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

2016-05-14 04:39李玉英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中职学生数学教学

李玉英

摘 要:本文对中职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要考察合作交流的内容,使之适合中职学生;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防止冷落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职能缺位等措施和建议,提高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教学 合作交流 课堂实质

合作交流是当前比较提倡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学习质量,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为很多教师所青睐。合作交流这种教学形式要正确地运用,对于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中职学生来说,合作交流学习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很多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对中职课堂数学教学的合作交流谈几点看法。

一、考察合作交流的内容,使之适合中职学生

当今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有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过分追求形式。某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缺乏合作交流的实质。只要有人听课,就会有一些诸如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其实,许多数学问题并不适合让中职学生讨论,因为他们并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而需要教师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静静地独立思考。

笔者认为,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一定要有实质性的交流内容,而且要考察交流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同时,要在知识准备、材料提供、程序安排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这样的合作交流才能真正起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一定要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一定要制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指向,也让学生知道合作与交流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这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在交流与合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当然,这种兴趣和需要是靠教师激发的,而且要掌握时机。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防止冷落多数学生

杨振宁博士曾过:“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研究工作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交流是否有实际效果,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课堂才说明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果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够,就不能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一些课堂上,参与讨论、发言的就那么几个学生,多数学生成为了旁观者,这样的交流与合作能算得上成功吗?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大多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适合大多数学生外,还要在组织形式上下工夫。中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对他们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多数的合作讨论都要进行分组,分组一定要有科学性。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要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具体的形式由内容的需要决定。

当然合作交流的实际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达成的状态。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跟进、主动投入,每个学生是否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给予特殊关照,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职能缺位

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经常置身事外,或只是象征性地巡视一下,把自己的主导地位的职责也丢弃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合作交流的主题、方向和重点。只有教师的指挥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协调,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合作交流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学生的交流偏离目标时,教师应及时将其引向合作交流的目标。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其目标往往是十分明确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交流活动空间的同时,更要为其交流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当他们的交流偏离目标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当教师发现学生交流的思维过程错误时,必须及时将其引入正轨。数学思维特别强调逻辑性,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过程不当、思维过程不清楚、思维过程不正确、思维过程不合逻辑的现象。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有很多优点,但针对基础较差、程度不一的中职学生,一定要合理运用,不能盲目地为了应用而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中职学生数学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