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2016-05-14 17:36王珍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情感

王珍

摘 要:本文在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这一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一、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课堂情绪,渗透情感教育

布卢姆指出: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行驶船只的指路灯塔。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确定合理、适宜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向高效、快速方向发展。在语文课堂目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用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会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情感促动为中心,制定出情感激发目标、情感实施目标,并使学生明确,以便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磨炼情感的成熟。

二、利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文章是人情感的流露。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即所谓有感而发。白居易讲得更明确,认为写文作诗要做到“声情俱美”、“情文并茂”,并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文章都是“有情物”,是“文”与“情”的和谐统一。教材中的范文无不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文情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文章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与培养。

(一)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的优秀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山清水碧的壮丽美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冰心的《纸船》中透出的生动细腻的念母情怀……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境界,启发学生思考,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二)钻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把课文中那些富含情感的语句找出来,深入悟读,让学生体情揣意,发挥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价值,体验人类的情感因素,从而获得更高和更强烈的审美和情感。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几句话写两种不同阶级的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骑”和“俯”这两个动词用的十分生动、形象、准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再加上“我多伟大”这个典型语言,二者连结起来,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这个典型动作再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两种人对人民态度不同,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很鲜明,一个“摔垮”一个“记住”。通过对比研析,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起来,是非自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将永远值得并得到尊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将是遗臭万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需要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因此“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高唱一首歌、竞猜一个谜、播放一段乐曲、表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教课文《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这样以文章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过程,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

总而言之,无论从教育教学还是从语文学习等方面来考虑,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之本,教学之源。语文教师应坚持情感教学观,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情感资源,在充满积极情感的环境中,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让学生随时随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感染,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做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材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