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应用

2016-11-15 06:51魏煌胜
江西教育C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初中数学

魏煌胜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反思意识,并将反思设计落实到教学细节之中,能够有效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教学力量。我们要创新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活动,链接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学习认知,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细节 反思设计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实践、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深度犁耕,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同时,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建立数学概念和应用意识,让数学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这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情境,诱导学生亲近数学

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再审视、再评价,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指导教学行为,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优良环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方法众多,而如何实现创新,还需要教师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深入调研。

1.语言情境。教师应用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情境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生动陈述、故事引导、问题设计、案例列举等,都能够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但要体现创新意识,还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个性设计。如问题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内容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的设计谈不上创新,如果改变问题设计主体,让学生设计教学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者是让教师回答,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更具有创新意味,其激发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在认识“分式”时,教师引入问题:一箱苹果,总重量为m千克,售出得款为a元,那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a÷m教师继续引导:a÷m可以写成a/m形式,这是分数吗?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学生总结:这个代数式分子是字母,分母也有字母,和分数有区别。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总结分式概念。有学生总结:整式除以整式,如果除式中分母含有字母,就称为分式。教师利用现实问题介入分式定义,让学生结合实例认知总结分式概念,给学生带来重要思维触动。学生介入较深,其感知也非常深刻。

2.媒体情境。数学教学离不开多种媒体的介入,如多媒体应用,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现象和标志,几乎所有公开课、观摩课,都有多媒体的介入应用,多媒体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助手。多媒体是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科学使用多媒体,需要对多种教学因素进行整合,制订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应用方案。

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材料,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冲击。在课堂训练中引入多媒体,其特定辅助效果也会很明显。如学习“图形的相似”,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个投放填空题、判断题,让学生抢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课堂抢答训练,学生学习关注力高度集中,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学习效果显著。

二、优化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

1.自主操作。数学实践活动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应当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活动,不仅学习认知得到强化,还获得了对数学全新的认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数学体验当然是直接经验,只有让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理解,这样的操作实践才是高效的。

如在“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一个等腰三角形硬纸片折叠成一把纸箭,要以顶点为箭头,折叠之后展开,观察折叠的痕迹,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按照教师说的具体操作,并给出自己的发现:从折痕可以看出,所形成的角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有学生还有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教师让学生自己利用硬纸片进行折叠,并给出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自主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应用,学生很快就建立起直观立体学习认知,对角的轴对称性有了深刻印象。

2.互动合作。数学课堂互动形式很多,教师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形成数学认知和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学习形式,教师科学设计课堂互动形式,让学生集体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维度也会不断加强,由此形成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可贵品质。合作是形式,探究是行动,提升是目的,合作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亟待优化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展开互动讨论,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阅读教材,找出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参与班级展示。学生快速行动起来,有利用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图进行验证的,也有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进行验证的。教师特别肯定了利用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图验证的方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反复验证操作。全等直角三角形顶点拼接成正方形,或者是利用全等直角三角形斜边相接围成正方形,通过计算图形面积推演出“勾股定理”:a2+b2=c2。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非常喜欢,而且是合作互动,同桌之间且能密切合作。整个操作过程显得很紧凑、有序。学生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学习,对“勾股定理”有了全新的认知,也提升了课堂学习效度。

三、链接生活,启迪学生应用数学

1.数学生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学生生活的内容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链接,寻找数学中的生活案例,并通过对数学的生活认知,提升自身数学素质。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不仅是给数学学习增设更多认知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生活观的重要举措。

如在教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你早晨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教师继续追问:你的答案是绝对准确的吗?像这样的近似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家找一找。学生听说找生活中的近似数,都积极参与讨论。有学生说:测量长度、称重量、计算时间等,都不会百分之百准确,这些数字都应该是近似数,关键要看具体要求,需要保留几位数,就是有效数字的问题了。很显然,教师让学生通过生活寻找数学应用,实现从近似数到有效数字的自然过渡。学生学习思维角度发生了改变,这对历练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生活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范围内,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应用的实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尽快实现数学理论的实践转化。虽然学生生活经历比较单纯,数学生活应用机会不多,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认知有特别的促进作用。

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图形,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展示旋转运动,体会图形变化规律,并结合生活案例讲述图形的变化。学生对生活中的图形变化感知很丰富,自然能够讲述得很细致。有学生说:电扇扇叶旋转后形成同心圆形,每一个扇叶都是顺着一个方向旋转,旋转幅度位置等都具有共性特征。教师让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图形变化,目的是结合学生生活认知体验,对相关数学概念形成全面认知。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初中数学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细节成就精彩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