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培养理念下地方院校MTI培养模式研究

2017-01-03 16:01丁威张荣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实践能力

丁威+张荣升

【摘要】MTI是以实践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培养模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地方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对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夯实翻译实践能力,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使翻译硕士在熟练掌握翻译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卓越MTI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硕士  培养理念  实践能力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04-02

MTI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al ability + Humanistic quali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Taking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ng Wei Zhang Rongsheng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2)

【Abstract】 MTI is the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raining mode with practice as the core, employment as the orientation, practicality and usefulness being two prominent teaching requirements.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MTI education closely with local actual demand and develop the unique training program,strengthening the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nabling MTI graduates to acquire proficient translation skills, developing proper communication skills,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expression ability,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MTI graduates.

【Key Words】MTI; Training mode; Practice ability; Humanistic quality

一、我国MTI培养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7 年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首批15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翻译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调整翻译类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1]目前,国内已有5批,共206所高校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不仅包括重点大学,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地方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出 MTI 的具体教学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的职业翻译技能训练”。[2] 随着MTI培养单位的不断增加, MTI的培养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迅速,为我国外交、法律、经济、教育等部门和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翻译人才,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院校在实施MTI人才培养时也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地方院校培养翻译硕士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验实训设施有待改善。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对师资有更高的要求。我国从事翻译硕士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多还是以研究型为主,实践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3] 高校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聘请资深翻译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翻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然而,对许多地方院校来说,这一点还无法满足。此外,地方院校MTI培养的资金投入还不到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规格不高,达不到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翻译硕士的发展,亟须完善和提高。

2.地方院校普遍存在MTI教学与传统语言文学硕士翻译方向教学区别不明显的问题。MTI培养与传统语言文学硕士翻译方向的培养目标不同:MTI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翻译实际操作能力,成为职业译员,而后者的培养重点在于掌握研究方法,熟悉翻译理论。MTI培养要求具有较好的笔译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术研究型翻译硕士应具备的是较强的研究能力。因此,在教学模式上,MTI培养更加重视应用性,加强案例教学,而翻译学术硕士主要以传统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培养方式为主,偏重理论研究。

3.地方院校忽视翻译硕士人文素质的培养。翻译教学中的过度实用主义使教育走入了某种误区,培养出了许多对翻译理论和技能很精通,对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的毕业生。何刚强教授为此痛心疾首:“大批学外文的学生对我们自己国家丰富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片空白。”[4]真正优秀的翻译人才,不仅翻译基本功过硬,而且必须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如果MTI培养高校片面看重职业技能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培养理念下MTI人才培养

根据以上MTI人才培养中凸显的问题,地方院校有必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重新审视,在组织翻译硕士参与翻译实践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卓越MTI人才的目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通过调研多所学校MTI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双语互译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翻译技能、具有良好的翻译理论基础,热爱祖国、了解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知识,能够适应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翻译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确立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理念,确保翻译硕士培养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开展。

1.夯实翻译实践能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提出要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5] 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着以实践为核心的原则建构教学模式,加强翻译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翻译案例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实行学业阶段性量化管理,每一阶段都有规定字数的翻译任务,笔译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完成15万字的自选或由导师指定的英汉、汉英翻译实践,在翻译实训基地参加3个月的实习活动,并获得合格评价;口译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完成400磁带时的自选或由导师指定的英汉、汉英口译实践,在口译实习基地参加3个月的实习活动,并获得合格评价。

梁瑞清教授指出,翻译硕士的培养单位若能在课程设置上结合本地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定位,制定有针对性、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师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依据当前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结合我校的特色及优势,设置了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在外事翻译、法律翻译、交替口译、同声传译、跨文化交际、中外语言对比等课程外,还开设了澳大利亚文化与翻译、地域文化翻译、边境外贸翻译、旅游翻译等课程,使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在培养方式方面,成立导师指导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各司其职,有所侧重,又协调合作。导师组以校内硕士生导师为主,同时聘请校外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专家和优秀译员共同指导。通过与人才培养基地密切合作,将职业岗位需求贯穿课程、实训、实践、实习的始终,以实现卓越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2.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将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取人生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类是文化教育,其目的不是追求个体生存和幸福,而是体验和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文化教育,其实质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2010年总理记者招待会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口译案例。张璐译员在现场流利地翻译了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她丰富的人文素养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称赞。好的译员绝不只是外语精通,更要具备非常高超的母语水平和文化底蕴。缺乏文学素养是搞不好文学翻译的,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理解能力不足、文字表达能力低下。与此同时,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始终存在,真正理解双方的话语和意图,实现跨文化沟通,译员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对翻译硕士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符合现阶段我国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刻不容缓。

那么,人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呢? 人文素养应包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7]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真正的人才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化,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8]人文素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完全自发、不能伪装的气质,所以它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场所,这也是社会对学校的最根本要求。因此,我校在制定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时,要求除了具有扎实的翻译知识、理论和技能,了解国情,熟悉区域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具有从事较广领域业务的高层次翻译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乐于为翻译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文化传播服务。为提高外语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牡丹江师范学院成立了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表演指导委员会,下设戏剧协会、小说协会、诗歌协会、散文协会和电影配音协会等学生社团。为鼓励和激励学生,委员会定期组织经典文学作品表演大赛,对表演出色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为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外语人才的人文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结 语

实施“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培养理念下MTI培养模式研究的影响力是深远的。随着外语专业的发展,牡丹江师范学院已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输送了众多的翻译人才,促进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人才的引进,为一年一度的牡丹江金秋节、国际文化艺术节和各种国际赛事,如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选拔了大量优秀的志愿者和翻译人员。因此,在翻译硕士培养上,地方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对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夯实翻译实践能力,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卓越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 2007, (4),p4-7.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002/xxgk_82704.html.

[3] 尚亚宁.“我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 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4) p71-75.

[4]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翻译院系培养人才应有长远的眼光”[J].上海翻译,2006,(2),p39-42.

[6] 梁瑞清.“高校翻译硕士 (MTI) 教育现状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p155-158.

[7] 何锋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5),p82-84.

[8] 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2(2),p156-15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项目“基于“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培养理念下的MTI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GXM_HLJ_2015144);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重点项目“MTI课程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MSY_YJS_01010);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翻译教学改革与卓越MTI人才培养”(2014QNGG1808)。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