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动画教学的改革

2017-01-16 00:56黄卉卉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职院校

黄卉卉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动画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动画教学;毕业设计;高职院校

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练习。

对于动画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尤为重要。

首先,毕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画制作是一项团体合作的工作。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以三维动画为例)分为:前期策划阶段,包括创意策划、剧本写作、角色场景设定、分镜头台本绘制、对话录音等;中期制作阶段,包括制作角色模型、UV编辑、材质贴图、角色绑定、角色动作调试等;后期合成阶段,包括特效制作,配音、字幕合成以及剪辑。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环环相扣,学生在分组制作毕业创作时,必须通过交流合作才能完成毕业设计的创作。

其次,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准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是通过不同课程来学习整个动画制作。通过毕业创作,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综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实际工作中,动画制作分工非常细,模型组,材质组,动画组,每个部门负责的模块都不相同。这样,毕业设计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擅长做哪个模块,以便确立以后工作方向。

最后,毕业设计是学生三年学习的总结,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就是找工作时的简历,是自己能力最直观、最具说服力的展示。

1、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1 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指导几届学生的毕业创作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 重软件操作,轻创意表现

过分重视软件等工具操作,但创意、想象力、独特性缺乏。比如:剧本故事空洞;对短片风格设定没有自己想法;镜头运用单一;动作设计乏味等。

1.1.2 学习主动性差,不善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之前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习惯了老师手把手教,有什么问题问老师的习惯。在毕业设计中遇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第一反应是问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找解决方法。

1.2分析问题成因

经过了解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学生自身原因: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有部分并不是美术生,或者并不清楚自己报读专业究竟是做什么。换句话说,和一般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就读前其实对专业不了解、不热爱。基础薄弱,又不感兴趣,怎么会今后的学习中花时间去了解、关注动画的相关知识呢?

1.2.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果说学生不了解,不感兴趣,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其实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动画专业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使有和相关专业相同的课程,但侧重点不一样,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动画专业自身特点,达到动画教学的目的。

1.2.3 实训项目不够。这里所说的实训项目,并不是说学生缺乏动手操作,而是指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用单个实例讲解本门课程内容,毕业设计则是这些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现,学生往往遇到稍微灵活点的问题,需要运用不同课程知识时,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除了纵向的深入讲解,还需要横向联系课程与课程的相关知识,整合课程与课程内容,用实训项目来帮助学生消化掌握知识,从而能灵活运用。

2 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用下面这些办法解决。

2.1专业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兴趣,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动画是集综合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专业。综合性指的是动画的制作涉及电影、绘画、表演、服装等各方面知识;趣味性则是因为几乎现在青少年感兴趣的游戏、卡通、漫画等都和动画产业有关。

由于动画专业的综合性特点,通常在大一第一学期会开设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但是动画专业并非是培养纯绘画人才;而且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美术基础,所以绘画课程(素描、色彩)的训练重点应该放在对造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而在动画概论等课程中则要让学生了解动画专业,从而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比如从学生喜爱的漫画,介绍漫画和动画、游戏等产业的关系;通过动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动画和电影、动画和数字科技发展、动画和音乐、美术等之间千丝万缕联系;在欣赏动画影片中,了解动画的不同类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从而明确动画创作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今后创作中拓展表现思路。

当然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可能也不需要让学生在短短时间内就掌握相关知识。仅仅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薄弱,对专业了解少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动画专业,喜爱动画专业,培养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2尝试不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让知识学得牢,学得活

动画专业的实践性、创意性非常强,很多课程除了让学生理解外,还要能熟练应用并进行恰当的夸张创作。

在辅导学生毕业设计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调节角色动作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学生调的角色动作,完全没有注意基本的运动规律,但是问到相关知识,他却能口头回答出动作要点。这类学生显然知道,却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另一种学生调的动作虽然遵循了动作规律,但中规中矩,没有创新。而动画中的动作是要夸张有趣味性才能吸引人。这类学生虽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但是不能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运动规律是通过《原画》这门课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应用图片展览、视频演示、动手绘制等多种教学手法,学生能够理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解不等于能应用。动画中对的动作要求在符合基本动作规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必须夸张,生动、有趣,才能有吸引力。

事实上,动作规律和表演艺术中的表演课程有一定关联。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就设有专门的表演课程,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肢体语言加强对动作的理解掌握,甚至放开固化思维,让动作更夸张更生动有趣。

所以,在《原画》课程教学中,除了讲解动作规律,学生动手绘制,还可尝试让学生自己表演。在表演中,思考如何做才让动作真实可信,从而掌握基本运动规律;同时还能通过自身表演,思考怎么样让动作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更夸张,更具吸引力。

2.3利用项目整合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动画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少理论,重操作,多实践。教师上课一般是用实例讲解,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这种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到大三做毕业设计时,很多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无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所以有必要在大二期间做些小项目,利用项目制作学习综合应用不同课程的知识。

比如项目MV制作。首先选一首简单的歌曲,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真人表演并拍摄下来,作为动作参考;接着设计动画角色形象;然后用Flash等软件做出简单的片段。要求:动作表演不用太复杂,用简单、重复动作即可;角色设计以容易做动作为主,注意颜色搭配,尽量夸张角色的某些特征,让人有过目不忘的效果——如显眼的黑眼镜,又大又圆的鼻子等;软件制作时,可以用单一背景,减少工作量,重点放在角色动作的制作。

这样一个MV项目的制作,整合了《动画角色设计》、《Flash软件》、《原画》等课程内容。这个项目并非要学生做出完整的歌曲MV,也不是要做出多么完善的短片。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表演动作、设计角色、制作片段整个过程,对之前的课程加深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再比如进行《影视分镜头》、《动画剧本》、《摄像摄影》等课程学习后,可以用拍微电影的形式制作项目。学生自己创作故事台本,自己表演,自己拍摄甚至自己剪辑合成。

项目制作有利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整合,能让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养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中国的动画行业处于发展期,和动画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很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何况动画和其他相关行业联系非常紧密,需要随时关注行业动态更新知识,才能做到毕业就上岗,不需要再培训;而且制作动画的相关软件几乎每年都有更新,都会有些新的效果制作,更需要经常上网了解学习相关知识。

所以,动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利用网络关注,了解、学习最新的动画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做到不和行业脱节,才能具备毕业就上岗的能力。在教学中,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用网络来解决,这样就能实现因材施教,一对一教学。

3 小结

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大三做毕业设计时,能做出较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林一.艺术表现能力是高职动画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A].教育与职业.2011(5)。

[2]黄小英. 浅谈高职院校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2(4)。

[3]贾否.动画创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高职院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路桥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与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