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凸显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016-05-14 06:17傅锦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教学策略小学生

傅锦金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技术、环境等因素的不断优化,新的小学生教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小学教育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健康积极、思维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小学生。通过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来实现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及创造力。数学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许多小学数学教育者的教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学生主持;小学数学;主体地位;教学策略;小学生

许多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总是将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现状、特点和西方的小学教育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我国的小学教育方法中规中矩,教学的重心在于教师的“教”,而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其任务就是仔细听老师说。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小学教育模式就要灵活得多,他们上课的地点、方式不固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交流并做各种实践活动。两种教学模式的巨大差异也直接导致了教育成果的显著不同。就数学这门科目而言,中国的小学生会做大量的题目,但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低,而西方孩子思维灵活,能够活学活用,能够将知识成功地和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上述实例可以说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模式已经不能达到当代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目的要求。下面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探讨凸显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将课堂的主动权自然地交给学生。

一、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

学習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从书本和课外资料甚至是生活中汲取学习经验与知识营养。摒弃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教师“简政放权”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努力,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小组竞争比赛式的学习也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总之教师确定大致规则,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操纵学习的具体方式,把握学习的进度。以学生为主体不表示教师可以完全退出教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大致的了解,这就方便教师纠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避免学生深入学习的误区。此外,毕竟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教师的缺席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起着监督和导向的作用,这就在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趣性和开放性的同时兼顾了教学的高效性。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也是极大的挑战,所以使用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优质的整体教学目标。

二、因材施教,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表现

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就要从各方面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众所周知数学在整个小学教育结构中的主要地位。数学教学针对每一个小学生,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性格爱好、思维发育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也有较大的差异,基本的数学成绩和学习基础也是不同的。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我国对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教师仍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让所有学生在当前“大锅饭”式的数学教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节奏和方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注意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不同态度和方法,以此为依据在正式课堂中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此举就充分显示了学生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了数学问题探究的深度层次也为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导演”作用提供了方向,整体上提升了课堂效率。

例如,六年级数学教师通过观察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数学成绩良好,思维灵活的学生,第二类是数学成绩一般,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第三类是数学成绩较差又不想学习的学生。针对这三种学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圆》之前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数学探究目标,第一类学生可以在掌握圆的性质、圆周长和面积的算法之后,从生活中寻找具体实例通过仪器测量数据结算该物品的周长和面积。这就达到了知识掌握的较高层次,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通过具体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慢慢理解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实际含义,给予学生充分时间交流消化。针对第三类学生,教师应该先让其接触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式合作学习

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学生也不能以个体为单位单独学习,这样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作用可以让多个学生来代替,首先某个学生的观点不确定,给予了数学小组充分争论和验证的机会,如果教师在一手操办课堂,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无条件的遵循教师的观点理论。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拓性与延展性。此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主体课堂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各个小组有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小组之间既可以展开交流又可以进行竞争比赛。总之,通过各种轻松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氛围就调动起来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现将学生分组,分组的方法如上所说,现在不在进行赘述。将学生分好组之后,教师可以站在一旁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课堂的过程。在独立的小组中,小组成员可以设计具体的适合本小组的数学学习方案,如在学习《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中,小组代表人设计学习步骤,之前学过《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们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将小数化成百分数,列出一些练习题让小组成员练习。如果遇到难题可以记下来之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环节,也可以向老师反馈。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教师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自然凸显出来了。

四、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黑板和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条件限制,学生在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提出创新的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对数学的了解程度也远远不够。但是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数学教学,从网页上搜索相关数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结合图文声象四种元素来表达所学内容,让学生吃透知识点。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探索性。教师规定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畅所欲言,将数学的难点提出来和老师交流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对自己讲授的知识提出反馈。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分享数学实践经验。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之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数学,将抽象的公式定理具体形象化,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多媒体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意自己以主体的课堂上表现更加自然和谐。

五、结语

综上,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案始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充分展示出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最后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2]钟克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09.

[3]隋立国.教师如何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J].当代教育科学,2008.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教学策略小学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