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

2016-08-10 08:14楼恒阳许亚萍王大庆黄小玲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弱势体质显著性

□ 楼恒阳 张 束 许亚萍 王大庆 黄小玲(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浙江 杭州 310058)

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

□ 楼恒阳张束许亚萍王大庆黄小玲(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在国家提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背景下,本文系统研究了一个优化的运动处方对体质弱势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的效果。结果发现,通过短短5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都有显著提高,而力量素质的提高有限。具体表现在男女生的平均达标成绩分别从64.1分和76.4分提高到71.6分和79.4分;而不及格率从25%下降到2.5%。

运动干预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健康促进

1、前言

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尤其是高考的压力,使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极度缩减,导致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大学期间运动猝死,军训晕倒的事例时有发生。可以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非常令人担忧。

鉴于这一事实,国家层面连发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体育,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及时提升大学生体质。例如,中央文件[2007] 7 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国台办文件[2012]5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也已经成为高校考核的硬性指标,教体艺发文件[2014]4号——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和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及“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育精神、养成习惯”的浙江大学体育教育的主题,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浙江大学公共体艺部已连续举办十期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班,效果非常明显。体质提高班的对象主要针对体重超重、身体素质较弱、平时缺乏锻炼的本科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提高班的训练,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健康水平,无论对参与者自身,还是对学校的体质测试通过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对参加体质提高班的学生,利用前期的经验,优化设计了一个为期5周的运动干预方案,通过实验对比,证实本次设计的运动干预,对大部分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显著,这为进一步优化制定促进大部分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运动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体质,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参加浙江大学第九期体质健康提高班的40名学生,其中男生30名,女生10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和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有关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运动干预的文献资料,对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实验法

2.2.2.1、实验过程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体质健康指标测试,然后根据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训练,每次运动干预时间为90分钟,每周3次,持续时间为5周,训练5周后进行第二次体质健康指标测试。

2.2.2.2、测试方法: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测试方法对受试者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

2.2.2.3、实验仪器:身高体重计、坐位体前屈测试计、肺活量计、单杠、立定跳远测试仪、秒表等。

2.2.3、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说明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作用。

2.2.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包括X、S、T检验等,并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2.3、运动干预的方案

针对本次实验的运动干预,我们根据多年体育教学训练的经验,特别优化制定了一套运动处方。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五项身体素质开展,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持续时间为5周。其中周三训练以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为主,周五训练以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和耐力素质为主,周日训练以上肢力量和耐力素质为主(见表1)。

表1 每周训练的主要内容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干预前后各样本实际测定的指标数据及总分等级比例

从表2的数据,清楚地表明男女学生在运动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而且各个项目的平均成绩都有所提高,说明本次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表3表明,运动干预前,整体情况男生比女生弱,男生不及格人数为9人,及格人数为19人,良好为2人;女生的不及格人数为1人,及格人数为4人,良好为5人。经过运动干预后,男、女生的总分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男生的及格率和良好率以及女生的良好率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不及格的学生由原先的10个减少到1个,说明本次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达标成绩。

3.2、运动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的变化

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全部转换成分数的形式。

结果表明(见表4),经过5周的运动干预后,体质弱势男女生各项指标的得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运动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得分进行T检验,得出男女生在体重指数和肺活量得分的变化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在体前屈、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及总分这6个指标得分变化上均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则在仰卧起坐和总分上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体前屈和50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立定跳运和800米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3.3、运动干预的对各单项指标的效果分析

表2 运动干预前后各样本实际测定的指标数据

表3 运动干预前后总分等级比例表

表4 运动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的变化

3.3.1、对体质弱势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克服阻力和对抗阻力的能力,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反映一个人力量素质的指标主要是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男生)及仰卧起坐(女生)。实验结果显示(如表4和图1、图2),经过5周的运动干预,男女生的立定跳远的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提高10.2分,女生的立定跳远平均提高3分,男生提高的幅度高于女生,男生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没有差异。男生的引体向上平均成绩提高8.2分,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总体还是太弱;女生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提高7.6分,呈现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本次运动干预对学生的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均有明显改善,只有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提高不大。当然这和女生初始的成绩比较好有关系,所以女生的训练意愿就没有男生强烈,导致训练效果不高。在今后的处方优化时,需要考虑增加加强男生上肢力量和女生腿部力量相关的练习。

图1 运动干预前后的立定跳远成绩变化,三角形点为女生样品。

图2 运动干预前后的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的成绩变化

3.3.2、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图3 运动干预前后的50米跑成绩变化,三角形点为女生样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反映指标是50米跑。如表4和图3的数据所显示,经过5周的运动干预,男生50米跑的平均成绩提高6.2分,干预前后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平均成绩提高3.3分,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本次运动干预对学生的速度素质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主要是短距离跑学生感觉比较容易完成,而且不容易疲劳,所以安排的练习就相对多一点,效果也就变得明显了。

3.3.3、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反映耐力素质的指标是1000米(男生)和800米(女生)。

实验结果显示(见表4和图4)男女学生在经过运动干预后,男生的1000米平均成绩提高了11分,有显著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倒是女生的800米成绩提高不显著,平均成绩只提高0.6分。这一方面和男女生的初始成绩高低有很大关系,女生成绩要好于男生;另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惧怕耐久跑,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导致训练效果低下。

图4 运动干预前后的800/1000米跑成绩变化,三角形点为女生样品。

3.3.4、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反映指标是体前屈。实验结果显示(见表4和图5),经过5周的运动干预,男女生体前屈的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14.33分和5.5分,均有显著提高,分别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男生提高的幅度大大高于女生,原因可能是男生平常疏忽柔韧锻炼,导致基础差,但只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的空间很大;而女生日常注重保持体形,先天条件比较好,柔韧性保持比较好,导致可提高的幅度有限。其中运动处方中安排的徒手操、拉伸练习等对柔韧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3.5、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

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反映,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灵敏素质,在运动处方中通过改变条件、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还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观察能力、节奏感等。在运动干预后,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从后续的电话寻访还发现,体育成绩的明显提升,提高了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参与训练的学生们,在结束本次训练后,平均每周参与体育运动时间显著增加,并且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

3.3.6、运动干预对达标总成绩的影响

如表4和图6所示,经过运动干预后,男生的总成绩从64.1提高到71.6;女生的总成绩从76.4增加到79.4,提高是显著的,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可以通过短期运动干预的方法,可以较快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图5 运动干预前后体前屈的成绩变化,三角形点为女生样品。

图6 运动干预前后达标总成绩的变化,三角形点为女生样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体测总分有明显的提高。

4.1.2、本次运动干预对体质弱势男生的体前屈、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及1000米的干预前后成绩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的体前屈和50米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几个指标都不存在差异,对男女生的体重指数和肺活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4.1.3本研究制定的运动处方,对体质弱势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男生的效果比女生要好。

4.1.4运动贵在坚持。只要经常的、有规律的、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就会越来越好,尤其对体质弱势学生来说,体质健康提高的效果更明显。

4.2、建议

4.2.1、加大体育锻炼宣传力度,营造全校良好的运动氛围。

4.2.2、坚持开办体质提高班,免费为全校学生提供体质锻炼辅导。

4.2.3、学生在提高体质健康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并能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体育锻炼。

4.2.4、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训练课时数。

[1]郭文,曹蕾,陈志鹏.不同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娱乐感与规律运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91-96

[2]耿红霞.有氧运动对男大学生体质差生干预的实验研究.体育教育[J].2013,(77):57-58

[3]张琳.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干预的实验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9-112

[4]朱晓东.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2010,广西民族大学.

[5]成佩.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7):127-128

[6]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102-104

[7]张军.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教学干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东北师范大学.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科研项目《运动干预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SCG218。

猜你喜欢
弱势体质显著性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将弱势变为优势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