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力带内固定术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疗效探讨

2016-05-14 10:33迟猛李强
中外医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迟猛 李强

[摘要] 目的 探析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病人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与用张力带固定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螺钉内固定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病人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可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研究;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张力带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b)-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ension band and lag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cal open patella fracture.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vertical open patella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th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ag screw;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ension b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indexes such as LKSS and VAS scores, as well as range of motion of knee joint and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92.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0%) (P<0.05). 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LKSS and VAS, range of motion of knee joint and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vertical open patella fracture, th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ag screw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ange of motion of knee joint, reduce the pain degree, and promote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with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so the treatmen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linical study; Vertical open patella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ag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ension band

髌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临床主要特征为自感无法自主伸直、疼痛、局部髌骨肿胀,常出现皮下瘀斑。髌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如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3 mm时,如修复不佳,可引发膝关节活动受限或创伤性关节炎,对病人的生命质量及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大量研究表明,对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螺钉内固定术疗法,可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十分关键,故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对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及用张力带固定术联合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100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35.4±3.6)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制定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诊断标准[3];经临床特征、相关检查确诊。致伤因素:跌扑伤20例,坠落伤30例,交通意外伤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

研究组年龄26岁~54岁,平均年龄(35.6±3.6)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致伤因素:跌扑伤10例,坠落伤15例,交通意外伤25例;对照组年龄26岁~54岁,平均年龄(35.4±3.5)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致伤因素:跌扑伤10例,坠落伤15例,交通意外伤25例。两组的致伤因素、平均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即患者取平卧位,予以硬膜外麻醉,应用止血带及气囊在大腿中上部止血,纵形切开骨折部位,横弧形扩创;扩创完成后,将骨折部位的边缘进行修剪,伤口进行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将伤口内的髌骨关节面的软骨组织、脱落的髌骨、异物、积血进行清除;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步骤:复位骨折部位,应用巾钳固定;X线监测骨折复位情况;完成复位后应用3.5 mm的拉力螺钉、1 mm可吸收线、1.0~1.5 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拉力螺钉需水平穿入髌骨。

对照组:进行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复位骨折后,应用巾钳固定;X线监测骨折复位情况;予以张力带固定骨折部位,张力带固定术过程中需在对侧的骨块韧带上予以可吸收线缝合,可吸收线予以复位钳收紧;固定操作完成后,对关节囊及髌韧带予以冲洗止血,将大腿的止血带及气囊放开,逐层缝合伤口。完成手术后,予以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应用,患者手术后第二天予以等长收缩股四头肌锻炼,手术后第4天指导病人予以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半个月给病人拆线;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4]:显效:症状消失,未发现膝关节屈曲、行走异常,膝关节活动度>100°,术后1年LKSS评分超过90分;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2分;有效:症状消失,但膝关节屈曲出现异常,可正常行走,膝关节活动度70~100°,术后1年LKSS评分70~90分;好转:症状减轻,膝关节屈曲有异常,轻微跛行,膝关节活动度60~70°,术后1年LKSS评分60~70分;无效:临床特征、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无变化或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 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优于正常极易被开放性损伤所掩盖,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临床医师在检查髌骨开放性骨折时,需在膝关节屈曲60°时进行X线检查,仔细探查其创口[5]。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病理机制为,在膝关节屈曲135°时,外力在髌骨正面发生作用,可同时向后向前传导;这种向后又向前的髌骨传导外力促使髌骨接触面及髌骨的内外踝之间形成反作用力,所以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病变部位多位于髌骨的外三分之一部位[6];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治疗原则为确保伸膝装置的完整性,促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可固定牢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粘连;临床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克氏针钢丝固定术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7];目前,对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及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的临床效果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8]。

该研究探析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及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众等[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将钢丝穿过空心拉力螺钉,在髌骨前面交叉,可避免压迫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对血液运行影响较小;同时具有强固定力,加压骨折断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技术是运用张力带原理,张力带可将肌肉的收缩力转化为骨折的端压力,避免骨折的分离作用,紧密对接骨折断端,维持骨折复位后的部位,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可进行早期运动,且可简便操作,医疗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可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强.带线锚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9):91-93.

[2] 秦仲石,秦石.双钢缆缝扎固定和AO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额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60-61.

[3] 董正超,姚新苗.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内固定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15,27(8):58-60.

[4] 武博.空心钉张力带与钢丝内固定对髌骨骨折修复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9-100.

[5] 谷欣瑞.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115-116.

[6] 邓德礼,徐晖,肖立军,等.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69-71.

[7] 黄志阳.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临床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19(14):50-52.

[8] 李久岩.钢丝张力带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9):130-131.

[9] 王众,吴亚乐,李骥,等.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9(3):446-447.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