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2016-12-16 04:03安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

安静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携带着大量的该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信息,不同语言的习语表现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在环境、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特征。翻译者们一直在探索习语翻译的最佳途径,以使译文既能传递原有的信息,又能被读者容易地理解。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巨大的语言,给英语习语的翻译带来了困难,而本文将根据实例来探析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翻译;英语习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89-02

一、引言

说到英语习语的翻译,不妨先从翻译说起。关于翻译的标准,中外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们都提出了不同的主张。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丰姿。”严复说过:“译道三难:信、达、雅。”两人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译文既要保持原作的信息和意义,又要兼顾翻译的目标语言的特点。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译者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在翻译的目标语言中缺少相对应的语义,或目标语言中的词汇语义与原文不完全相符。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信仰、地理环境等。比如“meet your Waterloo”表示的意思是“遭遇失败”,这个英语习语原指1815年滑铁卢战役,当时拿破仑战败被俘。在翻译这个习语时,由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在中文翻译中我们不能找到对应的历史,因此在这个翻译中存在的障碍就是语义的缺失。再如,英语中的习语“a 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不能直译为“幸运的狗”,因为两种文化有差异,在中文翻译中“狗”通常是携带贬义的。一个相同的字或词翻译之后常常出现这种语义不符的情形。

二、英语习语的主要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法等。不同的翻译方法适用的情形不同,各有长短。

(一)直译法

直译法最容易保留原文的特色,传播文化,因此在语法规则为读者所接受和语义相通的前提下,习语的最佳译法就是直译法。有些习语的译文已经融入目标语。例如:“New wine in old bottles”被直译为“旧瓶装新酒”;“dark horse”被直译为“黑马”;等等。这些翻译利用两国文化和对事物认知的共同点,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原习语的原汁原味,而且这种直译法为汉语注入了新鲜的词汇,例如上文中的“黑马”、“冷战”等,都已经是汉语中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

对于有些携带了大量文化信息的英语习语,我们在中文翻译中找不到意义相对应的词汇和表达,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有信息,可采取直译法。在习语“in God's name”或“in the name of God”中,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中文翻译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所以直译为“看在上帝的份上”,保留了原文“上帝”的概念。

当然,直译法也有其缺陷,例如“white elephant”,如果直接翻译为“白象”,并不能表达原有的文化内涵。目前为止,汉语使用者对“象”没有同样的附加情感,所以直译法这时就不能准确地传达原义。

(二)意译法

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意译法,如上文所述的“white elephant”不能采用直译法,因为目标语言的读者并不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内涵。这时,只能舍弃其原文形式和词汇,采用意译法,即根据原文的含义在目标语中进行表述,如“wet blanket”,如果直译为“湿毯子”是很难被人理解的,更好的翻译应该是采用意译法的“扫兴的人(或物)”;“a feather in your cap”这个习语源自于美洲印第安人将羽毛授予英勇作战的人的习俗,直译为“帽子上的羽毛”并不能被中文使用者理解其含义,采取意译法的翻译“荣誉、成就”更加准确。

意译法可以传达原文的含义,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do the donkey work”翻译为“干粗活”,虽然译文传达了原有意义而且可以被目标语言的使用者很容易地理解它,但是它舍弃了原文中动物的形象,减少了原文鲜活的表现力。

(三)注释法

英语中很多习语有历史渊源或宗教色彩,如果采取直译法,不能被目标语使用者所理解;如果用意译法,又会丢失很多原文携带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注释法不失为一种补救的良法。比如:“an/sb's Achilles' heel”这个表达源于希腊神话,希腊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很小的时候,母亲将他在斯提克斯冥河中浸过,这样他就刀枪不入了。可是他的脚踵没有接触河水,成为阿喀琉斯唯一的弱点,最终他因为一支箭射中脚踵而死。这个习语如果简单地直译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将会遗失大量信息,也不能被目标语使用者所理解。因此,用注释法翻译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既能够保留原有历史故事,又可以被人理解,是最佳的翻译方法。相似的例子还有“Pandora's box”用注释法翻译为“潘多拉的盒子——灾难根源”;“the Trojan Horse”翻译为“特洛伊木马——暗藏之敌,内奸”;“Judas kiss”翻译为“犹大之吻——背叛行为”;等等。

(四)套译法(借译法)

套译法是指套用现成的成语、谚语等习语表达来翻译。英语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汉语中“挥金如土”异曲同工,意义相通,因此套译法这时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与此相似,“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可以用套译法翻译为“对牛弹琴/明珠暗投”;“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eggs”可翻译为“杀鸡取卵/涸泽而渔”;“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与汉语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寓意相通。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很多英语的习语要传达的意义与中文已经存在的习语意义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套译法无疑是不二选择。

三、在英语习语的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忌望文生义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必须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熟悉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含义,这样才能够在遇到各种习语的翻译时准确把握含义,寻求最佳的翻译方法。很多人在翻译英语习语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望文生义,浅显地或错误地理解和翻译英语习语。例如,在句子“John likes to pat himself on the back”中,“pat oneself on the back”并不是字面意义“拍自己的背”,而是“称赞自己、自夸”的意义;另一个句子“I had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中“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并非字面意义的“回答自然的召唤”而是“去厕所、解手”的含义。

(二)避免过度使用民族特色太浓的汉语习语来套译英语习语

虽然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有相似之处,很多说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有时使用民族色彩太浓的汉语习语对原文翻译将会导致意义的增加或减少。比如,“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不宜翻译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这个英语习语的本意是指“一旦给人加个坏名声,他就很难洗刷掉了”,此时,用“谗言可畏”的意义更加准确。“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这个习语如果翻译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话,意义将会有误,更恰当的翻译应该是“错无大小,其错一样”。翻译者要避免一味地寻找相似的汉语习语来翻译英语习语,意义上的相似并不代表相等,翻译对意义的添加和删减都是错误的。

四、结语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在英汉习语中体现出很大的文化差异,也给翻译带来了困难。英语习语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含义和艺术,又要被汉语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的翻译才能成功。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功,译者必须积累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总结翻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采用认真、严肃的态度,使英语习语的翻译对中国文化起到交流和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莉兰.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任怀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文化差异与成语翻译[J].外语教育:2002,

[4]徐涓.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翻译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