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学科”看数学

2016-05-14 07:41伊余亚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整合有效性

伊余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化,“综合化”已经成为调整本次课程结构方面的重点。优化学科资源,推进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实现新课改目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恰巧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从“整合素材—改变学习方式—把握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展开,以科学与数学进行整合为例,谈谈小学数学如何通过跨学科整合,来提高数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整合;数学;综合实践;有效性

笔者在参加我校省重点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学校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探索与研究中,发现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绽放新的活力!

跨学科整合,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促进,通过交流与合作,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当数学遇上科学,我们该如何整合,如何提高我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节约用水》与六年级下的科学课《一天的生活用水》这两块内容的整合课为例,谈谈自己对提高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有效性的一点想法。

一、整合教学素材,拓宽实践教学的范畴

小学数学每册的教材里虽然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为我们提供了可用的教学素材。但就素材来说,显得比较的单一。而通过进一步挖掘不同学科的素材,经过整合加工,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不仅拓宽了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范畴,更促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变得更生动、更丰富,让学生乐在其中,绽放数学光彩!

(1)主题相同进行整合。整合现行教材中重复编排的内容,进行单独设计,进行专题教学。不仅可以拓宽教学内容的范畴,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感和无兴趣;同时还减轻了教师重复教学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方法相同进行整合。科学课强调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去参加、去经历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两者之间会有很多相同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进行迁移,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数学课堂的效力。

(3)思想相同进行整合。在两门学科中,不同教学内容中常常会隐含着相同的思想方法。如果我们善于整合,把两者之间的一些思想进行融合。不仅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节约用水》数学教科书上提供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如下表),

通过板报了解水资源的一些简单知识和测量不同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认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内容显得很单薄,我们课题组老师一起查阅了不同学科的教材,参考了不同学科老师的建议,最后把科学中同主题的《一天的生活用水》,以及身边的相关资源通过加工整合在一起。增加了观看世界水资源分配图、人均水占有量以及云南干旱视频,让学生从一数组组数据,一幅幅图中,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淡水资源的缺乏。再把测量不同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换成了调查家庭一天的人均用水量和观看科学滴水实验,充分地让学生感悟到平时生活用水之大,以及不良习惯所带来地水资源浪费之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安排,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隔膜和原来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性、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调查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还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

二、改变学习模式,呈现多层次的开放问题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不同学科的整合,可以让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呈现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积累来支持。因而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1)活动时间从一定到不定。活动的开设可以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完成,也可以是一周或几个月去完成,有些甚至可以一个学期。要根据所选择的主题,安排合理的时间去组织完成。

(2)活动地点从固定到变换。常规的数学课堂都是设在教室里完成,但我们开设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根据课题的不同,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地点实施。可以是在校园,家庭、社区、工厂等社会场地,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探究、实践、观察、实验等发现解决的方法策略。

(3)活動的方式从单一到多样。打破原有只停留在教室里单一的上课模式,可以是原有的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还可以是亲子合作、班级合作、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例如,我在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我首先采用的是在家里亲子合作,“调查家庭一天的人均用水量是多少?完成表一。接着进行小组合作,在学校中完成表二。在交流完两张表格后,在课堂中让学生经过数据的分析,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均用水量差异这么大?”

这一教学流程,改变了平时的常规课堂,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去搜集各种信息和资料。他们在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等各种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从而提高了数学综合实践的有效性。

三、聚焦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把握好主题研究的方向,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整合后的核心知识。即是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是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整个教学活动之魂的栖息地。找准教材内容中的核心思想,纵横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资源取舍,提升价值观。把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成一节课,肯定无形的会形成“肥胖症”。要避免这种症状,我们要善于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把冗余的教学内容挤出课堂。让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从而全面地看待事物,达到数学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2)延伸触角,增强活动性。以教材为载体,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聚焦教材内容中的核心思想,精心选点、设点,把学生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为学生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使分立的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整体评价,激发参与性。“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而内在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喜欢程度。因此,把评价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伴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同步进行。聚焦核心思想,对探究性问题作出合理的指向性评价,从另一层面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节约用水》时,我紧紧围绕“怎样节约用水”展开。我并没有停留在课堂中,而是在孩子们充分感知水资源严重缺乏,浪费之大的基础上,让学生制定节水方案,把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学生设计节水器;组织“小手拉大手”节约用水活动;设计一些标语,让周围的人一起参与进来。并组织学生把大家设计的节水器,节水标语进行装饰,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钱捐给严重缺乏的地区等。同时通过大队部配合开展了一次总节水知识竞赛,举办了一场校园节水展,组织了一次社区节水义卖活动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整体评价,评比出节水小能手,节水模范家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研究和学习的空间,使其多层面、多角度的发散与聚合,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有效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节数学和科学的整合课,让我们越来越明白我们开展的课程整合一方面指的是这些共同内容上的整合,另一方面指的是不同学科在教学方法上的互补互利的整合。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把两个内容加到一节课中完成,更不是把某个学科作为另一个学科教学行为的引子。整合要有机,才能真正发挥出整合的“化学反应”,产生出“1+1>2”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整合。

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程整合是指国家课程中(不仅是学科课程也指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活动类课程)一些交叉、重复的内容通过整合的教学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节约教学的时间,同时利用節省下来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个性化的课程,促进学生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在课程整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周卫东.不断探寻“数学味”课堂.《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第11期.

[2]刘培正,崔秀梅.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6期

[3]茅旦华.让探究性教学充满神秘感——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

[4]王兴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教育艺术》,200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整合有效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