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6-05-30 01:12刘慧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朗读阅读初中语文

刘慧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探索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质量,是搞好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朗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33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呢?很多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文也想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这不仅体现在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交流,也体现在师生的教学交流上。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很多专家甚至列出的阅读书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初中学生也有自己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只是泛泛的推荐,没有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三年下来,很难达到新课标制定的课外阅读量。因此,课外阅读也需要老师精心的指导。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概括内容,进而学会解读文本。下面以阅读《三国演义》为例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一是组织学生对原著的经典故事情节进行演讲。教师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写了诸如“温酒斩华雄”“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让学生抽签,来讲述这个故事,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对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进行演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找出这些成语、俗语,如“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等,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与其他人不重合)来对这些成语、俗语在书中相关的进行概括介绍,并解释其含义。

二是可以以“我眼中的——(三国人物)”写作周记。要求学生自由选取一个人物,结合情节,对人物进行分析理解,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学生在第一次写的时候,很不理想,特别是涉及一些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等,这些人物在作品中所占的篇章多,涉及的情节多,学生在写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很多情节,对人物的评价就显得较为片面。因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阐明对人物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三是让学生对所写的周记进行修改,加工后,开展“三国人物谈”自由演讲,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疑。在质疑、解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无法自圆其说,只得下去深思;有的同学则能在质疑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有的则在演讲前汲取别人的教训,对自己的观点重新准备。总之,学生明白,文本是自己理解的源泉,充分理解文本是得出自己观点的根本方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到本文这些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或者理念,就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相应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