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编辑把关职能 减少图书同质化现象

2016-11-11 16:19陆文静
出版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失灵同质化畅销书

陆文静

我国是图书出版的数量大国,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中,图书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十年前,许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就开始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但是至今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因此,笔者从编辑把关的角度出发,试图分析图书的同质化现象。

一、我国的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

图书同质化又叫图书类似、图书雷同、跟风出版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具体来说就是图书相似程度较高,同类型图书扎堆,具体表现为图书书名、内容、装帧等相同或相似,同类图书重复出版,市场上图书千篇一律。

有读者反映,走进书店,想买一本适合3岁孩子看的书,却发现众多选题相似的图书,比如:《你的3岁孩子》《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3岁看大,7岁看老》《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等,书名类似,旨趣相近,令读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笔者在当当网搜索“二胎”和“细节”关键词,分别显示有641(仅为“二胎”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不包含“二孩”“二宝”等)、11804件商品,其中不乏书名相似,内容相似的图书,见表1、2。

二、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

根据“把关理论”,编辑工作者是图书的把关人,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判断,决定哪些书稿可以刊登,哪些书稿必须退稿。编辑是信息的把关者也是传播者,好的编辑可以产出更多的善本,对于我国的图书事业有很大的益处。同样,如果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则会给读者和出版社以及整个出版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编辑对于图书的质量负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图书的选题优劣、学术水准和思想水平,以至于语言文字质量,除受作者原始创作水平的制约外,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质量。因此,图书编辑的把关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然而,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编辑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出版社最关心的是利润。而对稿件的价值判断方面,编辑才是决定出版生杀大权的唯一人选。

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即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未尽到把关责任,编辑对于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以及图书装帧等方面没有认真审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图书质量下降,这与图书的同质化有必然的联系。

三、编辑把关职能失灵导致了图书同质化现象

1.因为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导致了图书出版选题的失误。图书的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就出现了失误,后期的工作要么尽力补救要么白费功夫。然而在现实的出版工作中,很多出版社本身策划能力就差,在没有详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选题必然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而编辑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选题新颖性、可行性未加以推敲,使之进入后续的出版流程。因此,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对于图书的同质化有直接的影响。

2. 因为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导致了作者的创作过程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作者与编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编辑需要与作者保持联系和沟通,在作者的创作上帮助他,在作者的内容出现模仿或抄袭现象时及时提醒他,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才是适合发表的作品。如果编辑根本不参与作者的写作过程,后期作者完成以后再想修改就比较困难,出于时间、经济等因素的考虑,多数模仿跟风的图书在编辑手中上市。这种作者模仿的情况虽然属于客观因素,但是编辑未尽到把关职责,间接导致了图书的同质化现象。

3.因为编辑的把关职能失灵,导致了图书跟风出版现象严重。很多编辑都有想乘顺风车的心理,市场上一旦出现好的畅销书,出于经济的考虑,很多编辑会放弃已有的选题策划,跟风出版,特别是在转企改制以后,出版单位在自负盈亏的压力下,一味追求高效益;编辑在头顶经济指标的巨大压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了经济效益。这种编辑自动放弃把关职能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图书的同质化现象。

四、善用把关职能,减少同质化图书

1.做好本职工作,善用把关职能

由出版单位主动组织稿件生产出版物的编辑过程,是出版工作实践中最常见、也是最完整的编辑过程,即: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编辑在每一个环节都负有重要的把关责任,编辑人员如果能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把关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图书的质量必会提高。

2.摒弃“吃剩饭”——拒绝跟风

在图书同质化问题严重的今天,很多编辑喜欢“吃剩饭”:市场上一旦出现畅销书,很多编辑便会寻求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出版策略,模仿畅销书进行图书策划和营销。模仿畅销书确实是一条风险小、投入少、短期来看收益也很大的“捷径”,但是畅销书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书,也有很多没有营养的书,如果不加以分辨,一味模仿,一来制造精神垃圾,二来加剧图书同质化,对于读者和我国的出版业来说都无益处。

对于市场上的畅销书,要尊重原创,认真分析畅销的原因,细分市场,看看是否有空白地带,另辟蹊径,不要一味跟风,重复出版,浪费出版资源。

3.“自己做饭吃”——学会创新

从“吃剩饭”到“自己做饭吃”,其实需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出版社不缺少动手能力,现在普遍缺乏的是创新能力。编辑如果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跟风出版”也未尝不可。

当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如此火爆的今天,自媒体也越来越多,编辑的把关职能被削弱很多。但是这并不影响编辑做好本职工作,并加以创新,编辑做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重要把关人,必须要将图书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只有编辑人员重视起自己的把关职能,图书的同质化现象才有可能从源头减少。

(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失灵同质化畅销书
失灵的指南针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幸运拍”失灵了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畅销书为何畅销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