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你为何唤醒我》
——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歌剧《维特》咏叹调赏析

2016-07-11 08:11朱宏昆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齐鲁艺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维特

朱宏昆(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春风,你为何唤醒我》
——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歌剧《维特》咏叹调赏析

朱宏昆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春风,你为何唤醒我》(又译作《你为何唤醒我》)是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歌剧《维特》(共有四幕)第三幕中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抒情男高音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旋律抒情流畅,音乐线条的起伏扣人心弦,给人一种震撼的满足感和艺术享受。对这首咏叹调中的演唱技巧、情感处理、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分析,旨在为演唱实践和艺术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马斯内;维特;你为何唤醒我

朱尔·埃米尔·弗雷德里克·马斯内(1842—1912),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抒情歌剧领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1842年5月12日生于蒙托,1912年8月13日猝于巴黎,生平共创作过《曼侬》、《维特》、《苔依丝》等36部歌剧。他的歌剧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刻画深刻而细腻,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的内心世界。《苔依丝》中的《冥想曲》、古诗剧《复仇女神》中的《悲歌》,都是最受欢迎的歌曲。歌剧《维特》是马斯内根据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歌德的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改编而创作的。1892年2月16日在维也纳宫廷剧院以德语首演,次年1月16日再在巴黎喜歌剧院用法语首演,获得成功。整首咏叹调旋律动人,情感细腻,优美抒情的曲风和忧郁伤感的旋律赢得歌唱家的喜爱,更是被许多歌唱大师认为是法国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的试金石,经常在各种音乐会上被选用演唱。

一、歌剧咏叹调《春风,你为何唤醒我》的作品简介

《维特》剧本根据歌德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编而成[1](P10),故事说的是少年维特爱上阿尔贝特的表妹夏洛特遭到拒绝,他始终不能忍受自己不能与夏洛特相爱的打击,最后在绝望和不能自拔中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诠释了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作曲家成功地在他的歌剧中揉合了德国的理念与法国的精神,不仅透过柔美的人声旋律得到听众的喜爱,还以主导动机与回忆动机的交响结构引人着迷。《春风,你为何唤醒我》这首咏叹调出现在第三幕,是歌剧《维特》中男主人公维特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是漂泊的维特在圣诞节时再次来到夏洛特面前,绝望地告诉她实在无法忍受和她分离时唱的一首咏叹调。维特朗诵出欧西安诗集中的一篇悲痛的爱之诗《不要唤醒我》,通常叫做《奥西安之歌》,这是绝望的爱的告白,表达了他热烈的情感。听了这爱的告白后,夏洛特泪流满面,内心深受感动。维特的眼泪也像决堤洪水,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炽热的感情,把夏洛特紧抱在怀里,可见,它是这部歌剧中深刻表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个重要唱段[2](P164)。

二、歌剧咏叹调《春风,你为何唤醒我》的曲式结构及调性分析

《春风,你为何唤醒我》这首咏叹调在曲式结构上来看是一个复乐段,#f小调,4/4拍。作品引子部分总共四个小节,作品一开始在前两小节处的震音给人一种内心创伤感,紧接着后两小节以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引出歌唱部分的伴奏织体,为演唱者提供铺垫准备。[3]

第一乐段:这个乐段的旋律织体比较流畅,伴奏声部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也很有律动感,其中a句(谱例1)共分为 四个小节,#f小调平稳进行,演唱者的演唱更显抒情和流畅;b句(谱例2)也分为四个小节,通过#f—b—D调性的转换使旋律显得更加婉转动人,同时在音乐上也出现了渐强的句子衔接要求,演唱者在这一段落需要注意协调好句子之间的衔接以及调性转换所带来的音乐色彩上的变化;c句(谱例3)与前两句不同,分为五个小节,调性上出现了同主音大小调#F大调,而之后又回到了主调#f小调,调性不断变化,作曲家将音乐推向高潮,高潮之后又选择了以调性回归的方式结束本乐段。如图所示: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第二乐段:在第一乐段结束之后,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作品正式进入第二乐段。相比第一乐段,第二乐段是更加变化性、重复性的一个乐段,而且这种变化都是一些细节的、细微的、深入的变化。第二乐段的c'句(谱例4)有6小节,与第一乐段c句(谱例3)的5小节相比,延长的1小节更有利于加强全曲的结束感。

谱例4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抒情咏叹调,作曲家为了表达当时维特对夏洛特从爱到绝望地离她而去的内心感受。前半部分以朴实优美的旋律表达了维特纯朴的内心情感的倾诉,后半部分逐渐转向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慨,并一步将情感升华推向高潮,高潮的部分即第二乐段,是主人公情感迸发的顶点,也是作品艺术展现的核心。

三、歌剧咏叹调《春风,你为何唤醒我》的艺术处理

《你为何唤醒我》是一首咏叹调作品,在艺术表现及演唱处理上应该遵循歌剧咏叹调的表现手法,即在要达到作品本身艺术表现上所要求的诗意化、情景化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歌剧的创作背景、剧情场景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咏叹调作品更多的是主人公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4](P396)。也就是说,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维特内心情感升华这种戏剧张力的艺术表现。

(一)作品声音的处理——控制声音力度

作品的前段引子是来自一段仅有三小节的大提琴独奏,深沉而带有张力的音色将听众带入旋律所渲染出的主人公维特既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从作品的整体来看,这首咏叹调具有在力度上逐次递进的特征,由开始处的弱声(第4小节),经过2小节的推进,到第6小节时的力度已经达到了mf,再经过6小节的发展,在第13小节达到f,最后在15小节处达到ff。演唱者首句的第一个音符在弱拍的位置上,因此,要求演唱者在发出声音的一开始要控制好音量,声音不可太强,而是采取渐强的推进。音乐力度上的发展上一定要吻合维特写给夏洛特诗词的内容:“温柔的春风,为何唤醒我,轻拂我的脸庞,万般柔情,但那风暴即将来临,带来悲伤和辛酸,啊,温柔的春风!”,通过对声音力度的控制,使声音和内容的表达达到一致。

(二)气息的处理——合理运用气息

气息运用的好坏是检验演唱能力的重要因素,歌唱中具有饱满的气息支撑,带动声音的流动感和对音色的控制,才能体现演唱的连贯性及整体艺术表现。《你为何唤醒我》这首作品从头至尾以流畅连贯的旋律线条布局,全曲一气呵成,因此作为演唱者而言,如何在演唱过程中用气息贯彻始末,实现良好的衔接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开始p的位置进行自然呼吸,打开喉咙后,控制好自己的气流,随着旋律的流动而有节制地呼出,在演唱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控制慢慢减弱,再到旋律高潮点ff,也就是音高升A处。在演唱到情绪激动的地方,或者高音的部分,气流完全不要控制,打开颌关节,露出上下齿,把声音送到头腔,尽最大可能释放出具有金属色泽的声音,由此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并将其全部表现出来,如作品中出现的两个高音升A(降B),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气息运用的正确性,如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讲学示范时曾讲过:“就我自己而言,升A前我会十分珍惜小节中的渐慢,并正确地进行到高音。不浪费时间,不支持得太长,第二个升A可以支持的长一些。”[5](P270)

(三)情感的表达——心灵的呼喊

结合两个乐段的内容,演唱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一个乐段的前半部分唱得舒缓一点,悲哀式地诉说着“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你为何唤醒我?”接下来唱到“我感到了你的抚摸,没有多久,我好像遭受到暴风骤雨一样的折磨!”中间每一个短句子都需要有变化,应该是一个渐强推起来的感觉。高音部分唱到“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这一句应该特别注意,这个地方是本乐段的最高潮部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为了表现主人公悲痛欲绝的情感的宣泄,高音部分最好是唱得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高潮之后的“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这句应该唱得抒情、柔和、从容飘渺一些,让观众似乎听到了维特的哭泣声。与第一乐段相比,第二乐段在前半部分的“明天在山谷里,有一个旅行者,他回忆起我在过去的光荣,”应该唱得从容一些、连贯一些,接下来的“双目徒然地寻找着闪光的梦,但他找到的却是悲痛!你呀!”应该带着一种伤痛的、叙述性的情感去唱,句子间旋律的变化还是一个逐渐渐强的走向。紧接着的高潮句“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应该比第一乐段中的高音部分唱得更强烈一些,而高潮句之后的“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这一句选择以渐强的方式结束,让观众仿佛听到了维特心灵破碎的呼喊声,全曲一气呵成。

(四)细节的把握——音乐术语分析

作品中细节把握直接影响演唱者的成功与失败,检验演唱者艺术修养的高低是通过作品中对细节处理的细致与否。演唱者应该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作品上面的所有音乐术语记号,不遵循作曲家音乐术语的记号,不符合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咏叹调《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的音乐术语,从整体看是一个逐渐延长下降的过程特点,从小字2组的D上延长,升F上渐强延长,升G上强延长,然后高音落在一个很强的升A上,第一段结束落在三个Piano结束的升F上,最后的结束落在三个forte的F上,要求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来支撑每个音,只有从情感上把自己投入到歌剧的人物环境之中,才能把作品演绎到位。其中,第一个乐段在前奏中谱面上就标有Lento(慢的)、60的速度、espressivo(有情感的,有表现的)等术语标记。歌唱者情绪应该马上进入状态,看到乐谱上演唱部分的第一个乐句之前标有P(弱),紧接着后半句中标有mf(中强)和dim(减弱),随后需要做出p—mf—dim的力度变化,特别体现在结束音上的处理。第二句中前半句有一个dolce(柔和的,甜美的)的记号,而在后半句中出现了cresc(渐强)、f(强)和rall(渐慢)等术语记号,这就要求演唱者完成cresc—f—rall这样一个非常有律动的乐句线条。紧接着在本乐段的高潮处出现了cresc(渐强)—ff(很强)这样彰显力度的变化,ff(很强)意味着本乐段的最高潮部分,也是演唱者抒发情感的高潮部分,这就要求演唱者歌唱时应该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高潮之后的后两小节里出现了p(弱)—dim(减弱)—pp(很弱),要做到柔和的渐弱,而且谱面上还标了moltorall(渐慢)—tempo(回归原速)的速度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维特心里的绝望,演唱者要细腻地把乐谱中的音乐记号表现出来,在音乐处理上表现出第一乐段的结束感。第二乐段在曲式结构上是重复性乐段,其所使用的音乐术语记号也是基本一致的,当然也有细微的变化,比如在第二乐句的开头处有一个animato(活跃的)的术语记号,因此演唱的时候就相应地多一些音乐律动,体现主人公挣扎的心里特征。除此之外,相比于第一乐段末尾两小节p(弱)—dim(减弱)—pp(很弱)的术语标记变化,第二乐段在此处的音乐术语标记换成了f(强)—ff(很强),如何能够演唱出维特内心深处撕心裂肺的呐喊与绝望,应该是表达的关键。

结论

通过欣赏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歌剧《维特》咏叹调《春风,你为何唤醒我》,能够让人感受到其背后的至真至纯的感情。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不仅可以使人动情,更能让人深深品味其内在的意韵。马斯内恰恰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使全世界都流泪”[6](P312),歌剧中所塑造的男主人公维特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更是深刻地感染了每一位听众,维特的人生悲剧也使得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了新的审视和思索。笔者认为,要想把握好这首作品,首先要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剧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对整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及调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声音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细节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艺术处理,充分地以演唱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主人公维特的内心世界,让所有的听众都走进维特的世界,受到爱情的感染,得到艺术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吴祖强.马斯内:维特[M].北京: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

[2]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王文正.歌剧《维特》中男高音维特的心理特征及其演唱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1,12(6).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约翰·阿多因.卡拉斯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讲学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

[6]黄腾鹏.西方音乐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郑铁民)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16)01—0052—04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6.01.011

猜你喜欢
维特
诗意街头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The Sages’Debts
多年守候修成正果,维特根去国易主
长安铃木维特拉
新三好员工维特尔完成法拉利赛车处女航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
陕西启盛(西安)维特根4S店开业
经济、环保、低碳 维特根WR 250型冷再生及土壤稳定机
话中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