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2016-08-15 01:18姚瑞萍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瘀补阳汤加减

姚瑞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姚瑞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43例。对照组予糖尿病健康教育,胰岛素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并予甲钴胺片0.5mg,3次/日,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病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优势突出,笔者在临床中,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院糖尿病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均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3岁,平均(58.73±5.26)岁,病程1~10年,平均(4.85±2.12)年,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71岁,平均(57.62±5.14)岁,病程1~12年,平均(4.79±2.12)年,两组在治疗前基线资料上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中医诊断: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手足麻木,犹如虫行,肢体末端疼痛,下肢尤甚,倦怠乏力,气短懒动,下肢酸软,或面色苍白,自汗恶风,或伴有头晕耳鸣,口干欲饮或有便秘,舌淡暗、少津,苔白,脉细涩。西医诊断[2]: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以下4项检查中如果任1项异常则诊断为DPN: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糖尿病健康教育,胰岛素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并给予甲钴胺片0.5mg,3次/日,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物:黄芪、生地黄、麦冬、葛根、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女贞子、墨旱莲、路路通、鸡血藤、三七、甘草,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和痹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疼痛麻木完全消失或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提高5m/s以上;好转:疼痛麻木明显减轻或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善,但低于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X值=4.44,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经χ2检验,1)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主要是由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外膜滋养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以致管腔狭窄、闭塞及血栓形成,从而使神经缺血及营养障碍,导致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和脱髓鞘改变,神经节脱髓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应症状。

中医学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中医学“消渴”“痹症”“萎证”“不仁”范畴。古代医家对本病也早有认识和论述,《素问·逆调论》指出:“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不用。”《普济方》曰:“肾消口干,跟涩阴痒,手足烦疼。《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素问·痹论》日“营气虚,则不仁”。消渴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气阴两虚,气虚则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阴虚则口干欲饮,阴虚燥热偏生,日久暗耗阴血;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则血瘀,血瘀阻络,脉络不通,则出现麻木、疼痛凉等症状。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的根本病机[4],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原主治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本次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用药在本方基础上加生地黄、麦冬、葛根、女贞子、墨旱莲、路路通、鸡血藤、三七、甘草而组成。方中黄芪补益脾气,令气旺血行,瘀祛络通,生地黄养阴生津共为君药;臣以当归、三七活血而不伤血,麦冬、葛根助生地黄以养阴生津;佐以赤芍、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龙、路路通、鸡血藤活血通络,女贞子、墨旱莲滋阴补肾;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共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络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具有降血脂、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作用;葛根素具有扩张动脉,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黏度,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微循环障碍及代谢障碍[5];地龙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归、桃仁、红花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所以本次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1]王琴,顼志兵.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a-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3):34-3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42.

[3]李劲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3):18-19.

[4]孙霞,王兴华,戴芳芳.戴芳芳主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3,33(4):331-333.

[5]蔡跃波.糖络方联合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3):58-71.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洛阳 47100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47

1003-8914(2016)-07-0999-02

(本文校对:张丽萍2015-06-12)

猜你喜欢
化瘀补阳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