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16-07-26 06:22孙金晖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院校

孙金晖(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孙金晖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总体不强,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当前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一致,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过于单一化,过于重视传统体育知识结构的教授,而忽视了针对护理专业职业化的身体素质能力课程结构的开发与应用.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提出了若干有关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职业身体素质

1 研究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大责任,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针对当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不足,结合目前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关于护理专业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需求特点,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检索中以“护理专业”、“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同时在安徽省图书馆查阅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文章及著作;同时查阅有关法规和文件,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政策和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设计了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现状(专家)调查问卷.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采用专家判断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具备有效性.

2.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折半信度检验法,结果表明问卷信度较高.

2.2.2.4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放专家调查问卷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7%.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常规统计学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理分析,进行逻辑思辨,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调查分析

3.1.1 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图1 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满意程度调查表(专家N=75)

调查显示:有34.6%的专家对所在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特殊需求.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并且服务的对象群体是人,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在护理工作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有职业素质相关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顺利的工作.

3.1.2 护理专业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图2):对所在院校的在对护理专业体育课程人才培养与目前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性调查中有60.0%的专家认为不适应或者不太适应.

图2 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与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程度调查表(专家N=75)

调查显示(图3):有85.4%的专家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多样化需求,.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现身体素质能力与职业能力双重能力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

图3 人才培养要求中体育课程目标是否有必要多样化调查表(专家N=75)

分析可知,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明显不强,而导致其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体育课程培养要求中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与当前社会需求不一致,依据延续传统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体系,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滞后于社会对护理职业需求.因此,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时有必要适当调整和完善,改革体育课程目标培养体系,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2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关系的现状分析

3.2.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符合程度分析

调查分析可知(图4):47.5%的专家认为不一致或不太一致,其原因可能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落后,有的院校甚至一致沿用以往的中专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护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定位把握不够准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时效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有17.56%的专家认为一致,这也体现了安徽省部分卫生类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开始重视并且自我改革和完善,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护理专业职业特点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护理专业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一定的不同,根据调查所知,安徽省高职护理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护理职业身体素质知识,缺乏由学校人向社会转变的培养过程,从而忽视了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与健康教育培养的长期教育目标相脱节.

图4 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的符合程度调查表(专家N=75)

3.2.2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终身发展目标符合程度分析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明确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1].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与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相一致.

图5 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符合程度调查表(专家N=75)

通过专家调查分析可知:有41.0%的专家认为现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符合程度不太准备或不准确.整体来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符合程度符合度不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医院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关于职业身体素质人才需求多样化特点来定位.

因此在处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关于培养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关系时,在体现护理实践教育的同时,又要充分体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职业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同时又要满足护理专业人才职业身体素质多样化需求特点是准确定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本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护理专业特色,以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终生体育为目标,真正体现护理专业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以职业性、健康性,同时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职业特点,转变护理学生的学习身份,从职业的角度拓展相应的护理学习情景,课堂中学生以护士职业身份进入具有职业特殊的教学实践环境,在主动参与体育身体锻炼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

3.3 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职业身体素质能力调查分析

通过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职业身体素质结构因素调查显示(表1):绝大部分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掌握职业身体力量素质能力、耐力素质能力、速度素质能力、灵敏素质能力、柔韧素质能力和职业身体协调素质能力.职业身体素质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保护学生健康[3].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加大关于护理专业职业身体素质专项能力的培养.以体育课程必修课设置为重点,全面普及护理专业职业身体素质能力选修课的开展,同时以俱乐部、体育社团等活动手段,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所和时间,这充分调动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锻炼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概念.

表1 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职业身体素质结构调查表(专家N=75)

随着体育课程知识更新率不断变化,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体育课程知识已经与当前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自身的关于护理专业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那么在从事护理职业中是不能胜任社会发展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从学生自身利益出发,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因此,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发展是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要求过于单一化,体育课程创新程度不够,与护理专业职业素质能力和身体素质要求符合程度不够.

4.1.2 现行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一致,其原因可能由于高职院校依旧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护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力度不够,对人才市场对护理专业需求信息定位不够准确.

4.1.3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过于单调,多样化程度欠缺,不利于学生护理职业特点的身体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4.1.4 大部分高职院大多于重视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护理专业本身职业身体素质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4.2 建议

4.2.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充分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作为基本的培养要求之一.

4.2.2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应该实现身体素质能力与职业能力双重能力特点.

4.2.3 正确处理传统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关系,积极向现代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职业身体素质能力培养方向发展,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结构.

4.2.4 注重与其他专业的交叉与融合,注重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身体素质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占勇.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06-109.

〔3〕梁仕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高职实用性体育训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75-7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21-03

收稿日期:2016-01-2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院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科研项目(2015jyxm500)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高职院校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