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6-06-18 19:18蔡文娟
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课堂提问误区

蔡文娟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关键,在启发式课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提问的意义,精准地掌握提问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有针对性地纠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误区 提问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实现。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提问或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空泛,难度大;所提问题的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问缺乏循序性,等等。这样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要讲究一定的艺术,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使他们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障碍”(问题)时,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维得以发展,关键在于老师能否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如在教学《捞铁牛》时,采用中心突破法,设计以下问题:1.是谁把铁牛捞上来的?2.为什么不直接把铁牛拉上来,而要弄得这么复杂?3.为了把铁牛捞上来,怀丙事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4.他又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你的?4.如果你当时在场,那么你还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吗?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踊跃发表意见,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需注意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需要教师提出一组连贯的问题,或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追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问题。如在教学《圆圆的沙粒》一课中,可以先问学生:“你们觉得沙粒能变成珍珠吗?”学生给出肯定的答案后,继续提问:“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为什么圆圆的沙粒最后能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最后,教师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从沙粒变成珍珠,你明白了什么?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三、设疑新颖,引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课堂提问要提得巧,发人深省,力求新颖,引发学习欲望,切忌老调重弹。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讲解“聪明”一词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愿意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孩子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那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有的人不聪明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人生来就聪明。”教师说:“不,聪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会不会使用四件宝。你们想知道是哪四件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猜出耳、目、口、心四个谜底,并在黑板上依次写出“耳、丷、口、心”几个字,用它们构成一个“聪”字,并组词“聪明”。告诉学生这四件宝不能只用其中的一两个,而要做到四者合一,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通过这样新颖、有趣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创设情境,选择角度,相机诱导

课堂提问的艺术仅体现在问题的价值及适度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创设提问情境,选择提问的角度,不断变换提问的形式和方法,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巧妙加以引导,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学生难以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良机,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教师应该做到“相机诱导”。以《回自己的祖国去》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关键词“斩钉截铁”提出问题:什么是“斩钉截铁”?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华罗庚斩钉截铁的态度?把自己当成华罗庚,身临其境,请你读出这种“斩钉截铁”的感觉?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深化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了解。这样,不仅画龙点睛地释破了题意,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题。

五、先易后难

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深文浅问,浅问深究,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像伐树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再砍木材的关节。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陶醉”一词通过三个步骤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首先提问:“听着贝多芬弹奏美妙的乐曲,兄妹俩怎么样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陶醉”一词,接着加大问题难度:“兄妹俩为什么被‘陶醉了?”此问题较灵活,又无现成答案,引导学生把词放到课文中理解体会。经过思考、议论,学生得出反馈信息。最后提问:除课文中的用法外,“陶醉”一词还可以怎么用?学生反馈: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故事等方面都可用上“陶醉”一词。这样,孩子们就能牢固掌握该词的词义、运用范围,再造出完整通顺、具体的句子就水到渠成。这样教学,既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有趣,信息能及时反馈,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强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对话,“问”出精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3.

[2]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课堂提问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