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保护是铠甲还是镣铐?

2016-11-11 23:15吴治强
出版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镣铐版权保护出版业

吴治强

随着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也成为数字内容交易和传播的重要技术。版权与保护历来如影相随,传统出版如此,数字出版也不例外。传统版权保护很少涉及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却层出不穷,什么数据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指纹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等等,出版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数字版权保护平台自成体系,客户端互不兼容,加密解密过程繁琐,权利人不买账,读者也叫苦连天。数字出版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版权保护?数字版权保护的度在哪里?数字版权保护是铠甲还是镣铐?

数字版权保护的核心是“保证数字内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合法使用,平衡数字内容价值链中各个角色的利益和需求,促进整个数字化市场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当然是强调信息的共享,为什么还要保护呢?但是我们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还不是生活的需求,而是生存的手段。作者不仅想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还要通过版权收益维持自己的生计;读者希望方便自由地获得优秀的作品,但优质的精神食粮需要购买粮票才能享受;出版人需要将好的作品高效经济地配置给目标读者,也需要通过版权交易获得收益。如果没有数字版权保护,作者没有创作的动力,市场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作品供给,出版人失去了版权交易的市场,读者就没有可供选择的优质作品,整个出版业陷入没有活水的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的创新动能将消失殆尽。

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变得更为棘手

传统出版业对版权保护没有过度的担忧,为什么到了数字出版时代大家突然感到棘手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传统出版业的版权标的有实物载体,权利的描述、分发、统计、追溯都是可控的。但数字出版时代就不一样了,数字版权标的没有了实物载体,数字出版物搜索即使用、点击即阅读、下载即复制的特点,极易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盗版,权利的描述、分发、统计、追溯都突然变得不可控了,特别是没有技术手段,光靠法制手段,数字版权保护肯定失灵。毋庸置疑,数字出版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传播学的进步,更是出版业的进步。人们在享受出版革命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侵权盗版猖獗的问题,所以数字版权保护应运而生。但往往对某一领域或群体大张旗鼓进行保护的时候,往往是侵犯该领域或群体的行为已经失范。比如因为医闹问题突出,所以要大力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比如旅游宰客问题突出,所以要大力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比如拖欠农民工问题突出,所以要大力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样因为数字版权市场侵权盗版问题突出,所以要大力开展数字版权保护。那么问题来了,医闹问题难道仅仅是医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力?旅游宰客问题仅仅是游客权益保护不力?拖欠农民工问题难道仅仅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力?根本的问题还是价值观扭曲,整个行业行为失范,我们片面强调保护权益的结果往往是加剧医患矛盾、扭曲旅游市场、提高农民工就业门槛。假如公众的版权意识到位,全社会形成“支持正版,抵制盗版”的社会氛围,我们还有必要搞数字版权保护吗?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版权界思考。数字版权保护如果只强调保护,而不想办法唤醒大众的版权意识,数字版权保护必将事倍功半,无疾而终。

过度的技术保护和相对匮乏的惩戒手段为盗版行为提供了市场

中国的网络模式一直是以免费和共享为主的,数字版权保护固然能够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和预期回报,但过度的技术保护和相对匮乏的惩戒手段却为非法免费的盗版行为提供了市场,商业网站为博取眼球、增加点击率、赚取广告费,推出大量免费的八卦新闻、低俗读物等,以满足人们猎奇、娱乐、消遣需求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同时处于对侵权盗版风险的防范,很多出版机构往往将自己的核心资源雪藏,不舍得数字化,客观上阻碍了出版资源的共享利用。如何实现更加公平、透明、开放的信息分享,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数字版权保护手段,还需要有法律的规范、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版权管理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完善数字版权法律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造成网络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网站之间未经许可转发和盗用、搜索引擎未经网站许可无偿链接等问题层出不穷,使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网民免费阅读、低俗阅读的习惯实质是大众版权意识的缺失,如何通过法律的完善和版权环境的优化唤醒大众的版权意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数字版权保护特别是技术保护,往往过分关注作者或所有者的权益,而对广大的数字产品用户权益重视不够。如果仅仅从技术角度层层设防,必然会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影响作品的传播广度、影响市场的配置效率,无疑违背了数字版权保护的初衷。数字版权过度保护不仅不利于作品的传播,也将增大公众获取知识和进行创造创新的成本。

版权保护是铠甲还是镣铐,考验着出版人的智慧

数字版权保护需要权利人和用户两个层面同时发力,厚此薄彼只会撕裂权利人与用户的关系,对数字出版市场造成伤害。数字版权适度保护会成为呵护市场健康发展的铠甲,数字版权过度保护会沦为束缚产业发展的镣铐。是铠甲还是镣铐,考验着出版人的智慧。作为出版人,我经常异想天开地想如果所有的数字作品都免费,每个人都为阅读交税,税收再由国家统一按作品的阅读率补贴给出版社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这样不读书就吃亏,反过来还会促进全民阅读呢!如果真是这样,出版人不用绞尽脑汁研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作者不用担心作品被盗读,读者也不用挖空心思找免费读物了,多么美好的世界呀!

(作者单位系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镣铐版权保护出版业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墓志铭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镣铐”辩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