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分析

2016-08-15 01:18陈非凡黄远峰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荨麻疹

陈非凡 黄远峰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分析

陈非凡黄远峰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把东莞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效果较佳,临床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肺,疏风燥湿,能达止痒之功,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苓白术散;慢性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慢性荨麻疹属于多发的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多为过敏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而致局限性水肿反应[1],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瘙痒、风团,临床亦常见伴有恶心呕吐、胸闷等其他症状[2]。据文献报导,采用过敏原试验,仅有不到1/3的患者可明确具体病因[3]。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免疫抑制剂等方法为主,虽近期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病情易反复发作,如长期用药治疗,其毒副作用又较大,且疗效不佳。而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在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佳。笔者从2012年7月—2014年6月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中药汤剂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疗效显著,并与氯雷他定片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东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2岁;平均(35.2±1.2)岁;病程3月~5年,平均(24.2±1.1)月;治疗前症状积分(7.76±2.98)分。治疗组共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65岁,平均(35.3±1.2)岁;病程3月~5年,平均(24.5±1.2)月;治疗前症状积分(7.59±3.01)分。对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处理后结果显示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诊断标准拟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1)周身各处皮肤发作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2)瘙痒剧烈,风团突然发作,又可自行迅速消退,发作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内;(3)发作频繁,甚至在1日内可多次发作;(4)消退后可不见皮损;(5)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1.2.2中医辨证诊断标准风团反复发作、瘙痒,可兼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神疲乏力,或便溏、易感冒,甚则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细弱。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所有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未经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或调节免疫类药物;(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有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有肿瘤患者;(3)对试验药物过敏者;(4)精神病患者;(5)不同意参加本实验者。

1.5剔除标准(1)治疗中合并使用其他中西药治疗者;(2)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随访者;(3)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4)误诊,误纳者。

1.6方法

1.6.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开瑞坦 10 mg/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 mg,1次/天,共服4周。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参苓白术散内服。处方: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山药30 g,莲子肉15 g,白扁豆15 g,薏苡仁20 g,桔梗10 g,砂仁10 g,陈皮6 g,甘草5 g,白鲜皮15 g,浮萍10 g,蝉蜕10 g,荆芥10 g,黄芪15 g。1剂/天,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共服4周。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清淡饮食,忌服酒、辛辣之品及海鲜等异性蛋白。

1.6.2症状积分标准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对比采用4级评分法[6]进行综合评分。见表1。

表1 4级评分法评分标准

1.6.3近期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采用以上评分法评定: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无效:<20%;有效:20%~59%;显效:60%~90%,痊愈:>9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以4周疗程结束时即时积分评定近期疗效。

1.6.4远期疗效判定标准评定远期疗效标准以分级法[7]评定如下,优:超过4周未复发;良:超过2周复发;差:2周内复发。复发率=(良+差)/总例数×100%。以痊愈病例疗程结束后6周随访结果评定近期疗效。

1.6.5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和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6.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所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近期疗效比较 (例,%)

注:由于使用2×C表卡方检验半数格子理论数小于5,需比较总有效率,即将“痊愈”与“显效”合并、“有效”与“无效”合并,χ2=5.963,P= 0.0073<0.01

2.2两组远期疗效比效两组痊愈患者疗程结束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9%,对照组复发率为6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远期疗效比较 (例,%)

注:由于含有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将评分为良和差的合并(即复发患者)与评分为优的患者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92<0.01

2.3安全性观察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恶心、纳差者2例,嗜睡、乏力症状者3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之“风疹块”“瘾疹”“风疹”“赤白游风”等病。《诸病源候论》说:“邪气客于皮肤,每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诊”。又说“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癗”。指的是本病主要是由阳气虚衰,卫表不固,又遭风热风寒等外邪入侵而成风疹瘾疹。据当代文献研究,慢性荨麻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气、血、阳气虚弱为本风寒湿热邪为标[8]。正如《素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以“风邪”为主,“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发病急骤,时作时止;《丹溪心法》云:“瘾疹多属脾”,本病可夹杂“湿邪”侵袭,或原有脾气亏虚,湿浊内生,“湿性黏滞”,又加素体亏虚,不能驱邪外出,故缠绵难愈,变化多端[9]。脾虚与湿盛之间互为因果,湿性重浊黏滞,湿邪困脾,耗伤脾气,妨碍脾的运化。而脾不健,则湿更难去,以致脾虚湿困,病情反复发作。

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两者紧密相联,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与清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及资先天之功,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全身。《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二脏相互资生,互相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气不足,肺气也随之不足,不能宣发卫气,抵御外邪;如肺气受损,子盗母气,脾气亦虚,脾失健运,水湿停滞,一遇外邪侵袭,即易与外邪相合,迁延难愈。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机制当为湿邪内伤为本,风邪外感为标,外邪加重内伤所致之本虚标实,主要责之于肺脾两脏。故治法当以补脾益肺为本,兼以疏风祛湿止痒。

参苓白术散一方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症,亦可用以治疗肺虚等症[10],是“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剂。原方中以人参(党参代)、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君,山药、莲子肉助人参健脾益气,兼以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为臣;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以益肺气共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在此方基础上加用黄芪益气固表以加强补益肺气,加用浮萍散风解表,蝉蜕、荆芥疏风止痒,白鲜皮除湿止痒加强治标。全方有补脾益肺,疏风祛湿止痒之功。本方药性平和,标本兼治,适宜久服,服之病情不易复发,颇有平淡中见神奇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脾益肺法可能具有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合成、抑制过度亢进的Th2型反应,通过调节Th1与Th2细胞之间平衡而起到减轻过敏反应的作用[11]。本次临床观察发现该方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病的可行方案之一。

[1]莫宗成,王天文,聂飞,等.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1):38-40.

[2]张扬,扈晓宇,秦悦思,等.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丘疹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J].新中医,2011,43(10):131-132.

[3]孙英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34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8-9.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2-74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6]全小荣.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1):702-703.

[7]郑媛,俞长玺,茆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2):91-92.

[8]刘爱民,代淑芳.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4(17):361-362.

[9]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2-194.

[10]李炳照.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5-206.

[11]何山,马佐英,王学岭,等.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25(5):786-788.

乌梅饮片

炮制:乌梅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乌梅肉 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 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东莞 523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25

1003-8914(2016)-07-0956-03

(本文校对:马凤彬2015-05-07)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荨麻疹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