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2016-05-14 07:09魏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美术美术教学

魏勇

【摘 要】“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鉴赏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美术课上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探索,教会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美术教学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其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艺术素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美术鉴赏”成为了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这既为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广大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美术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本文就个人观点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美术教师应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美术素养。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适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师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必需的“拐棍”。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才能对具体的作品有比较深入的感受、体验,进而通过讨论、分析、评价,全方位地认识、理解作品,达到鉴赏目的。

二、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三、选择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

美术课堂教学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是智慧的喜悦,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即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将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这一精神活动本身“力”图样,体现的恰是梦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種美的力量。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的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品格,尽管也许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四、营造美术鉴赏氛围,渲染课堂教学

美术,本就绚丽多彩。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绚丽多彩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单调,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鉴赏教学中,如果教师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过于单一,展示的方式过于单调,那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就很难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渲染,改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让学生在多视觉的角度中,完成鉴赏之旅。比如说,在人物肖像画的鉴赏系列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影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如在鉴赏《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的过程中,笔者就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主题,在课堂上观看一系列的“世界微笑”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沉积在“笑脸”中,慢慢地回到蒙娜丽莎本身,从不同的“微笑”进行对比,感受蒙娜丽莎那令全世界着迷的微笑,并能够深化到情感深处,体验这一笑脸所代表的文化意蕴,或是意大利式的微笑,或是整个欧洲式的微笑,或是达·芬奇自己内心的浅笑,无论是何种结论,都是学生鉴赏的升华。

五、组织多种活动,内化学生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让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指导学生临摹所鉴赏的作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对某一作品作出评价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实现由表及里的内化。

美术鉴赏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步提高对艺术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其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公民。在西方许多大师的美术作品面前,特别是在人体美术作品中,真善美与假丑恶、高雅与邪恶其实就是一念之差。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尤其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掌握批评的武器,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善于总结交流经验。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走近作品去鉴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理解美术作品,这样才能达到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中美术美术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