,以满足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事实证明,有效地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其具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本文以下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实践研究;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76-01

结合我国教育工作现状,教学大多是通过课堂方式实现的,由于时间、空间的相对限制,可采取的互动形式较为有限。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课堂沟通方法,也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的方式,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其中,数学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也是较为重要部分,积极研究有效提问的实践,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

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提问内容针对性较差。

存在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等问题,提问时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要点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二)提问要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工作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一节课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必须有计划的展开教学活动,提问只能是一种穿插行为,而不是任由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重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第二,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第三,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或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提出,就是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措施

(一)课堂提问要生活化、趣味化。

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可以从生活化和趣味化入手:

1.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

2.问题趣味化、新颖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趣味化、新颖化。我们要学会融入学生的世界,去发现趣味、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充满兴趣。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量。

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而不能一蹴而就,过难或过易都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节时,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y=2(x-1)2 及y=2(x-1)2-1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完全一部分项的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提问,层层推进,便于问题的解决。

(三)课堂的提问要兼顾全体。

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

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

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四)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有疑问才有研究的动力,才有探索的需求。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将问题设在重点处、设在关键处、设在疑难处,这样才能减少课堂上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苏兴爱.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5,04.

[2]任粉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3]张小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浅探[J].成功(教育),2013,06.

[4]郑文红.有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6.

[5]童宝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1,10.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有效提问实践研究
精设计,巧提问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