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研究课堂

2016-10-17 23:24张懿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议课参与者校长

张懿

一、观课:研究课堂的基石

校长研究课堂不能泛泛而谈,不着边际,需要有“样品”,“样品”在这里就是课堂。“样品”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自己的课堂与别人的课堂。因为工作关系,校长大多时候都是在研究别人的课堂,所以如何观课显得尤为重要。

观课要做好两个准备工作。一是观课前的准备。第一个层次是一般性的准备。校长观课前要了解一般情况,如熟悉教材、教案等,甚至可以了解一下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班风班貌等。第二个层次是自己琢磨如何上好这堂课,对这堂课有一个总体把握。这两个层次的工作综合起来,观课准备是较充分的。第三个层次要以前两个层次作为基础,在征求授课教师的意见后,形成探讨的问题或主题,带着问题或主题去观课。

二是观课中的角色意识。校长观课时,要设想自己就是授课者,面临课堂的某种情况时可能选择的处理方法,或能达到的程度,才能使判断准确,充分肯定授课者的优点。校长观课时,也可设想自己为学生,重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课堂上要怎样学习才能有较高的课堂效率。观课时,要注意搜集课堂上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特别是可视线索,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语言,因为这些现实没有“重来”的机会;校长还要以较高的视角俯视课堂,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为使观课不流于形式,校长还要对课堂做记录,最好是形成观课报告,为下一步议课做准备。

二、议课:研究课堂的关键

“评课”主要是针对讲课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而议课则更多地注重研究和探讨,提出新的教学设计。可以说,议课是校长、教师与课堂对话的过程。

首先,议课活动要有明确的主持人和记录员,主持人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掌控者,要对活动负责;记录员则要负责记录活动的全过程,并负责收集活动的所有资料。

其次,议课要有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探讨。议课活动的主题研究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前预设主题,那么议课开始就要扣住主题,最起码议课的主要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二是议课中即时生成主题,那么在常规评课结束后,就要发现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研讨,努力达成共识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三,议课要注重有效性。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的对话和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考。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等。它既要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教师的课堂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议课不是简单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把参与者的价值观念、教育假设通过询问置于前台作为讨论对象,在对话中建立“敬业精神”“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认识其间的关系。它以教学行为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作者单位:孝感市楚澴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议课参与者校长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议课形式种种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