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线性顺序的认知阐释

2016-08-06 02:12李菲菲
关键词:形容词

李 瑛 李菲菲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外语研究·

英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线性顺序的认知阐释

李瑛李菲菲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是常见的英语语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进行认知阐释,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分为三类:1)从主观到客观的顺序;2)从感知到认知的顺序;3)从外到内的顺序。

关键词:形容词;修饰;名词;线性顺序;距离象似性

在英语语言中,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现象屡见不鲜,且作为热点被语法学家们讨论过,如Quirk[1]和Praninskas[2]。在他们的讨论中,几乎只涉及形容词本身,与人们的认知无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解释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线性顺序问题,希望能从不同视角解释其认知基础。

一、不同学者对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顺序的研究

Quirk[1]437将前置名词修饰语分成五类,其所在位置如表1。

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Quirk把中心名词(headword)前的修饰成分分为五类:冠词、前中间词、中间词、后中间词、前中心词。其中,前中间词指边缘化的、非等级的形容词,尤指一些强度性形容词;中间词指最具修饰特征的词;后中间词指分词和颜色类形容词;前中心词指形容词属性最低,最具名词性特征的词,例如,表示国籍、种族背景和含有“组成,构成”“涉及”“与……相关”等意义的形容词。对于书写习惯是从左到右顺序的民族,譬如,讲英语的民族,其使用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便是“冠词+前中间词+中间词+后中间词+前中心词+中心名词”。

Praninskas[2]对于名词词组中多个形容词的顺序给出了一张详尽的表格,见表2[3]353。

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Praninskas对形容词的区分比Quirk更细微,Quirk分的五类,而Praninskas却分出了九类。虽然Praninskas在分类上又进了一步,但却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为若要对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线性顺序做出正确的排序,首先要对形容词本身进行分类,即区分形容词是描述性形容词、评价性形容词还是功能性形容词等等。可见,Quirk和Praninskas两位语法学家的观点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同时也美中不足。

还有一些语言学家则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得出自己的认知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从实践开始,人们最先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在接收大量感性认识的同时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大概的判定,也就是说定性分析是伴随在定量的感性认识之中的。感性认识经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复杂的思维过程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又回归到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容易到困难,由外部到内部,由直接到间接,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由信息量少到信息量大,由总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到具体的、特殊的认识。人类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最终得出真理。因此,人类的认知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4]353:感性认知过程;理性认知过程;实践检验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又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那就是,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具体化了的认知图式见下图1[4]12。

图1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类的认知规律必然由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一认知规律也反映在英语名词短语中形容词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上。例如:

(1)aweaksmalloldman

在例(1)的形容词排列顺序中,首先体现的是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过程,其中weak是属于定性分析,身体的强弱是这个人的身体的本质属性,不能用表数量的词来表示脆弱的程度。而small和old属于定量分析,因为身高的高矮、体型的大小和年龄的大小都可以用数字为标尺进行等级标注。同时人们对于身高体型的认知比对年龄大小的认知要容易得多,因为人们在观察一个人时最先进入认知概念的是其外形的身高和体型,其次才是隐性的年龄、性格等。因此,认知small这一概念要比认知old更快,所以表现在人们话语语词的顺序上,就要先说;或者说,small一词的概念位置比old一词的概念位置离中心名词man要远。

认知语言学家在吸收了前人研究合理性的基础上,用象似性理论来解释英语名词短语中形容词修饰语的排列顺序,而这些合理性归根到底是人类认知思维的结果。

二、象似性理论的发展及原理

语言词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声以及人们是否可以将这样的词汇视为对现实中存在的物体的一种象似或者说模仿?这一问题困扰了哲学家们好几个世纪。语言象似性观念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对“词”与“物”关系的争辩以及我国先秦哲学家关于“名”与“实”的讨论[5]840。语言的象似性和任意性之间的分歧实际上就是这场唯实论和唯名论争论的继续。

柏拉图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由其本质决定的[6]300,如bow-wow, cuckoo 等词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以言语交际的一致性为基础的。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词语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其语言形式和语义所指受我们日常生活的规约性影响。王寅[7]506在其《认知语言学》书中这样总结到:

Simone(1994)将这两种观点称为柏拉图模式和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模式。前者认为词与所表达的事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词只不过是人们给现实或外部世界的事体所起的自然名称。如果我们想用语言表达现实的话,语言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相似,语言符号和语言行为的许多方面在本质上打上了自然限制的烙印。后者认为语言形式与其所指意义之间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是任意性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理论正是针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是认知科学对语言学研究产生影响的重要成果之一[6]102。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于1988年发表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文,较为全面地对任意性理论进行了否定性论证,指出了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的Iconicity,并首次在国内将该术语译为“象似性”[8]52。此后,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一文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注解,认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5]52。而王寅指出“象似性,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书中暂且被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性象似的现象[7]510”,从广义上的理解来看,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称之为“象似”。

早在1902年,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就把符号分为象似符、标记符和象征符,其中,象似符又分为映象符、拟象符和隐喻符三类[7]509,这种区分构成了象似性研究的符号学基础。Haiman[9] [10]系统地对语言句法中的象似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他在皮尔斯的基础上将象似符分为映象符和拟象符。在语言中,映象符包括拟声词和形象象似的字形和词形,拟象符表现在句法象似性上[11]522。句法象似性包括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6]301。

三、运用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形容词修饰名词顺序的认知阐释

语言中的距离从表面看体现的是物理上的距离,而实际上反映的是概念上的距离。王寅[12]156认为“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关系越近,在使用表达它们的词语时也就靠得越近”。Lakoff & Johnson[13]128认为距离越近,影响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 of Effect)。我们认为,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要以人类自身对世界的认知为理据,要从概念距离出发,而不单单是考虑形容词本身属性的概括总结和分类。据此,我们以距离象似性原则为基础,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分为三类进行认知阐释。

第一类,从主观到客观的认知顺序。例如[6]302:

(2)thefamousdeliciousItalianpepperonipizza

*theItaliandeliciousfamouspepperonipizza

*thefamouspepperonideliciousItalianpizza

*thepepperonideliciousfamousItalianpizza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个句子是为大众所接受的,其他三个则不然。原因是,第一个句子遵守了距离象似性原则,即形容词与中心词亲疏关系的远近与词语摆放的位置与中心词距离的远近相关。这里我们可以将pizza一词拟人化,其内在的构成成分是个人的身体要素,其次是该人的归属范围,即国籍界定,这是通常我们认知一个人的基本要素,如:“他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法国人。”我们讲物也是一样的,pepperoni 是构成这种pizza的内在成分,因此这个词必然会直接置于该核心名词pizza的前面;Italian 标示的是pizza 的原产地,较pepperoni作为pizza的成分而言,理应放在距离核心名词pizza第二近的位置;而形容词delicious是带有人本能感觉(味觉)印记的形容词,是介于主观与客观间的形容词;而famous当属主观性强的评价性词汇,所以位于距离核心名词pizza最远的位置。可见,依据象似性理论来理解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线性顺序问题既简单易懂,又有章可循[3]353。语言描述由一些线性要素构成,而在真实的世界中,所有的这些都属于pizza 本身的特征范畴,都集合在pizza这一单个事体当中,这就是问题所在,也就是需要寻找到象似性理论在语言内部的认知基础。在这一例子当中,距离象似性是与客观事物范畴相关联的一个心理认知上的距离问题(pizza, pepperoni, Italian)和形容词good范畴上(表现为delicious和famous)的距离问题[6]303。

第二类,从感知到认知的顺序。例如:

(3)thelovelyfatnewAmericangirlfriend

评价性形容词fat(胖)和lovely(可爱)是人们看待事物或人的通识感觉,所以也最先进入人们认知顺序的概念范畴。而old 或new 是需要大脑深层次加工认识交往的时间来加以范畴化的概念。而对于一个人重要的归属特征的国籍,我们最常区分的是本国人和外国人的界限,对于具体国籍的认知也是大脑深层次加工的结果。girl是用来限定friend的性别属性或性质类型的,是区别于boy friend 等之类的朋友,是最深层次的朋友类别、朋友性质的界定。形容词距离中心名词friend的位置也体现了这一认知规律。能够被通识感知到的形容词与需要大脑深层加工的形容词相比较而言,离核心名词的距离要远一些。

第三类,从外到内的认知顺序。例如:

(4)thebeautifulbigoldredwoodenhouse

*theredwoodenbeautifuloldbighouse

*thewoodenredoldbigbeautifulhouse

按照人类认知事物的顺序,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是最先看到事物的外在轮廓及整体感知轮廓,然后再到近距离观察事物的细节,认识事物的本真和内在。显示在上一例子中,beautiful 在众多形容词中最先进入人们大脑的认知范围。基于经验,人们对美与丑总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也最容易对这一事物首先给出论断。在由远及近观察事物时,事物的轮廓大小这一概念要较物体的新旧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认知视野之中,因此,beautiful要较big一词先进入人们的认知顺序,big要较old一词先进入人们的判断视野。而颜色词red和old的认知顺序则较难区分,哪一个先进入认知视野都是有可能的。颜色词red较wooden而言,则根据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由外部轮廓到内在质地的认知顺序,red要先于wooden进入人们的认知视野。所以上述例子第二句和第三句的表达上都有悖于人类身体经验的认知顺序。Langacker[14]320也认为形容词与中心词位置的远近与形容词自身的属性相关。

结语

本文运用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名词短语中形容词的线性排序进行了认知分析,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分为三类:从主观到客观的顺序;从感知到认知的顺序;从外到内的顺序。希望这些分析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Quirk. R. et al.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3.

[2]Praninskas. J..RapidReviewofEnglishGrammar[M]. N. J.: Prentice Hall, 1975.

[3]王莉.名词词组中多个形容词修饰语线性顺序的认知阐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刘冰泉,况新华,彭小强.英语名词短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5]卢卫中.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6).

[6]Ungerer F. & Schmid, H.J..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3.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8(3).

[9]Haiman J..NaturalSyntax[M]. CUP, 1985a.

[10]Haiman J..IconicityinSynatax[M]. TSL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5b.

[11]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2]王寅.英语语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4]Langacker R. W..CognitiveGrammar:abasic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责任编辑燕朝西]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李瑛(196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6)02-0097-04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Linear Order of Adjectives Modifiers to Nouns

LI YingLI Fei-f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China)

Abstract:Nouns modified by several adjectives is very common in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le of Distance Iconicity to illustrate the linear order of adjectives modifier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rom the subjective to the objective; from perception to cognition;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Key words:adjectives; modifiers; noun; linear order; Distance Iconicity

猜你喜欢
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知识
载瓦语形容词语法特征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Season季节形容词
形容词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形容词简述
巧记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