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网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6-08-10 08:15张秀丽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网球力量运动员

□ 张秀丽 冯 瑞(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网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 张秀丽冯瑞(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为了验证核心力量训练在网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成效,本文就以高校网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对比实验。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了郑州大学网球专项运动员40名网球专项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开展了为期12周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较而言,更有助于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发展、核心稳定性的提升以及高校网球运动员网球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开展网球运动训练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开展高校网球运动训练工作时,应在正确认识核心力量训练价值和特点的基础上,将核心力量训练科学的引入高校网球运动训练之中,并注意遵循长期性、系统性、超负荷原则和特异性等几项基本原则;注意以多维度训练为主;注意理清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网球运动训练中的有效运用。

核心力量训练网球运动员运动训练高校

力量是网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在网球运动中,无论是有力的抽球,还是凶猛的高压球,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够得以完成。因此,在网球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一直都是训练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传统的网球力量素质训练进行梳理和归纳却可以发现,传统的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速度、耐力以及爆发力等单方面的因素开展的,很少涉及全身协调用力的训练内容。然而,在完成网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全身协调用力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网球技术的稳定性,运动员网球技术的稳定性又会进一步影响到网球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和战术意图的实现情况。因此,为了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就需要引入一种可以提高运动员全身协调用力水平,尤其是核心部位协调性和稳定性的训练方法。而核心力量训练恰好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鉴于此,为了验证核心力量训练在网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成效,本文就以高校网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对比实验,希望能够借此为网球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了郑州大学网球专项运动员40名作为对象开展了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开展了研究,实验设计具体如下:

2.1、实验分组

将20名高校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运动员10名。其中,实验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开展传统力量训练。

2.2、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3月,共计12周。

2.3、训练方案

传统力量训练:每周训练三次、每次训练时间30分钟左右,采用循环间歇训练法。训练方法为传统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每周训练三次、每次训练时间30分钟左右,采用循环间歇训练法。训练方法为瑞士球训练、平衡垫训练、悬吊训练等。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1-4周训练的内容主要为身体核心力量静力性练习,练习主要利用平衡垫来开展;5-8周为身体核心非稳定条件下的训练,如,在瑞士球和悬吊器材上做静力性动作;9-12周为身体核心非稳定条件下的徒手训练,主要是在瑞士球和悬吊器材上做动力性动作。

2.4、实验指标

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核心力量指标和网球技术指标两类指标进行研究。其中,核心力量指标为:仰卧举腿、俯卧背伸、俯卧举腿、直腿仰卧起坐;网球技术指标为:发球准确性、截击、正反手底线抽球、发球球速。

2.5、实验控制因素

在开展对比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施加因素之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条件必须对等,以尽可能的降低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更好的比较施加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情况。因此,在对比实验开展之前,首先对所有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年限等进行了调查,其中下肢、腰背部存在中度或者是重度运动损伤的运动员要排除,训练年限之间的差别不应大于2年。除此之外,两组运动员除了施加因素之外,其它的运动训练内容保持一致。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概念界定

核心力量,简单而言,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以及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力量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核心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提高这种力量能力而开展的运动训练活动。在理解核心力量的概念时要注意理清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之间的区别,核心稳定性是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促使力量的产生、传递以及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切忌在应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将两者混为一谈。

3.2、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核心力量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在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素质的影响时,主要选取了仰卧举腿、俯卧背伸、俯卧举腿以及直腿仰卧起坐等几项指标进行分析。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指标测试结果,具体见表1所示: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仰卧举腿、俯卧背伸、俯卧举腿以及直腿仰卧起坐等几项指标测试结果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经过独立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前,两组运动员以上四项核心力量指标的测试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实验开始之前两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两组运动员实验后的核心力量指标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在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力量指标测试的结果分别进行了组内比较,在经过了独立T检验之后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仰卧举腿、俯卧背伸、俯卧举腿以及直腿仰卧起坐等几项核心力量指标的测试结果相较于实验前而言,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运动员的仰卧举腿、俯卧背伸、俯卧举腿以及直腿仰卧起坐等几项核心力量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相较于实验前而言,虽然也有所提升,但是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对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以上四项核心力量指标分别进行了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核心力量训练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而言,更有助于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的发展和核心稳定性的提升。

表1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核心力量指标测试结果统计表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实验结果据分析是因为,传统力量训练重视的主要是运动员大肌肉力量的训练,而却忽视了小肌肉群的功能性训练。但是核心力量训练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稳定和非稳定条件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球运动员进行的训练干预,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其更加重视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支配与控制,更有助于促进运动员机体小肌群的发展以及主动肌、辅助肌和拮抗肌之间的相互协作,更加重视力量素质与协调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种重在深层肌肉的力量训练方法。因此,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而言,核心力量训练更有助于促进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的发展和核心稳定性的提升。另外,根据运动链理论可知,在竞技体育中,仅仅依赖大肌肉力量是不足以保持项目优势的,这一点对于网球运动而言亦是如此。所以,为了在大肌肉力量发展的同时,促进运动员小肌肉群的发展和核心稳定性的提升,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高校网球运动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3.3、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网球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在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网球技术的影响时,主要选取了发球准确性、截击以及正反手底线抽球和发球球速等几项指标进行分析。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网球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网球技术指标测试结果统计表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的发球准确性、截击以及正反手底线抽球和发球球速等四项技术指标分别进行了组间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运动员和对照组运动员的发球准确性、截击以及正反手底线抽球和发球球速等几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实验开始之前两组运动员的网球技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两组运动员实验后的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在实验结束之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的四项技术指标分别进行了组间比较。结果在对实验组运动员和对照组运动员的发球准确性、截击以及正反手底线抽球和发球球速等几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分别进行了独立T检验之后发现,以上四项技术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对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后的以上四项技术指标分别进行了组内比较,结果经过独立T检验发现,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运动员的以上四项技术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样在对对照组运动员实验前后的以上四项技术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时,却发现实验结束之后,对照组运动员的以上四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核心力量训练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而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有效的促进高校网球运动员网球技术水平的提升。

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实验结果,主要是因为,核心力量训练的开展,使得实验组网球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力和技术稳定性明显提升,更加有效的促进了网球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有效提高了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取得了更加理想的训练成效。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较而言,更有助于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发展、核心稳定性的提升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是开展网球运动训练工作的有效手段。

4.2、建议

(1)在开展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核心力量训练的价值,重视网球运动训练工作中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2)在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工作时,应注意遵循长期性、系统性、超负荷原则和特异性原则,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在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工作时,应以多维度训练为主。之所以要以多维度训练为主,是由网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域的空间变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多维度特点,例如:拦网技术要求运动员上体成纵轴进行旋转,但是发球技术高压技术则综合了展体、收腹和人体纵轴转体等多个方面,因此,为了满足网球运动中各项技术动作的需求,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时,应有意识的以多维度训练为主。

(4)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在开展网球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安排,同时结合多种训练方法灵活、高效的开展训练活动,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促进运动训练成效的提升。

[1]王保成,王川主编.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传兵,翁宏伟.网球运动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花盆模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02).

[3]李传兵,林应锦,许昌,杜建辉.网球专项核心力量的概念界定与训练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

[4]付常喜,李平.悬吊训练对男子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网球力量运动员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怀疑一切的力量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