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017-01-11 21:00李石清贾燕丽华一卉单琪媛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细胞周期诱导中药

李石清 田 港 贾燕丽 华一卉 单琪媛

·综述·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李石清 田 港 贾燕丽 华一卉 单琪媛*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2016年全世界有约1400多万癌症新发病例及880万例癌症相关死亡;预计今后二十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增长约70%[1]。我国癌症全国范围普查(及估算)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发12000例癌症;281.4万例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2]。癌症已成为我国疾病死因之首,发病率和病死率还在攀升,成为极其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癌症,是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手段,临床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方法。以上疗法对肿瘤的早中期有较好疗效,但久用易产生耐药性,免疫抑制、心血管及胃肠道等副作用及蓄积毒性[3],导致患者耐受性差,从而降低疗效,尤其不适用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运用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4]治疗方法,在临床抗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抗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改善机体整体功能,与化疗药联用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改善患者预后等特点,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彰显出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抗肿瘤中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分子作用机理正逐渐被认识。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提高机体免疫力、逆转多药耐药等机理发挥抗肿瘤作用[5-7]。本文整理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就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影响肿瘤细胞周期

肿瘤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及分裂期(M期),间期又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细胞周期主要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CDK抑制蛋白(CKI)三大类主要蛋白进行调控。Cyclin通过与相关CDK结合,调控CDK活性,活化的CDK磷酸化相关靶蛋白而改变其活性,推动细胞周期。CDK活性受Cyclin的正向调节,同时受到CKI的负向调节[8]。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凋亡、分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是导致肿瘤恶性增殖的原因之一[9];同时,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均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中药能够将肿瘤细胞阻滞于不同的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如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即是通过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抑制微管聚集,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影响肿瘤细胞分裂增殖[10]。XU等[11]研究发现,蟾酥可通过下调Cyclin蛋白表达,引起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在细胞周期G2/S期阻滞,继而诱导细胞凋亡。窦勇起等[12]研究扶正散结汤拆方配伍中药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发现,各用药组细胞周期在G0/G1期比例均大于模型组,除扶正组及活血组外,其余各组肿瘤细胞在G2/M期的比例明显减少,推测扶正散结汤拆方配伍中药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而不进入S期进行DNA复制。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基因程序调控的主动死亡过程[13]。其主要作用是清除老化细胞、过度增生的细胞以及机体不再需要的细胞等,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大致表现为[14]:凋亡初期细胞膜完好,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连接疏松,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胞浆浓密,细胞器基本完好;凋亡中期胞体胞核体积变小,胞膜完整。核染色质浓集,核仁裂解;凋亡后期细胞核破裂,凋亡小体形成,小体内完整细胞器及胞核残体可见,最后凋亡小体被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吞噬、降解。研究证实,凋亡异常与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14-16]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

目前比较公认的细胞凋亡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由细胞膜表面的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凋亡途径,二是由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凋亡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内源性凋亡途径,指某些凋亡刺激因素导致某些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活化,由胞浆移至线粒体膜,致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透性增大,引起线粒体内膜间隙的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yt C)等向细胞质释放,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引发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17]。外源性凋亡途径,是由细胞膜表面的死亡受体(如Fas、TRAIL)与相应配体结合而触发[18]。

2.1 Bcl-2家族与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家族-2蛋白(Bcl-2家族)是一类在线粒体途径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已发现的Bcl-2家族蛋白成员达20余种[19],其主要分为促凋亡蛋白如:Bax、Bak等,抑凋亡蛋白如:Bcl-2、Bcl-xl等。其中Bax与Bcl-2是研究最多的一对功能相反的蛋白,Bcl-2主要通过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抑制Cyt C等的释放,抑制Ca2+内流,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相反,Bax主要通过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促进细胞内Cyt C等促凋亡物质的释放,促进细胞凋亡[20]。此外,Bax与Bcl-2还可通过形成异源或同源二聚体发挥作用[21]。当Bcl-2表达较高时,Bcl-2主要通过与Bax形成异源二聚体抑制细胞凋亡;当Bax表达较高时,主要通过形成Bax同源二聚体发挥促凋亡作用。

Wei Peng等[22]研究苦荞麦中有效成分对肝癌H22细胞株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发现,苦荞麦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53、Bax及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其可通过升高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谭祺媛[23]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蒜素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蒜素作用LS-174-T细胞株48h出现明显凋亡特征;一定浓度大蒜素能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2 Fas/FasL受体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Fas)及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Fas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FasL是其天然配体,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NK细胞表面,可特异性地与Fas结合,形成Fas三聚体,通过一系列蛋白结合,激活Caspase-8,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使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均发现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其通过高表达的FasL与T淋巴细胞表面Fas结合,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使肿瘤细胞大量增殖。

邓德厚等[24]研究表明华蟾素注射液通过上调Fas基因表达,下调Fasl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动物体内研究发现,香山芝对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体外研究显示,香山芝用药组可明显促进HL-60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调凋亡蛋白酶前体-8(procaspase-8)及Bid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香山芝通过Fas/FasL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

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等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密不可分,需要新生血管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废物[25]。血管生成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血管表型生成,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基底膜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重塑及与周边细胞作用等[26],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发现的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B、C、D),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环氧化酶(COX-1、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27],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亦为治疗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钟花葡萄甲醇提取物对微血管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抑制VEGF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芦丁对SW480细胞显示强细胞毒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相比,芦丁明显降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28]。李萍等[29]大黄虫丸可以抑制VEGF、COX-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微血管生成,提示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表明[30],水蛭、斑蝥能够通过多个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如能减少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对VEGF、MMP-9蛋白有抑制作用,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4 调节免疫功能

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加之临床使用化疗、放疗方法进行抗肿瘤治疗时,肿瘤细胞的杀死亦同时伴随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者耐受性变差。中药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活性,最终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许多中药可通过提高淋巴细胞活性,释放白介素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等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如佛甲草提取物给药S180荷瘤小鼠14d后,可提高荷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含量,表明佛甲草提取物可通过增加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因子水平,以改善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抗肿瘤作用。Sun等[31]研究家蝇多肽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及其免疫活性调节作用,认为家蝇多肽提取物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发现,该药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增加NK细胞、CTL细胞活性,提高特异性血清抗原IgG、IgG-2a、IgG-2b抗体表达水平;此外,亦可上调IFN-γ及Th1转录因子T-bet、STAT-4 mRNA表达水平。

5 逆转多药耐药

临床上治疗肿瘤出现的多药耐药性,常使药物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据统计,>90%的癌症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各异、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同时出现耐药性的现象。多药耐药最主要的表现为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致使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减弱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其发生机制主要有:(1)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等介导的药物外排。(2)细胞质、细胞核中与MDR产生有关的酶,例如蛋白激酶C(PKC)、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发生改变。(3)控制凋亡的基因及蛋白的缺失或改变,也是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原因之一。

目前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化学药物逆转、基因治疗逆转等,如维拉帕米、环孢霉素等抑制P-gp外排的药物。上述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而中药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广泛机制。

6 其他

中药的抗肿瘤机制复杂多样。中药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粘附或转移能力,抑制肿瘤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6]。

7 结语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抗肿瘤中药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低毒、高效,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抗肿瘤作用特点,使其成为全世界研究热点。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学科在中药研究领域的不断应用,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肿瘤分子作用机理正逐渐被揭示。然而中药有效成分种类繁多,一种中药中常有多种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导致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复杂,为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带来了挑战。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更加充分地结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为中药临床抗肿瘤应用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是目前中医药学者研究的重点。

[1]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世界癌症报告,2016.

[2] Chen WQ,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 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3] Perazella MA, Moeckel GW. Nephrotoxicity from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biology, and prevention / therapy. Seminars in Nephrology,2010,30:570-581.

[4] 魏蒙蒙,胡兵,沈克平.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作用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56-2559.

[5] 刘江,冯锐,郑颖,等.含多糖类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13,24(47):4497-4500.

[6] 龙晓芝,耿云,郭晴晴.近年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015,33(4):862-864.

[7] Carmeliet R.Angiogenesis in life,disease and medicine.Nature, 2005,438(7070):932-936.

[8] 李曙光.蜂毒素诱导人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及机制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

[9] Marx J.How cells Cycle Toward Cancer.Science,1994,263 (5145): 319-321.

[10] Fang WS, Liang XT. Recent progress in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f taxol analogues.Mini Rev Med Chem, 2005,5(1):1-12.

[11] Xu ZW,Wang FM,GAO MJ,et al.Cardiotonic steroids attenuate ERK phosphorylation and generate cell cycle arrest to block human hepatoma cell growth.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1,125(3-5):181-191.

[12] 窦勇起,陈慧彬,陈超.扶正散结汤拆方配伍中药抑制Lewis肺癌生长和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环球中医药,2015,8(3):320-323.

[13] Liu YL,Tang LH,Liang ZQ,et al.Growth inhibitory and apoptosis inducing by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in huma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K562 cells.J Ethnopharmacol,2010,131(1):1-9.

[14] 周跃华.中药复方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乳腺癌的抑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15] 张宁.厚朴酚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16] Sun N,Meng Q,Tian A.Expressions of the anti-apoptotic genes Bag-1 and Bcl-2 in colon canc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Am J Surg,2010,200(3):341-345.

[17] Ryazantseva NV,Novitskii VV,Zhukova OB,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 of interleukin-2 on apoptosis of blood lymphocytes.Bull Exp Biol Med,2010,149(4):547-550.

[18] 邓俊芳.和厚朴酚抗胰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2008.

[19] 王杰,奉典旭,陈超,等.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表达的影响.肿瘤防治研究,2011,38 (10):1121-1125.

[20] Park HJ,Jeon YK,You DH,et al.Daidzein causes cytochrome c-mediated apoptosis via the Bcl-2 family in human hepatic cancer cells.Food Chem,Toxicol,2013,60:542-549.

[21] 钱丽.人参皂苷Rg3及其与索拉非尼、奥沙利铂联合对诱导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2] Peng W,Hu CL,Shu ZH,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atariside F isolated from roots of Fagopyrum tataricum(L.) Gaertn against H2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up-regulation of p53. Phyfomedicine,2015,22 (7-8):730-736.

[23] 谭祺媛.大蒜素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凋亡.齐齐哈尔大学,2012.

[24] 邓德厚,史华,张永军,等.华蟾素注射液对H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中Fas、FasL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 (6):1345-1347.

[25] Schonmeyr BH,Wang AK,Reid VJ,et al.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on squamous cell cancer growth and tumor hypoxia.Ann Plast Surg,2008,60 (1):81-88.

[26] 屈瑞.多靶点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筛选及其抑痈活性研究.江苏大学,2014.

[27] 赵鑫.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COX-2和VEGF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8] Alonso-Castro AJ, Domınguez F, Garcıa-Carranca A. Rutin Exerts Antitumor Effects on Nude Mice Bearing SW480 Tumor. 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13,44:346-351.

[29] 李萍,舒琦瑾.大黄虫丸对Lewis肺癌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175-178.

[30] 吴秋玲.水蛭、斑蝥对肿瘤血管生成及VEGF、MMP表达的影响.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31] Sun HX, Chen LQ, Zhang J, et al.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peptide fraction from the larvae of Musca domestica. J Ethnopharmacol,2014,153:831-839.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3C33179);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5ZY26);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5ZY25)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李石清 田港 贾燕丽 单琪媛)

212400 江苏省句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华一卉)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细胞周期诱导中药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Ang Ⅱ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萎缩模型的构建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lncRNA LINC01206调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研究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植物细胞周期如何“刹车”?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