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6-12-07 11:41杜惠琴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杜惠琴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语文就是学习这门艺术的基础课程。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学语言应用的是否得体、合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语言素质的提升,通过教学实际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用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需要遵循规范性、生动性、适用性的原则。首先,规范性。老师所用的教学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能力,规范的语言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吸收知识点的基础前提。老师在备课时要对每个字、词的准确发音做出推敲、纠正,为学生树立正确典范。其次,生动性。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其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生动性的要求。只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多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达,尤其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老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是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条件,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最后,适用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成人的语言表达其并不能完全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接受能力,在选择教学语言时要以易于为学生理解、接受的内容为主,循序渐进开展教学,由浅入深剖析问题,通过易于理解的范例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合理应用教学语言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求规范性、生动性、适用性,因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语言应用的合理性。

(一)注意语气语调

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要适当放缓语气,改变高分贝、高语速讲课的语言表达模式,为学生预留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而老师放缓语气、放慢语速还可以更好的修饰自身的语言表达,尽量做到简洁美、生动美、形象美的教学语言要求。比如在学习《谈礼貌》一文时,一位老师就问:“牛皋问路与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岳飞比较有礼貌,结果这位老师接下来就问:“你平时说话有礼貌吗?”这句问话比较生硬,学生难以回答,会直接影响课堂互动效果。这个问题可以改成:“如果让你去有礼貌地问路,你会怎么问呢?”小学生喜欢表现,自然愿意积极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富有情感。与小学生的沟通要充满爱意,儿童本身情感思维十分敏感,富有感情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内心体验,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的语文还要富有个性及趣味性,个性的语言可以形成老师个人的教学风格,而趣味性的语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用赏识激励性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而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无论是回答学生问题,或者评价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都要注意语言艺术。以正面鼓励为主,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批评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用激励、引导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比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自信,此时老师可针对其犹疑不定激励他大胆回答:“大胆说出你的答案!”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如果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也要注意引导:“你的想法比较独特,但是与正确思路还有偏差,再换个角度想一下。”这种语言处理不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而且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再重新思考。

(三)善用肢体语言

除上述有声语言外,无声的肢体语言运用得当,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课堂上老师要善用眼神交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如果老师高声维持课堂纪律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会伤及学生的自尊。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用眼神扫视每个学生,严肃的眼神中流露出自然的威慑,学生自然会安静下来。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的眼神始终充满活力自信,学生也会受到感染,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老师可以向其投去鼓励的目光等。其次,肢体语言。用手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感染力,加强老师说话的力度。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却很容易被周围的气氛感染,且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影响到他们。而丰富的肢体语言会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这种讲课方式会让他们觉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会对学生后续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素质产生重要影响,而规范、适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采用富有创造力、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的教学语言,掌握语言有效性的关键点,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吉林教育,2015(26).

[2]王兆民 . 浅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激趣 导思 引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