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幼儿自然教育的教育理念

2016-12-16 05:02刘华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

刘华娟

摘要:幼儿作为自然之子,保存着与群山、田野、万物交流与鸟儿对话的能力。幼儿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自然性、亲生命性,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喜爱与探索欲望。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是培养幼儿主动性、探索性,增进幼儿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的活教材,是免费的课程资源。因此,结合幼儿园实际,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成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的理念主要有:以自然为师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天性以及追求幼儿的幸福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自然教育;以自然为师;顺应天性;追求幸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74-02

当前,在城市幼儿园,当教育早已突破分科模式,出现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时,农村的大部分幼儿园还在沿用分科教学;当城市幼儿园注重生态教育,提倡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带领幼儿体验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时,农村幼儿园却忽视了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着城市幼儿园开辟种植角、植物园;当城市幼儿园走向生成化、生活化时,农村的幼儿却被关在小小的教室里,按着固定的作息时间与课表上课,没有活动,更没有游戏。[1]幼儿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幼儿身心发展的稚嫩性决定了他们是社会化不充分的人,导致幼儿更倾向于自然的本性,所以有“儿童是自然之子”的儿童观。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喜爱与探索欲望,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是培养幼儿主动性、探索性,增进幼儿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活教材,是免费的课程资源。因此,结合农村实际,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成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的理念主要有:以自然为师,尊重幼儿的天性以及追求幼儿的幸福。

一、以自然为师的教育理念

“儿童是自然之子”,幼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与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保持着一种亲密感,大自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赋予幼儿无限的生机活力,幼儿是在大自然中成长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2]上个世纪由于受技术理性和科技理性的影响,人开发、控制大自然的力量被无限制的夸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在迅速恶化,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的意义,开始发现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源于亲近自然的感情,在幼儿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世界万物生命的认同和同情心,却被驾驭自然、改造自然的教育所淹没。[3]自然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幼儿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形成的知识是其进行任何一种认知和活动的基础。大自然所具有的新奇、形象、直观、可感知的特点是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一致的,自然界的绚丽多姿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展现在幼儿眼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吸引着大自然之子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因此,农村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要以自然为师,让幼儿在大自然中通过与自然地接触感受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感受母亲的博大胸怀和乐趣,并释放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

本文倡导以自然为师,是要倡导幼儿应该先接触自然,在自然中通过感知觉获得知识经验,培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和欲望,而不是首先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的和现成的理论。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幼儿教育要把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与接受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幼儿的知识获得是通过探索经验得来的,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幼儿与环境的接触,“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因此,幼儿教育要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出发,开发环境资源,利用环境资源,自然环境才是幼儿获得经验的直接源泉。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会令他们着迷。自然界中四季的更迭变化以及随之变化的花草树木、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变化莫测的雷雨冰雹、绚丽多姿的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都是幼儿知识的宝库。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随时生成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走进生活、走进生命,用他们的慧眼去发现世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

提倡以自然为师,这里的自然是让幼儿接触真实而非人造的自然,不仅仅是指种种的花草树木、野兽家禽,“要让幼儿在细雨中尽情的奔跑……让幼儿光着脚丫在充满露水、湿润的草地上奔跑;让他们在树荫下静静的打盹休息;当清晨的阳光唤醒他们时,让他们叫喊,让他们欢笑。”像鸟儿需要回归大自然一样,幼儿教育也需要让幼儿回归自然,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会更加的生机无限。

二、顺应幼儿天性的教育理念

天性是指人的先天本性,是人类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和生长发展规律,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幼儿期在人类的发展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教育要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遵循幼儿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顺应幼儿的天性、了解幼儿的天性、利用幼儿的天性。面对幼儿的天性,教育所能做的就是发现、了解和引导。

幼儿是其自我的主体,教育者不能代替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必须为幼儿营造身体和精神的自由生命活动空间。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自由表现他们的游戏、涂鸦、探究与好奇等,给幼儿一个完整的生活。众所周知,动物孵卵只需要给予适当的温度,受精卵便可以再适宜的温度中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胚胎发育,直至破壳而出,孵卵者只是通过适宜的温度温暖着后代,耐心等待,不离不弃,而不是越俎代庖,揠苗助长。孵卵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生命个体的发育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结构,教育者应该敬畏这个规律。学会等待,尽量减少功利性。

顺应幼儿天性的教育必须与幼儿发展的进程保持同步,学会耐心等待,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留下足够的空白,让幼儿自己去填写涂鸦,让幼儿尽情的跳跃、嬉戏,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顺应幼儿的天性,意味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自由是人的天性和天权,是本性自然的流露,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不需要教育,自由式人性的自然展开,就如同本真的大自然无需保护,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大自然,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大自然。同样,自由不需要教育,但历史上之所以出现自由教育,恰恰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对自由的践踏,研究者提出教育要保障自由,就是要排除对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干扰、控制和奴役,使幼儿回归自由。教育自由不是过程中幼儿一种单纯的有天赋的自然权利,而是一个人走向可能生活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责任。

三、追求幼儿幸福的教育理念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人生的一切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普遍的,具有共性的,具有绝对的权利,是一种自然权利的本质。对于教育特别是幼儿阶段的教育而言,并不是单存的追求知识的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应该是幸福的,以追求幼儿的幸福生活作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任何东西比幼儿的幸福更重要了。追求幼儿幸福的前提在于尊重幼儿的生命,生命是幸福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建立在幼儿生命个体基础上的活动,离开了幼儿的生命,教育将会失去其承担者。现实中,当任何事物与生命发生矛盾时,都必须把生命作为最高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个幼儿的生命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和展开的基础,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个体生命的基础上,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教育的使命。

为了幼儿的幸福发展和成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兴趣、选择和发展的权利,让幼儿的生命之花在教育过程中、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自然的绽放,这样才可能结出幸福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1.

[2]易健.人的诗化与自然的人话[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2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
浅谈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论审美教育中亲近自然的重要性
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自然教育思想对大学教育的启示
自然教育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影响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