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出版传播与影响

2016-11-11 16:17诸葛蔚东
出版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著作毛泽东书店

诸葛蔚东

毛泽东著作一直是日本出版商重要的出版资源之一。自1946年日本东京十月书房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毛泽东著作日文版的出版就没有间断过。1971年10月,角川书店出版了《毛泽东语录》,该书上市后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到1976年9月,共重印九次,发行量为12.1万部。

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的商业出版重镇依然注重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毛泽东著作的出版。2000年,岩波书店出版了《中国向何处去?毛泽东早期词文集》;2001年,中央公论新社出版了《论游击战》;2004年,芙蓉书房出版了《战略大系:毛泽东文集》;2005年,河出书房新社出版了《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毛泽东著作在日本打动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在日本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可谓历久弥新。在注重提升出版和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和效果的今天,就如何通过出版物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以及获得可观的传播效果来说,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出版和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出版背景和频次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由于日本具体的社会现实、国际形势和时代需求,《实践论》《矛盾论》以及《新民主主义论》曾赢得庞大的读者群。在毛泽东的著作之外,如《暴风骤雨》《郭沫若作品集》《丁玲作品集》《茅盾作品集》等中国主题的出版物也都在日本出版。这些出版物成为日本读者了解在新中国发生的社会变迁的媒介,对战后日本新的中国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在战后初期的日本,许多日本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在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同时,对新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充满了兴趣,他们认为日本的社会变革之路失败了,最终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反帝反封的社会革命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革命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变革的理念。而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代表的是社会正义并且具有普遍意义,不仅适用于中国革命,对日本社会的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思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也得到高度评价。“中国道路”作为一种和西方文明相对抗的人类新思维,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得到了高度评价。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中,“自力更生”“土法生产”“缩小三大差别”“非城市化的现代化”等“中国道路”,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在更深层次上它已成为挑战西方文明的思想和价值理念。

另外,在冷战体制下,中国当时对美国世界霸权主义的抨击赢得了人们尊敬。作为20世纪50年代思潮的继续,在60年代,世界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持续高涨,使得中国成为对抗欧美霸权主义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的代言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读卖新闻》在1993年12月21日刊出的《关于法国左翼》一文称“哲学家萨特支持毛泽东思想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批判资本主义、苏联共产主义、法国共产党最好的方法”。

在中苏论战达到高潮的时候,1964年8月31日,北京科学研讨会开幕,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时代精神。

此次研讨会没有邀请任何包括苏联在内的欧美学者。反对帝国主义和新旧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是此次会议的主题。以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为团长的日本学者61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坂田昌一在会上讲道:“今天西欧的科学,在被浅薄的经验主义和卑劣的实用主义所毒害的氛围中渐渐失去活力。为了和西欧的科学进行竞争,为了创造拥有更加优秀的新科学,我们必须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学习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正确方法论。”

由图1可以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毛泽东著作在日本出版的高峰时期,在这一出版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背景。毛泽东著作的出版进入低潮是在“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期。在整个80年代,除了苍苍社在出版《毛泽东集》以外,几乎没有商业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停歇,以岩波书店和中央公论新社为代表的出版重镇为满足读者的市场需求,又重新开始出版毛泽东著作,对于这一出版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必要加以客观地分析。

主要出版机构

北望社和苍苍社是两家最为系统和全面出版和发行毛泽东著作的两家出版社。从1970年到1972年初,北望社编辑出版了10卷本中文版《毛泽东集》,该丛书由在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实教授主编,日本毛泽东文献资料研究会编辑,汇集了1949年以前毛泽东文稿,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篇幅上来说,其收录的毛泽东文稿都是最为全面的。其中许多文稿属于初次公开出版。

从1983年12月到1986年3月,苍苍社又推出了《毛泽东集·补卷》(共10卷),该书收集了1949年以前毛泽东几乎全部文稿。《毛泽东集》详细注明了所收文稿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差异,每篇文稿后对版本演变和刊印所据的版本都有说明。日本版《毛泽东集》尽管不是全集,但其收录毛泽东著作之多,在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尚是首次,出版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出版毛泽东著作的主要出版社中,出书品种最多的是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见长的三一书房。三一书房于1952年率先出版《毛泽东选集》。该社曾于1949年出版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的《日本女性史》,1955年该社出版了五味川纯平的反战小说《作为人的条件》,创下了年销量为19万部的纪录,成为战后日本的畅销书。

国民文库社也是进步出版物的主要出版机构。在1952年出版的国民文库中共有114种出版物,其中马恩著作20种,列宁22种,斯大林15种,毛泽东9种,刘少奇2种,胡乔木、胡华等共7种。

东方书店一直注重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出版和发行。与其他出版社不同的是,东方书店是一家销售中国书刊的书店。成立于1951年的东方书店在日本的同类行业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其社长还是日本“中国书籍恳谈会”的会长。目前该店也是“金水桥计划”的出版资助对象,曾出版过数十种中国图书。东方书店与中国的出版业界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出版和发行毛泽东著作的主要出版社中,岩波书店是最富盛名、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出版社之一。岩波书店的社标是一个“播种人”的形象。岩波书店的创办人岩波茂雄认为,对出版人来说,出版的首要职责应是传承文化,文化理性是第一位的,而不应该是经济理性。在通过何种方式能把文化传承的职责做深、做透上,岩波书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由于独特的出版理念,岩波书店在中国也广为人知。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不久,出于对军国主义的反省,岩波茂雄开始致力于制定独特的出版方针,他认为,在少数的知识分子中间即使有优秀的文化也无法避免亡国,出版社应致力于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

外文出版社在日本的出版传播工作

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日本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都是由日本出版商出版的。从1966年以后,外文出版社也开始在日本发行在北京编辑和印制的毛泽东著作,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发行和传播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影响。

根据《我与外文局征文选——共同走过的路》一书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毛泽东著作的外文版成为外宣的主要任务。从1952起,对外出版和发行毛泽东著作的外文单行本也是外文出版社的工作重点。外文出版社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版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英文、法文和外文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发行的国家有27个,到1961年以后,发行网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172万册。值得指出的是,1954年,外文出版社与英国劳伦斯出版公司合作出版英文版《毛泽东选集》第1至3卷,1961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4卷出版,其后,《毛泽东选集》的英文、西班牙文、俄文和日文版也开始通过国际书店发行到世界上72个国家和地区,总册数达14145册。

从1966年到1977年,外文出版社在日本发行和传播毛泽东著作共计12种,由于编辑和出版方针不同,北望社出版的《毛泽东集》和苍苍社出版的《毛泽东集·补卷》主要搜集了“文革”时期红卫兵编印的毛泽东文稿和散见于台湾档案以及出版物中的1949年以前毛泽东的著述。北望社和苍苍社出版的《毛泽东集·补卷》的版本与外文出版社的版本不尽量相同,与之相比,外文出版社的版本则更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脉络,更有利于向外部世界传播新中国的建国原则和理念。

影响与启示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他说出了一句令人感到意外的话:他说自己辜负了毛主席的期望,没有成为一位革命家,而是成了一位小说家。1960年5月,大江健三郎与开高健等日本作家到中国参观访问,毛泽东在上海接见了大江健三郎一行。在交谈时,毛泽东希望当时尚是一个青年作家的大江将来能成为一位革命家。

毛泽东的接见和鼓励对大江健三郎的人生和文学思想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大江称毛泽东的根据地理论是其文学作品中乌托邦的原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毛泽东著作在日本出版的高峰期,仅是《毛主席语录》就有多种版本,如社会主义研究所和毛泽东语录研究会编辑,宫川书房1966年11月版;市村水城译,泉书院1966年11月版;和田武司、市川宏译,河出书房新社1966年12月版;竹内宏译,角川书店1971年10月版;中岛领雄译,讲谈社1973年6月版。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后日本进步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的思想观念,成为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运”的发展和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思想源泉之一。毛泽东著作在日本的影响一直延绵至今,毛泽东著作的不断再版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著作在日本出版传播和影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对当今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毛泽东著作在日本出版传播所形成的广泛影响是中日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1951年,在《毛泽东选集》问世之后,日本即于1952年出版了日文版,尽管外文出版社在出版传播毛泽东著作中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日本出版商是毛泽东著作在日本出版传播的中坚力量,岩波书店、角川书店和中央公论新社等日本主流出版商的介入对于提升毛泽东著作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文出版物在日本翻译出版数量逐步增多,“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图书每年在日本出书6种左右,这一市场份额有益于营造中文出版物在日本的翻译出版氛围,但就该计划在日本的实施状况来说,与在欧美的推广不同,该计划在日本资助翻译出版的中文图书多出自中小出版机构,日本的主要出版商几乎没有参与,尽管我国有丰富的出版资源,但我们对日本出版市场缺乏准确的把握,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中文出版物难以进入日本主流图书市场,这说明在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时在出版资源的利用和传播渠道的选择上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猜你喜欢
著作毛泽东书店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