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16 04:35董玉节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

董玉节

摘要: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强职业精神的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眼学生的知,突出教学设计的共识性;要引导学生的信,突出教学设计的导向性;要激励学生的行,突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始终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58-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8月正式颁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计划》强调,要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等特征。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科学设计,勇于创新。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3]当前,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情况。认真细致地抓好教学设计,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需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把这项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4]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局。尤其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导致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抓好教学设计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增强职业精神的需要。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必须依靠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为祖国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科学严谨并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设计,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如在中医药院校,通过强化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将中医药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不仅要“知”,更重要的是要“信”,并将最终落实到“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在学生的“信”和“行”上求真功、见实效。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过程,有着完整的体系,应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法、备设备、备时政、备实践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从教案、讲稿、预习、导课、互动、引导、作业、实践等方面全面设计,并注意在设计中讲究章法,找准着力点。

1.着眼学生的知,突出教学设计的共识性。知是信和行的基础。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在灌输和内在消化吸收的过程,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内化成为他们的行动自觉,关键是要做到明理知史,紧扣实际,解难答疑,廓清迷雾。

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材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基本遵循,是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在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充分挖掘出教材所承载的精神实质,才能使理论教学实现升华,才算真正吃透教材。[5]所以,思政课教学前,教师要明确该门课程所承载的教育目标,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和每章节的基本观点;对重点难点章节要深入探究,必要时要通过集体备课来形成教学共识。同时,要认真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要密切关注中央精神,紧跟时代潮流。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研读经典,而且要放眼全球,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中央精神,并在教学中有机融合,这样方能体现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感。当前,尤其要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入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再次,要直面大学生群体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理论联系实际的予以解疑释惑。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要讲透讲深,用精准的数据事例增强说服力;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和矛盾,对当前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讲清讲实,用清晰的学理分析解疑释惑。

2.引导学生的信,突出教学设计的导向性。思政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要旨在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上好思政课,需要把党的科学理论内化成为学生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自觉,即“入脑入心入行”。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信”,突出导向性。

首先,要在联系实际中“导向”。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方有鲜活性。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联系历史与现实,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从理论中提炼现实价值,用有益的历史启示、具象化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使学生由内心感动过渡到坚定信仰。如在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可结合国情、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医药临床疗效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秉承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

其次,要在开放探究中“导向”。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思政课教学如果脱离实际,沿用传统的抽象化、教条式的灌输路径,空谈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很难使大学生真学真信,入脑入心,甚至会引发反感。因此,思政课教学设计要把思政课课堂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好探究话题,尽可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再次,要在情景交融中“导向”。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创新教学形式是关键。在教学中,不仅需要研究理论的阐释,还需要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故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需要遵循“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创制一定的情景,将深刻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新颖的形式和直观的音像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互动来触动大学生的心灵,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3.激励学生的行,突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思政课教学区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它突出的是理论熏陶、思想引领、价值确立、身体力行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过程,是“知、信、行”的有机统一。“知”是前提,“信”是重点,“行”才是目的。

首先要大力强化实践意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引导大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服务,了解国情民情,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活教材。

其次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实践教学。一般有三类情况:一是利用课堂开展模拟实践教学;二是课外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即校内第二课堂,可通过兴趣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沙龙研讨等形式开展实践;三是校外实践,可依托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也可结合学生专业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笔者曾结合学生“养生保健专业”实际,开展了对全市养生保健场所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再次要积极保障实践效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践主题,设计好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做好内容安排、经费预算、后勤保障、学生组织等工作;对所确定的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认真参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归纳与整理,形成作业(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等)。实践后,教师要精心批阅,并安排专门时间予以交流点评,帮助学生澄清迷点,纠正偏差。

三、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体会

当前思政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政课难讲,思政课感染性、针对性不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事实上,思政课难讲,但并非讲不好,关键在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思政课教师在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品格修养的同时,要大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我们高校的使命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始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24个字,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立国之基,民族之魂。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并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自觉抵制一切扭曲的、低俗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以科学的数据、精准的案例和满身的正气来“传道授业解惑”。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之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思潮交流融合,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健康的思想观念,是高校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关注所教授班级的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帮助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确定立场,达成共识。

3.要始终抓好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当前,思政课感染性、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在学生“低头族”很多,有的玩手机,有的看课外书,甚至还有埋头大睡的。思政课课堂如何使学生做到“手机收起来,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因此要从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理论分析与鲜活案例结合起来,将文字板书与图文影像结合起来,将灌输语言与互动语言结合起来,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不仅“感动一阵子”,而且“铭记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推进综合改革创新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卷首.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7-30(6).

[4]张东刚.顺势而为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11.

[5]杨晓慧.建设学生真心喜爱 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5,(3-4):4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