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6-07-13 19:34张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职院校现状

张艳

摘要: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以江苏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9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诸多高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门机构,政府在政策上也予以重视,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直接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而高职院校是高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期望通过对江苏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了江苏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对心理咨询的机构设置、软硬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学生社团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1]。

1.1心理咨询机构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高职院校中,91.67%的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其中90.9%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单独建制,而是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团工作部门下属的机构中设置。

这些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软硬件投入上也不尽相同,学生心理管理系统及心理普查软件的投入率达到92.3%。在硬件建设上,所有接受调查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在各类心理咨询功能室的配备、专业心理设备方面的配置不尽相同,46.15%的高职院校配备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沙盘治疗等专业设备,其他的高职院校配置的只是基本的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室。

1.2心理咨询师资力量

在专职心理教师队伍的配置上,参与调查的高职院校均设有专职心理教师,但是在人员的配置上有所不同,46.15%的高职院校有1名专职教师,38.46%的学校配有2名专职教师,15.38%的学校有3名专职教师。在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明显,53.85%的学校没有兼职心理咨询师,而46.15%的学校有兼职心理咨询师,与专职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均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证,还有部分心理咨询师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注册心理师。在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方面,69.23%的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可以每年参加1—2次的专业培训或心理咨询案例督导,而30.76%的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会不多,很少能够参加心理咨询的专业督导。

1.3课程建设

46.15%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53.85%的高职院校尚未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开设必修课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2个学分,教学内容以大学生入学适应、健康人格、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恋爱、生命教育等为主。在必修课之外,高职院校也有部分心理健康类的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构成了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共同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4学生社团

参与调查的92.3%的高职院校都有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命名各有不同,如心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卫生协会等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社团组织在心理教师指导下,承担起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工作,开发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的潜能,在校内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

2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咨询工作投入力度参差不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心理咨询的机构设立、硬件配置上基本达标,但硬件配置的水平参差不齐。这说明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各高校的投入程度不同,有的高职院校领导重视、资金充足、配置专业、设备先进、制度健全,而有少部分高职院校的配置还是比较简陋的,只有简单的心理咨询室,没有足够的场所,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功能室,这显然会影响到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

2.2心理咨询工作的师资力量及其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师资力量上,参与调查的高职院校都配备了专职教师,但是人员数量上总体偏少,离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要求的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还有一定差距。各校兼职教师队伍建立情况差异明显,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利用率偏低,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兼职教师队伍,有兼职教师的高职院校在心理咨询的参与程度上也不一样,这与各高职院校在对于兼职心理咨询师工作量的认定有一定的关系。在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认定上,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早有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心理咨询应当计入教师工作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高校对于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不计入工作量,而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也难以折算成课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偏少。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参加心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专题培训,经常参加个案督导和咨询师个人成长督导。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实际上,参与调查的各高职院校为专兼职心理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远远不够,不少心理咨询教师极少接受专业督导,这些都影响到了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这需要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在资金上支持,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是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前提。

2.3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越来越受到学生、家庭、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对于不少学生和家长来说,心理问题依然是属于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8.3%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认为如果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向身边的朋友、家人求助,1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认为心理知识、心理辅导可以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93.5%的学生认为只有在遇到了心理或精神疾病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的时候,才会选择去医院治疗,或者在医院的心理门诊寻求帮助。总体上来说,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依然有不少学生对于心理咨询避而远之,甚至觉得寻求心理咨询就是代表“不正常”“有病”,担心被歧视。有的大学生明知自己有心理问题,却不愿意主动求助,而是任其发展,或是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寻求自我解决,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让问题愈加严重。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因此而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家长对心理问题的态度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大学前就患上心理或精神疾病,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因为担心被学校知晓真实病情而失去上学机会,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选择隐瞒病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心理危机。这就需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大普及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科学认识心理咨询,理性对待心理问题[2]。

2.4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有待创新

虽然目前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得到了完善和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拓宽,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是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咨询工作却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挑战,特别是在先进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新媒体,利用新媒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因为从媒介来说,新媒体具有的便捷性、隐蔽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同时新媒体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安全性、保密性、真实性等问题,真正做到保护大学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就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突破传统的心理咨询途径,创新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多渠道提供心理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蓉洁,石磊.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3):88—91.

[2]邹小英.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2):73—74.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高职院校现状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