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6-12-16 05:38崔新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崔新月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33)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崔新月①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33)

阅读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教?一般阅读与批注式阅读有何不同?批注的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阅读考查与自由批注,哪一个是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批注;批注式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批注式阅读,批,评论,注,解释,就是阅读者以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的评论和注释,是一种高水平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批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与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随着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入,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亟待澄清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教学:“老八段”,还是“批注式”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基本模式,俗称“老八段”:解题——交代时代背景——简介作者——正音正字——划段分层概括段意——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这种模式,至今仍然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教学有着根本区别的教学方式,它植根于批注式阅读这一高规格的阅读策略,具备令人振奋的鲜明特征。

主动感知,而不是被动阅读。学生主动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艺术,而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地阅读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教师也是以这样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而不是囿于教参或其他资料的阐释远离文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真正走进了文字深处,实现了“人”与“文”之间的主动对话。

深度品悟,而不是浅尝辄止。教师和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和语境,目光和思想触及文字背后,深度品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而不是对文章进行粗浅的表面化了解。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实现了与文章作者的深度对话,才有可能走进作者内心,去感知作品的“言中之意”和“言外之意”。

个性体验,而不是众口一词。文本的深入阅读之后,教师和学生获得的是独特的个人体验,无论是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还是审美体验,都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化解读。真正的个性化,带来的必将是对话的高品质。

思维外化,而不是混沌蒙昧。学生阅读所思所想需要加以整理提炼,以关键词句或要点的形式外化为具体的文字行诸书面,使之条理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说不清道不明的蒙昧状态。教师需要看到学生外显的思维成果,进而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这里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价值,其中蕴含着教师与教材编者的对话。[1]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行为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变为师生深入阅读基础上的多重对话,学生的阅读逐渐趋向个性化和深入化。批注式阅读的核心理念是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前提下的主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与新时期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大环境是一致的,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华丽回归。由此看来,阅读教学需要实现由“老八段”向“批注式”的转变,我们的对策是,建立“三环节”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将批注式阅读教学规范为“阅读批注——交流展示——完善提升”等三个环节,这样既可以满足教师对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的需求,使教师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又将学生的主动阅读摆在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地位。这三个环节可以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分属不同课时,或者将“阅读批注”环节放到课堂教学之前,由学生自主完成。三个环节相对固定,又灵活可行,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实施。

二、阅读行为:一般阅读,还是批注式阅读

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是任何一名普通读者都可以完成的生活行为,此时的读者,是以一名“自然人”的状态走进文本中的,这种阅读我们不妨称之为“一般阅读”。这种阅读,只需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即可。而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读者在弄清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本“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两种阅读方式的差异,用看电影来比方,前者相当于一般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只需要看明白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即可,顶多能够发出几阵会心的笑声,或者洒下几滴感动的泪水。后者则相当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专业人员看电影,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电影的导演技巧和拍摄手段。

批注式阅读,就是以“专业水准”为显著特征的阅读。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教师解读文本的专业水准的高度,决定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成败。因而有学者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在教学文本的体验、感悟和解读的精准度上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合理流程应该包括文本素读、文献阅读、教材研读和学情调研四个环节,这一流程能够帮助语文教师融入情感体验,拓展解读视角,聚焦解读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实现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2]

如图所示:

三、批注过程:重形式,还是重内容

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热衷于从批注的外在形式上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加以规范的现象,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批注在文本中的不同位置,不同批注内容使用的不同符号,等等。这些形式上的“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阅读的随意性,但是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为牢记这些“规范”而顾此失彼,甚至舍本逐末,进而影响了阅读行为本身的深入。批注,重形式还是重内容?我们的对策是,将“读懂嚼透”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心,淡化阅读形式上的规范,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处、深处、远处、奇处来深入品读。

1.文本的细处

文本的细处,指的是文本语言的细微之处,从句子、词语到文字、标点,任何细微的语言现象都是批注式阅读关注的对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大声朗读的文字:“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里“~~~”这个标点值得关注,它形象地模拟了先生读书到兴致极高的时候略微起伏发颤的声音,表现了先生陶醉其中的状态。这位三味书屋的私塾先生,并不钟情于可以博取功名的八股文,反而沉醉于《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这类颇有汉魏六朝风骨的文章。“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颠倒淋漓,千杯未醉”,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酣畅!先生此时的微笑,必定点燃了童年鲁迅心中那一团朦朦胧胧的文学向往,深深融注在鲁迅幼小的记忆中,成为一个孩子最初的精神营养。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鲁迅的弃医从文,不难理解作者多年之后对这一镜头的念念不忘。这才是作者行文至此的用意!批注式阅读,就是应该引导学生从这样的细处来观照文本,从作者看似波澜不惊的描述中读到内心的波澜。

2.文本的深处

文本的深处,指的是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深意,这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必须深入品读的。《丑小鸭》中有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富有哲理意义的话常常被解读为: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3]这种解读,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只要这是一只天鹅蛋,而不是别的什么蛋,那就一定会孵出天鹅,跟它是否奋斗关系并不大。也就是说,它如果不出逃,永远呆在养鸭场里,只要还活着,就一定能变成天鹅。

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背后作者表达的重心,作者强调的是天鹅自身属性在天鹅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天鹅自身与鸭子不同的价值,这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不被认同,遭受鄙视,这才是安徒生这只丑小鸭的境遇。丑小鸭遭受的,正是这种不被认同的痛苦。所以,它才拼命找寻自己的同类。因此,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只要你有才华,迟早要显露出来,即使不被认同也没有关系。”

3.文本的远处

文本的远处,指的是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之处,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的言外之意。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散文《那树》,是一篇意味深长之作。有的研究者认为文本通过隐喻和象征等方式从多方面表达作者的佛教思想,进而塑造出了一个具有佛性的树的形象——俯身观照,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正是从那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到老都学佛”的作家的心灵境界,慈悲情怀。[4]这种理解,就超越了语言文字表面的表达指向,深化了作品的文学意义。

4.文本的奇处

文本的奇处,指的是作品独具匠心之处,是我们读的“这一篇”作品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郑桂华教授所说的“这一篇”的语文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春》《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几篇课文是不是都要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确定教学重点,还是应该着眼于师生与文本和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也就是向文本、学情和教材编写意图来找依据。根据这几篇文章的内容特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根据这几篇课文在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将《春》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感知作者笔下描绘的春的美丽画面”,《紫藤萝瀑布》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揣摩课文写景的妙处,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应该把教学重点打在文章主旨的理解和作者儿童视角的运用上。即便同样是景物描写,散文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作用还是不一样的,它们各自与文体和文本紧密相关。这样做,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处,有效地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避免“千文一法”“千文同教”的简单化教学。

四、教学追求:考查的约束,还是批注的自由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试是必须面对的话题。因而,考试得分便成了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教学追求。在阅读的考查中,答案往往是固定的。那么,学生自由阅读批注的过程中,那些随文而生的个性化的解读,如何适应“标准答案”的束缚?这原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学生的阅读所得,必然要经历从思维到语言、从语言到文字的逐渐外显的呈现过程。这个过程,正是阅读考查的过程,也恰恰是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的最佳平台。没有这个过程,怎能检验出阅读水平的高下?因此,学生的自由阅读和批注是根枝,对阅读考查的应对就是果实;有了阅读批注的厚积,才能有考场应试的薄发。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5]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的获取,了解了身边的生活,也认识了那些受时空和人力所限无法企及的未知世界,这个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自然大有裨益。同时,在深度阅读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路得以深入,理解视角得以拓宽,阅读经验得以积累,最终必然发展了思维,提升了阅读品质,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必然大大丰富。

[1] 崔新月.多重对话 深度批注——谈批注式阅读教学[J]. 语文建设,2016(1):32-35.

[2] 吴欣歆.语文教师文本解读:内涵阐释与提升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2014(10):10-13.

[3] 课程教材研究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8.

[4] 陶莉.《那树》:佛心佛语[J]. 中学语文教学,2013(8):45-4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2.

[责任编辑:阅文]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notation-Oriented Reading Teaching

CUI Xin-yue

(DalianGanjingziDistrictTeacherTrainingSchool,Dalian, 116032,China)

How to teach reading?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eral reading and annotation-oriented reading?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as far as annotation form and content are concerned? Reading test and free annotation, which is the value pursuit of reading teaching?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se issues?

annotation; annotation-oriented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16-04-12

崔新月(1969- ),男,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

G633.3

A

1008-388X(2016)03-0070-03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