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及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16-08-15 01:18邱艳婷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面肌腧穴面瘫

邱艳婷



热敏灸及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邱艳婷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30例周围性面瘫适宜患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面部穴位加面肌手法,每日1 次。结果经2周治疗后,Burres-Fischer评分及House-Brach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

周围性面瘫;康复护理;热敏灸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运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讲话、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1],中医认为:面瘫多因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入中面部经络,进而气血痹阻,经筋失养,局部肌肉弛缓不收所致[2]。2013年7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热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本院住院部符合本病诊断及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45岁以下13例,45~59岁11例;60~74岁3例,75~89岁3例,>90岁0例。左侧面瘫15例,右侧面瘫15例,病程最长者5月余,最短者3天,平均病程5天,面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轻度3例,占10%;中度19例,占63.3%;中重度8例,占26.6%。

1.2诊断标准① 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④伴有不同程度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障碍,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觉障碍等;⑤ 排除因脑血管病、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

1.3治疗方法1.3.1热敏灸初灸患者按热敏灸的探查方法[3]寻找出全部热敏化腧穴,其中选用最敏感的3个腧穴为一组施行热敏灸,当本组穴位不敏感后再次探查全部热敏化腧穴,其中选用最敏感的3个腧穴施行热敏灸,每穴时间30分钟,每日1次,治疗共14次,2周后评价疗程。

1.3.2面肌手法术者以大鱼际按揉患侧额肌,以拇指点揉眼部穴位(攒竹、丝竹空、鱼腰),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等感觉为宜,由下至上以拇指牵拉患侧咬肌至耳前听会穴处,以面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拇指点压地仓、颊车、迎香等穴位。食指与中指示“Y”动作置患侧口轮匝肌以听会穴与地仓穴连线向上牵拉肌群,以缓解因肌群僵硬导致活动受限,达到缓解患侧面肌麻木不适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效果。

1.4疗效标准选用Burres-Fischer评分系统、House-Brochmann分级这两个量表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BF评分及HB分级的差异。

2 结果

经2周治疗后,治疗后的Burres-Fischer评分(68.800±12.052)较治疗前(36.000±17.132)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同时,治疗后的House-Brach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提示热敏灸结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详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例,%)

注:经秩和检验,治疗后HB分级升高比例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表2 治疗前后BF评分比较 

注:经t检验,治疗后BF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起病急、病程长短不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功能的减弱,甚至丧失。患者多数会因疾病导致的面貌发生严重改变,所以绝大部分发病后都有明显的担忧和烦躁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起因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或劳倦调护不慎,络脉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入中面部经络,进而气血痹阻,经筋失养,局部肌肉弛缓不收所致。传统认为艾灸疗法是通过腧穴传热以借外来之火资助内生之火——阳气,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陈敏军[4,5]认为艾灸体表“热敏化穴”的热敏灸法不仅是简单的传热温通机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经络感传,使经气贯通经络。面肌手法可疏通经络、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兴奋面部运动神经和肌肉收缩功能,可以防止面肌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热敏灸的基础上施行面肌手法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调理脏腑经络气血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局部症状,可以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起到积极作用。

[1]田永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4-385.

[2]杨庆声.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效应规律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陈日新,康明非. 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4]陈敏军,骆金英,李颖文.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3.

[5]雷丽芳.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125-126.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州 51012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40

1003-8914(2016)-07-0984-02

(本文校对:邓秀红2015-03-20)

猜你喜欢
面肌腧穴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