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关系理论视角下会话含意的认知理解

2016-11-12 07:32乔恒宇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字面会话语境

乔恒宇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常规关系理论视角下会话含意的认知理解

乔恒宇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会话含意不同于字面意义,它的理解依赖于语境。为了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对话双方或一方违反这一合作原则,就无法按照字面意义对会话进行理解。根据徐盛桓提出的常规关系分析模型,这一会话含意的认知过程依赖于常规关系进行运算,从而使得听话人正确地理解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常规关系认知过程

1.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于以下例子的对话:

(1)A:Hey Jane,would you like to my party this night?

B:I have an exam tomorrow morning.

(2)甲:嗨,老张,哪去啊?

乙:出去转转!

如果从信息传递角度考察以上这些会话中的回答,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回答是无效的,这是因为这些回答从语义上讲以上对话没有产生新的信息即提问者希望得到的信息。Halliday认为,旧信息是可以从上文中找回的(anaphoricalloyrecoverable),新信息是指从文字和情境中都无法推出的信息(textuallyandsituationallyunderivableinformation)。然而,从语用的角度来说,这些会话又是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在实际语用中,“很多交际信息不是直接表述的,而是隐含的、间接的。类似隐含信息就是语用学关注的语用含意,这不同于话语的字面意义或非语境意义(即‘含义’)”(何自然,冉永平,2010:63)。含意(implicature)在话语的表达中广泛存而普遍的存在含义性的话语;含义性是话语的一种内秉的品性(徐盛桓,1997)。说话人总是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听话人,但是,在实际语用环境下,说话人往往不能够直抒胸臆,而是要委婉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会话含意。会话含意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因而是语用的,也称为语用含意(何自然,冉永平,2010:63)。这一会话含意,才是说话人真正想要传达给听话人的信息。那么,人们是怎么认知到这种“话外之音”的呢?本文从常规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会话含意的认知加以分析。

2.会话含意的观察

2.1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因而是语用的,也称为语用含意(何自然,冉永平,2010:63),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话外音。从这个定义来看,会话含意不同于字面意义,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意义。语境,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徐盛桓,2009)。其中,语言因素是指对话双方所具备的语言知识;而非语言因素则是指会话发生时的客观环境和会话双方所拥有的背景知识。

会话含意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人们在实际的语用会话中说话人常常因为避讳、礼貌等原因采取一种委婉的方式向听话人传达一种隐含的意义。这种意义必须通过人们的认知机制结合语境理解会话含意。

由此可见,会话含意有如下特征:第一,会话含意不同于字面意义,且会话含意所传达的信息更广。第二,会话含意的理解必须依赖语境和人们的认知机制。

2.2会话含意的产生

格赖斯于1967年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Grice,1967)。因而,他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根据会话目的或交流方向,提供交际所需要的话语或信息。”

“合作原则”是格赖斯提出来描述一个“完美”或者“标准”的会话中对话双方应该所具有的特征。但是,由于受到具体语境的制约,完全具有这些特征的对话在实际语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一会话双方都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对话,那么对话的含义就可以按照对话双方字面的意义进行理解,也就不会存在所谓的会话含意。因而,会话含意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会话中一方或者双方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对常规关系的理解

3.1常规关系的定义

常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语用概念,列文森(S.Levinson)认为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relation)是格赖斯的会话含义推导含义机制中的信息原则的一个重要概念(雷卿,2008)。徐盛桓认为,常规关系是事物自身的关系,为语言表达所利用,常规关系在话语中体现为隐性表述的具体内容,对语句的显性表达做出阐释或补足,使得话语得以理解为完整的表达。因而“常规关系是语用推理的出发点,也是理解会话含义的一个出发点,更是人们对话语获得恰当理解的一般语用条件和普遍的语用基础”(雷卿,2008)。

由此可见,常规关系指的是一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概念集合,当人们在指称某一个事物时,人们的认知的“指针”指向那一指称,这一指称的背后实际上是某一个概念集合,而这一指称实际上也就是这一集合的标签。例如:

(3)甲:听说,他挺厉害的!

乙:厉害什么!他也就是个银样镴枪头!

在例(3)中甲说某人挺厉害,但是乙的回答却是银样镴枪头。事实上,乙并不是在直接描述一个人,而是应用了“银样镴枪头”这样的俗语。当甲听到“银样镴枪头”这一表达时,其认知实际上是指向的这一词语背后所隐含的、为大众所公认的一个特征集合,即外表光鲜,其实不堪;色厉内荏;难当大任等。我们可以将这一认知的过程简单地描述为:

3.2常规关系理论分析模型

在实际的语用中,人们的对话往往是不完备的。要完整地理解说话人或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听话人或者读者除了要准确理解语句的字面意义外,还要理解字面意义以外包括语音语调所代表的意义。基于对常规关系的认识,在这一理解下,徐盛桓建立了一个“常规关系分析模型”:

这一模型充分表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一般来说都是不完备的。人们之所以可以完全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是因为存在一个常规关系,并通过这一常规关系对不完备的表达加以完善,使之达到一个完整的意义,从而为人们所理解。

我们可以分析例 (1):A想要邀请B参加晚上的晚会,但是B却回答说她明天早上有考试。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B的回答违反了相关性准则,但是A却理解了这一对话。在本文的2.2曾提到,会话含意产生的原因是会话中对话双方一方或是双方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因而,在例(1)中B回答中的隐含意义是:因为我明天早上有考试,所以我不能去参加晚会。按照徐盛桓的常规关系模型分析,例(1)中的会话含义的理解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显性表述:明天早上有考试,这是一个不完备表述;常规关系:因为有考试,所以要早起;通过推导得出一个隐含意义:今晚要早睡,从而补充完善了表达:因为明天早上有考试,所以今晚不能去参加晚会。

4.常规关系理论对会话含意的解释

事物自身的关系既包含语义上的关系、逻辑上的关系,又包含在一定语境之下事物之间某些特定的联系。正是因为这些无限扩展的关系,才使得会话含意超越字面意义而具有无限丰富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说,常规关系可以被视作一种函数,显性的、浅层的表达在经过这一函数的运算后被加工出隐性的、深层的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的认知过程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当说话人表达一个显性、浅层的意义时,听话人发现这一表达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因而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听话者发现无法从语义角度解读说话人的意义,因而启用常规关系这一函数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这一流程可以表述为:

5.结语

语用学是研究在具体语境下话语的意义,因而会话含意是语用学中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的语用中,人们往往并不能直接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一种委婉的、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听话人如何捕获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语言的理解总是从浅层的意义向深层意义递进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质变的过程中,常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常规关系理论的角度,对会话含意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未来,对于会话含义认知过程这一模型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会话含意的认知机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拓展。

[1]Halliday,Michale.A.K.NotesonTransitivityandThem inEnglish[J].JournalofLinguistics,1967(3):199-244.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雷卿.基于心理模型的隐喻理解[J].外语教学,2008(3):8-12.

[4]徐盛桓.论常规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六[J].外国语,1996(3):11-17.

[5]徐盛桓.含意的两种形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2):6-11.

[6]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外国语,2006(2):18-24.

[7]徐盛桓.语篇构建中的事件和语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59-64.

猜你喜欢
字面会话语境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